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交通闪光点

2010-08-14张雪超

互联网天地 2010年5期
关键词:号线列车乘客

文 张雪超

随着包括互联网、物联网、3G等信息技术的投入使用,智能交通的远景已经清晰可见了。作为生活必需品之一的“行”,交通一直都是困扰大城市发展的因素,因为城市化的进程总是矛盾的产物,一方面都市人群生活水平提高,个人汽车保有量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城市扩大、道路增加,却引发了更多的交通拥堵。

不过,随着包括互联网、物联网、3G等信息技术的投入使用,智能交通的远景已经清晰可见了。

智能交通的目的

毫无疑问,传统的交通技术和手段对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虽然交通系统一直在完善和扩充,大力投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提高汽车安全性、开发设计环保车型等等手段也在逐步被应用到交通系统的建设中,但是仅仅依靠这些基础性的手段,收效并不显著。

在这样的情况下,智能交通开始被提上议事日程。当前我国交通事业要想实现智能化,就必须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其实就是将交通行业信息化引入市场。毫无疑问,智能化的交通将产生海量的数据需要处理和传输,就一辆正常行驶的汽车而言,需要获知诸如“我在哪?要去哪?周围的环境如何?交通状况如何?该如何通过?”等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又需要通过传感器来收集,然后经过处理之后才能在仪表盘上显示出来。

显然,只有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的集成及应用,才能使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新的方式呈现,从而实现实时、准确、高效、安全、节能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交通运输的智能化必须有跨产业的联合行动,包括IT、运输、汽车、服务提供商、电信等多个行业之间的协作。

交通的未来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共有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8号线、10号线、13号线和八通线8条地铁,其中最近通车的4号线就采用了大量的智能设备。

4号线上的乘客信息系统覆盖了整个4号线,包括轨道、隧道及站台区域,可以在列车上进行实时的信息传递和电视直播。即使列车行驶在隧道中,地铁控制中心也能为乘客实时输送信息,为乘客全程提供乘车指引及资讯服务。

据介绍,在列车发生故障或紧急情况时,控制中心可以接收隧道中任何一节车厢的监控图像了解情况,同时紧急信息及运营信息的发布也将更及时及精确;在突发事件中,乘客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屏了解实时信息并据此做出反应;最新的PIS系统(地铁里为乘客提供各类资讯的服务系统)集合了定时可编排实时播放功能及定向定位等信息功能于一身。

事实上,根据我们的亲身体验,交通信息化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以不停车收费为代表的ITS应用、GPS等定位技术、物流及其信息技术,甚至车载网络信息化和娱乐设备等等都已经是耳熟能详的应用。英特尔驻华院士康凯文博士甚至对此表示,未来交通领域的发展将显著的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智能高效的交通需要信息技术给予大力的支持,信息技术将在交通导航、公共交通、安全和环保创新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交通的未来是计算和通信。”

>> 北京地铁4号线全线启用了乘客信息系统。

猜你喜欢

号线列车乘客
登上末日列车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风的乘客”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穿越时空的列车
西去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