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唱法技巧与韵味的关系
2010-08-15宁红梅
□宁红梅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共同成为我国当前歌坛的四大唱法,形成我国当代声乐艺术的“四轮定位”的大格局。
所谓“民族唱法”,不只是唱法,更是一大声乐流派,它的概念内涵,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民族唱法,指包括我国戏曲、曲艺民歌和带有这三种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演唱风格与唱法;狭义的民族唱法,则指演唱民歌与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艺术歌曲与民族歌剧的演唱风格与唱法。现在通常所说的民族唱法,指的是它的狭义概念内涵。这种狭义的民族唱法,一方面继承了我国民歌、戏曲、曲艺等传统唱法精华与优长;另一方面又吸收借鉴了欧洲美声唱法的精髓与经验。而民族唱法的技巧与韵味,又是其演唱艺术的两大核心支柱,而这二者的关系,则是民族唱法的重中之重。
一、民族唱法的演唱技巧
民族唱法的演唱技巧,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予以解读。
1.歌唱发声的民族性
民族唱法的音色明亮,无论是高、低、轻、重、徐、疾,均如此。发生部位靠前,语言表达亲切、自然。发生的颤动幅度较小。
2.呼吸方法的民族性
民族唱法呼吸部位较深,讲究“气沉丹田”,排气量相对较小,因此发出的歌声比较纤细、秀丽、灵巧、高亢。
3.歌唱共鸣的民族性
民族唱法在共鸣调节上,开管较小,始终把共鸣腔调节得比较短小,声波在硬腭及口腔前上部振动较多,声音往往比较靠前,并比较开朗。
当然,我国的民族唱法在演唱技巧上,大胆充分地借鉴吸收了美声唱法的精髓与经验,学习其科学的发声方法,在保持民族唱法自身民族语言、民族风格、民族气概、民族韵味的前提下,在高声区的发声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现在的民族唱法,在嗓音的运用上以真声为主,混合适量的假声、歌声明亮靠前,语言清晰,亲切自然,风格质朴含蓄,说唱性与随意性较强,情感表达真挚、自然、亲切。音域大大拓宽,音量也大大增强,音色亦富于变化。不仅能演唱民歌和民族艺术歌曲,而且能演唱民族歌剧。已经以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自立于世界声乐艺术之林。
二、民族唱法的风格韵味
“韵味”是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声乐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同时,它又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它既包含含蓄的意味之意,又包含带风格内涵的韵致之意。而“意味”又可分为两层含义:一个含义是意趣、情味,源自元人杨载的《败裘》诗:“意味存鸡肋,寒凉视马毛。”另一个含义是意义、旨趣,源自《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九:“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总之,所谓“韵味”,包含意味、风格、韵致等多层内涵。
我国传统美学讲究“气韵生动”,指的是审美对象内在的生命力彰显出来的具有韵律美的形态。“气韵”包括哲学中的“气”与音乐学中的“韵”。“气韵生动”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与美学特征。“气韵”之中,气为生命之力,韵为生命之彩,动为气之核心,情为韵之根本。
因此,民族唱法的韵味,乃是集韵致、趣味、韵律、意境、风格等内涵于一体的丰富的概念。它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与交流,追求演唱过程中情感与伦理的结合与渗透,推崇音乐风格的婉曲、蕴蓄,喜好音乐形态的谐调、中和、简约、适度。它是精神与气韵的综合体,是深入在技巧后面的心神之美,而不是形式与感官之美。
三、民族唱法技巧与韵味的关系
民族唱法的技巧与韵味,是一对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的两大支柱,技巧既为韵味服务,又具体体现韵味;韵味既制约影响技巧,又凭借技巧作为载体。
因此,要正确处理技巧与韵味的关系,在演唱中就要使二者水乳交融,合二而一,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依字行腔,字正腔圆
依字行腔,字正腔圆,是民族唱法技巧与韵味结合的基础与前提。发声准确,才能具有韵味;腔调圆润,自是韵味的根基。
2.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情感是民族唱法的生命与灵魂,歌唱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表达歌曲中的情感,以情感催生韵味,才能收到“以情动情”、“用心拨心”的艺术效果。
3.字儿、味儿、气儿、劲儿四位一体
要将发声方法的吐字、气息运用与演唱韵味的味道、劲头,融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演唱艺术。
1.韩勋国编著.歌唱教程【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肖常伟编著.中国民族音乐概述【M】.昆明:云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周青青著.中国民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
4.伍国栋著.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