APP下载

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若干问题研究

2010-08-15李国辉陈国富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重庆中心国家

李国辉,陈国富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长寿区分校,重庆长寿401220)

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若干问题研究

李国辉,陈国富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长寿区分校,重庆长寿401220)

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以及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重庆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重庆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辐射及带动作用,应当积极拓展城市外延,增强国家中心城市的凝聚力;积淀城市的内涵,增强国家中心城市的裂变力;努力提高经济总量,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重庆市;国家中心城市;中西部地区;城市外延;城市内涵;辐射带动

随着上世纪末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地区开发等国家战略的陆续推出,中西部地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重庆市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长江一线”和“西南一片”的衔接点,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H”形发展战略构架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全国一级综合交通枢纽[1],重庆周围还集中了诸如成都、西安等具备较强实力的城市群。因而,重庆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在战略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既体现了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调整,也是中央对重庆直辖十多年来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但是,由于重庆直辖之后的发展起步较晚,其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仍相对弱小,作为西部开发“领头羊”和国家中心城市的作用尚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重庆精心谋划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未来发展,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拓展城市外延,增强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凝聚力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国家城镇体系顶端的城市,这些城市能够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国家中心城市有综合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交通通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7大考察指标。国家中心城市一般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而它的凝聚力首先就体现在中心城市外延的拓展上。

城市的外延就是城市的轮廓和疆域,城市的外延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空间、发展规模和吸引力。重庆市由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1000多个乡镇组成,它是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在所辖40个区县中,既有以渝中区、江北区为代表的主城九区等相对发达的市区,也有万州、涪陵、永川、合川、黔江、长寿等一些中等城市,还有梁平、垫江、武隆等一些区县城市集散地。重庆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大城市包容大农村,在城镇化建设中,商业、居住、公共设施等承载城市功能的基础设施比较分散,要实现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必须加快城市的发展,拓展城市的外延。

从20世纪80年代以深圳为代表的东南沿海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圳速度”,到20世纪90年代以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带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浦东新地标”,再到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北方的一个重要发展极,国家改革开放和政策试验的实践过程大致经历了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推进的过程。直辖之初,重庆每年GDP增速不到10%,随着直辖效应的体现,重庆每年GDP增速达到10%以上。近年来,随着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GDP年增速不但创下14.9%的新高,利用外资增速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当前,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增长,缩小东西部差距是必须破解的难题。如果说改革开放前30年,铸就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繁荣,那么接下来的30年,开放的方向必然向西,作为中心城市的重庆引领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应当责无旁贷。

1.确立主城的核心,实施“双核”驱动

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重庆的发展提振了信心,注入了强大动力。重庆应该把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当作一种责任,通过未来的发展使自身与这种定位完全相称。这就需要重庆确立自己的核心,提升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2010年初,重庆同时拥有了目前国内最高规格的两大开放平台——西永综合保税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这意味着以“内陆开放高地”为目标的重庆,将从此迈入“双核”驱动时代。东边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依托水港和空港,侧重保税物流,辐射重庆市及周边省市;西边的西永综合保税区,依托西永微电园高科技项目集群,侧重保税加工,为全球电子信息类企业在渝落户发展,提供全面的平台服务。两个保税区应当错位发展,相互呼应,抓住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的机遇,推动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快转移,充分发挥出辐射西部、服务西部的作用。

2.全面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

重庆拓展作为中心城市的外延,向北以两江新区为依托,全面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向东延伸到长寿区等地,以解决发展的动力不足的问题。国务院于2010年5月批复了重庆设立“两江新区”的总体方案,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个行政区的部分区域,规划总控制范围120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150余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用地400平方公里左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指出:“重庆两江新区的获批对促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下,中西部地区发展进入上升阶段,其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大量投资和产业也向中西部转移。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西部将是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2]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也指出:“这个区域拥有中国首个内陆水港加空港保税港区,交通、科技、制造业发达,已具备成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门户的基础。”[3]两江新区的获批体现了国家新阶段西部大开发以点带面的特点。据测算,两江新区成立后,对西部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为:拉动“成渝经济带”制造业等配套产业年均增长1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年均增长5个百分点;拉动云南和贵州水电和矿产等能源产业发展年均增长5个百分点;同时,可促使湖南、湖北、陕西、广西等地加强协作,50%左右的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通过两江新区走向西部市场,预计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两江新区”的成立从国家战略上可以看作是新一轮西部大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它将深刻改变西部的经济面貌,对缩小东西部差距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4]。

3.建设外围卫星城,解决培育腹地均衡发展的问题

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应当拓展外延向西,推进到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及处在主城区内、外环线之间的西彭园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是重庆市政府为优化和提升全市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规划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化园区,至2010年底,园区计划完成50亿美元的产业投入,形成500亿元人民币以上产值,建成中国西部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研发基地和国家级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成为中国“西部硅谷”。而西彭园区担负着重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引领西部新城建设的重任,是重庆市政府确定的城市发展和工业拓展的新空间。同时,还要向南优化南部老城区,建设南川、綦江、江津等外围卫星城,解决培育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腹地及均衡发展的问题。重庆市在2009年底绕城高速通车后,内环变身为快速干道,主城拉开“外环时代”及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特大城市的发展架势,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奠定了很好基础。

二、积淀城市内涵,增强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裂变力

城市尤其中心城市是自然、历史、经济、人文的综合体,如果说城市的外延在城市的发展中具有积聚效应,那么,城市的内涵则在城市的发展中具有裂变效应和乘数效应。

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重庆经济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2009年重庆市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6500亿元。目前,重庆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要素驱动的粗放型增长,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重庆应当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重庆发展的迫切需要,这将为重庆的发展带来产业转型和升级;而随着产业的升级,又将吸引全球高级人才聚集,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技术水平与生产力。这对于重庆建成西部重要的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以及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无疑具有重大的作用。

2.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引领功能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重庆是一个集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和巴渝民间文化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重庆直辖后,市委、市政府确立文化兴市战略,把巴渝文化确定为重庆文化的基本定位,提出把重庆建成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相适应的文化中心的目标,建设民本价值取向的重庆地域文化,大力弘扬重庆“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激发全市人民的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整个重庆的文化软实力。这既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又极大地增强文化自身的力量,让全市城乡广大群众更好更多地享受精神文化生活,这成为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强大动力支撑。

3.推进“五个重庆”建设,提升重庆综合实力

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是重庆市发展理念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重庆曾经抓住中央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三大历史性机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实力有了进一步增强。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重庆的综合实力目前还比较弱。而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既要改善硬件条件,提升“硬实力”,也要催生城市治理革新、城市文明发展和市民素质提高,提升“软实力”,还要开展城市营销,使重庆理念与城市精神通过城市形态充分展现,提升“巧实力”。

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挥重庆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着力发展城市经济,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重庆与中国其它几个发达的中心城市相比,存在着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实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城市软实力亟待增强等问题;重庆经济发展中凸显出诸如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协调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而要缓解这些矛盾,从根本上说需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特别是加快重庆中心城市的发展。重庆中心城市建设,首先是要发展城市经济,扩大城市就业,服务城市居民。这就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发展城市经济,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并从根本上降低人口出生率,提高人口的素质。比如农民进城后,生育的机会成本提高,哺养能力增强,生育管理更为严格,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进一步和谐。

2.不断完善城市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市民素质

国家中心城市既需要完善的城市服务体系,也要求市民的素质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完善的综合服务功能既是中心城市区别于非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中心城市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所在,而市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中心城市的管理及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有市民素质的提升与之相适应。重庆实施中心城市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认同基础,在全体市民中普及终身教育理念,营造全民学习的风气,打造学习型城市,以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城市的文化活力和精神力量。同时,加快构建开放型、服务型的中心城市格局,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向心力、影响力,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3.积极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作为开放型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是西部地区非常重要的交通运输、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国际门户性枢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在西部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应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

首先,联手川陕启动“西三角”经济区战略。与川陕共谋构建“西三角”经济区,旨在贯通中国西南与西北,联结成渝和关中、天水两大西部重要城市群。其次,带动周边地市启动“融入重庆”合作战略。重庆中心城市的发展,背后带来的是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这对重庆引领西部大开发更是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庆周边四川省所辖内江、广安、泸州、资阳、遂宁、达州等地市,近年来抓住新一轮川渝合作及重庆国家中心城市机遇,竞相启动“融入重庆”合作战略,加快了融入重庆都市圈的步伐,这进一步彰显了重庆的引领、辐射和集散功能,显示了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巨大作用。再次,重庆应当主动发挥面向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辐射源作用。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应当成为“外资西进”和“东资西移”的首选地,并以此作为内外资向西部扩散的跳板,拓展整个西部对外开放的领域和空间,在西部大开发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庆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在西部地区具备不可替代性,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经济的内涵;必须努力提高经济总量,提升综合竞争力,这样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辐射及带动作用。

[1]李伟,陈国栋.重庆跻身全国五大中心城市房地产业空间无限[EB/OL].http://cq.qq.com/a/20100208/ 000220.htm,2010-02-08.

[2]刘慧.两江新区探索内陆开放新模式[EB/OL].http: //www.cet.com.cn/20100623/f3.htm,2010-06-23.

[3]吴红缨.重庆两江新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EB/OL].http://www.cnstock.com/index/gdbb/201005/545485.htm,2010-05-18.

[4]李国.“中国第三区”破茧而出[EB/OL].http://news. workercn.cn/onlinepaper/2010_06/19/GR0201.htm,2010-06-19.

(责任编辑 冉红)

book=30,ebook=176

C934

A

1008-6382(2010)04-0030-03

10.3969/j.issn.1008-6382.2010.04.008

2010-07-05

李国辉(1960-),男,重庆长寿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长寿区分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重庆中心国家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重庆客APP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在这里看重庆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