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能指下的原始想象:由《张学良人格图谱》想到的

2010-08-15沈阳师范大学沈阳110034

名作欣赏 2010年3期
关键词:能指张学良图谱

赵 坤(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 110034)

王充闾先生的历史散文,是在史料、传记、回忆录、历史小说等文体途径之外,对历史叙事的另一种书写可能性的有效尝试。他以散文的形式实现着对历史和人生的参与,试图为其历史感悟寻找别一种抒情方式。如果说历史原貌是一种所指,那么针对同一所指,不同的历史写作(文体形式的或文本形式的),则可作为不同的,形式上的能指。而正是多重能指的存在,激活着受众的想象空间,才使得历史面貌还原到可靠的原始形象成为可能。王充闾先生的《张学良人格图谱》,即此种区别于传记/史料/历史小说等文体的,针对某一所指的,另一种形式上的能指,是以历史散文的形式实现着历史叙事冲动的写作。

历史叙事必然涉及身份立场问题。那些在公共空间里大声标榜“去立场化”的历史叙事,事实上很难真正存在,因为任何叙事都有立场。克罗齐就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科林伍德也认为历史就是“剪刀加浆糊”的结果,但本文并无意将立场问题无限放大,因为即使克罗齐自己也承认,在立场之外,真实的历史史实始终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可以被篡改却无法被磨灭。所以,申明立场有时可能要比躲在立场背后的言说客观,至少更坦荡。《张学良人格图谱》就是这种立场鲜明的“存立场”写作。开篇他便声明,少帅是他幼年时敬仰的英雄和偶像,带着“颂其诗读其书欲知其人”的心情,主观上明确了身份和立场,并将此立场一直贯穿在行文之中,以正面立场的言说作为能指一种,为原始想象作可补充的供给。

该能指的系统建构,是将历史叙事融于散文的形式中,以十五篇散文结构全书,其中每篇均可独立成章,这便决定了文本内部去焦点化的平行结构,以见微知著的史传传统抗拒着西洋画以边缘虚远化突出中心的焦点透视法。在不偏倚无倚重的平行结构里,以散点透视的传统中国画技法,由宇宙自然时序作画轴,生命物理时间作画幕,盘中珠玉般地将友情、亲情、爱情、戎马悲欢等一一铺排,抖散于画轴之中画幕之上,散点游移中扫描人物的精神空间,再将多空间叠置组合,拼摹人格的图谱,以求烛照出超越物理空间的可挪动的意义。透过人格图谱,作者于历史沉潜中体味人生,发思古之幽情,抒怀现时现世的历史人生感悟,此中种种,既有少帅张学良的人生,散文家王充闾的人生,也有历史颠沛中的芸芸众生,更有种族文化沉淀在集体无意识里的民族人生。如《尴尬四重奏》里友情、亲情的二选一,是对人生两难处境的常态抒写;《别样恩仇》、《不能忘记老朋友》里对友情的不同定义折射出迥异的人生观;《夕阳山外山》、《您和凤至大姐》、《“良”言“美”语》里对相遇、错过、责任等爱情关键词的搜索与注解;《将军本色是诗人》、《史里觅道》、《情注梨园》中关于人生的不同节气里的审美皈依。以及集结人生起落,并于其中追寻普世价值的《人生几度秋凉》、《九一八,九一八》、《成功的失败者》等等,“知人”以达“论世”。十五个篇章丰满出一个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之外的,隐匿于宏大叙事背后的“人”的张学良。

海登·怀特在《Metahistory》一书中,阐明历史写作是“一种以叙事散文形式呈现的文字话语结构,意图为过去种种事件及过程提供一个模式或意象。经由这些结构我们得以重现过往事物,以达到解释它们的意义的目的”。这无疑要求设身处地、尝试穿越时空的身份对接,以民族自身的记忆来补足叙事体本身的缝隙。而记忆,是在缺席的情况下对间接经验的继承并加以逻辑推理为主途径,以求达到一种在场。逻辑推理,在王充闾笔下被置换成以史实为基础的合理想象,这并非是对历史的现代或当代的阐释的不信任;相反,他的很多想象恰恰是建立在对原有历史叙事的信任之上。而他的想象,也在理性的指导下显得极有节制。想象,大多是试图还原人物心理,而对至今仍悬而未决的历史谜案则十分节制。比如《夕阳山外山》中写至张学良与两位四小姐的情感纠葛处落笔极俭省;回溯东北易帜与西安事变等细节的语言要层层过滤;对不抵抗不回国等原因采用限制叙述等等。而在老人于垂暮夕阳之中“无事此静坐”时,为表现其心理活动则以叙事主体对象化方式铺陈大量的想象,并将该种想象方式贯穿于全书,这无疑遥远地呼应了司马迁有关 触树(《史记·晋世家》)之类的叙述,延续了《史记》甚至是《晏子春秋》的传统。文学想象与历史真实在散文中的百年好和,是脱胎于司马迁那个文史不分家的年代里的古老传统。合理想象但拒绝杜撰,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责任,这在显示作者审美旨趣的同时,也显示了对能指滥用的防范。

能指的丰富在帮我们冲破惯性想象及旧有的指认方式,誊廓原始想象的同时,在全球化时代的语境下(尤其是当禁忌也成为一种消费,再加上主流意识形态行为,各种关于口头的文字的一时充塞),能指的日益丰富无疑存在着能指过剩的危险,相应必然带来的是原始想象的重叠交叉或混乱颠覆,及文化消费和消费文化等问题。对知识分子写作来说,似乎突围即有陷落的危险,坚持,成了不可为的可为。此时,《张》以文入史的历史感悟作为知识分子写作一种,坚持了突围的努力。“祭如在”,同样,“敬如在”。庙堂再高,江湖再远,坚持,是敬神如神在。

猜你喜欢

能指张学良图谱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1934年,张学良枪毙张学狼
图表
张学良:对汪精卫由佩服到厌恶
《解忧杂货店》中的后现代时间观
瘾君子张学良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
黑老大助张学良戒毒
中国知名官方智库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