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山摩崖观“兰台”

2010-08-11杜宏谋

北京档案 2010年7期
关键词:兰台铁山摩崖

杜宏谋

在山东临邹城之北而立两座小山,一曰钢山,一曰铁山。风光秀丽,历史厚重,其中年代最为久远的,当数北周时期留下的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的铁山之阳的摩崖石刻。自从发现清乾隆年间关于此处石刻的记载后名声大震。1988年1月,铁山摩崖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邹城市葛山、峄山摩崖石刻并入铁山摩崖石刻,经国务院批准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摩崖石刻在铁山南坡镌刻在坡度为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通高80米,刻石高66.2米,寬16.4米,总面积为1085平方米。正上方阴刻巨龙、云气、佛光,下有双龟对踞的图案;中部为佛教《大集经·海慧穿菩提品》,左侧为《石颂》跋语,大象元年(579),下部为《题名》。

现存佛经17行,行6至61字不等,全文930字,尚能辨识者777字,字径40至60厘米不等。

《石颂》标题二字为篆书,字径95×75平方厘米,颂文12行,行43至52字不等,字径22厘米,原刻614字,今存492字;内容记述了铁山摩崖刻经的地理位置、时代背景、经主、刻经年月及对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记有“精跨羲诞,妙越英繇,如龙蟠雾,似凤腾霄,圣人幽轨,从兹督佛,树标永劫”之语。

《题名》部分原有10行,现存6行45字,内容记载经主、官方参助人士及佛经书写者姓名,从中得知刻经主持者是西汉丞相匡衡的后代匡哲(题名),摩崖石刻书镌者为北齐著名僧侣大书法家安道壹。

安道壹经历了北周“二武灭佛”、“三次灭佛”之难,为护佛法开始迁移并改变以前由书经传播的方式,认为“缣竹易销,皮纸易焚,金石难灭,托以高山,永留不绝”,故在迁移中把佛经刻于石崖之上,使佛法传之不朽。

北朝摩崖刻经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镌刻的经文以其特有的气势与大山大川、幽静茂林、浑穆自然的环境相吻。灭佛事件也使书法艺术冲出雅室殿堂,走向大自然。

时历一千多年,铁山摩崖石刻群融自然景观、宗教文化、书法艺术、“兰台”档案为一体,人们置身于山林峭壁、蓝天白云、苍松翠柏、潺潺流水、阵阵清风间观赏摩崖刻经,既可以领略大自然的迷人景色,了解宗教文化的智慧禅理所在,沉醉于书法艺术之境界的同时,也深深地体味到“兰台”档案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政协

猜你喜欢

兰台铁山摩崖
西狭颂摩崖石刻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铁山变220kV断路器非全相保护存在的隐患及处理
摩崖石刻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南行唐北界”摩崖石刻考察图辑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宝鸡市:档案局(馆)“兰台讲堂”正式开讲
我的铁山我的情
天降救星
四季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