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门
2010-08-10穆郎
穆 郎
手攀住一块凸石,脚下是深渊,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该放不该放,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惊天大阴谋
现实是最精致的导演,它做到的每一步总是在拷问我们的智商。勒布朗·詹姆斯、德怀恩-韦德和克里斯·波什一起投奔迈阿密海滩,令可能是有史以来猎物最集中的2010年自由市场,以一种最华丽的方式迅速终结了最大悬念。近两年的倒计时,那些为勒布朗的去向而几乎淡忘世界杯的人们,这回你们满足了吗?
这三位03届顶级人物的联手,令1996年沙克投奔湖人队那笔改变未来10年联盟格局的大交易成为小儿科。我们可以假设以下一系列画面:在1991年夏天自由市场上,84届的乔丹、奥拉朱旺、巴克利组成一支新球队,或者说让鼎盛期的张伯伦来到洛杉矶,组成“湖人王朝”的超豪华版,你会以为这个世界简直要疯掉了。但现在这一幕已成事实,惟一的解释是:这里蕴藏了一个惊人大阴谋。
简单说,这是一出酝酿于2006、成熟于2008、并在2008年隆重出炉的绝世阴谋。现在回头想想,有很多记忆碎片可以被拼凑到一起,然后反射出一个可怕的背景画面——2006年,勒布朗、韦德和波什三人签的都是“3+1”合同,都选择在2010年成为自由身,这决不是巧合,明显是不带梅罗玩了;2008年,据一位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据说这家伙总能抖出一大堆勒布朗的猛料,且更新率极高,以致于人们怀疑他是不是总躲在勒布朗的桌子底下偷听):早在2007年预选赛时,勒布朗、韦德和波什就走得很近,并在游山玩水之间迸发出激情,那时他们就开始探讨未来在一支球队合作打球的可能性。而且有可能的话,2012年前夕克里斯·保罗也会入伙。当然也有人疯传,认为保罗会和安东尼携手奔赴纽约。到了2010年,尤其是在勒布朗被淘汰后,他们就加紧了密谋的步伐。不但在克里弗兰密谈,还多次召开电话会议。而就在这期间,他们还不住地释放烟雾弹:韦德连续两次造访芝加哥——“我对热队的现状失望至极”、
“我想离婚后更好地照顾孩子”——韦德一直都在造假,实际他是为莱利嗅探竞争对手的动向。至于波什,他一直都在自己的twitter上不停地询问自己下赛季该去哪支球队,休斯敦一度成为他的首选意向,实际那时候他就已打定主意了:加盟迈阿密,没有别的选择。整个夏天波什跟着韦德混了两个星期,这是个想要名声的家伙,你应该会记得上赛季在和湖人队比赛时,波什是如何手牵女友缓缓绕场一周的,那还有比韦德/詹姆斯捆绑在一起更好的捷径吗?最后是詹姆斯,我们不明白他为何要把自己背叛克里弗兰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美直播,按照常理,勒布朗这么做骑士队球迷似乎是稳赢了的,所以勒布朗才是最大的“玩家”。
但勒布朗、韦德和波什的布局只是这场大阴谋的冰山一角,要知道NBA球员从来都没有能力主导交易的走向。那么,看看控制他们的幕后黑手你就会知道真相了——韦德和波什拥有同一位经纪人亨利·托马斯,而勒布朗的经纪人莱昂·罗斯和托马斯都隶属于CAA公司。这家经纪人公司在美国好莱坞市场上所向披靡,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汤姆·克鲁斯、朱丽娅·罗伯茨、妮可·基德曼、威尔·史密斯都是他们旗下的签约明星。就在四年前,CAA将触角伸向了体育界。在成功征服佩顿-曼宁、贝克汉姆、德里克·基特和基米尔·约翰逊后,他们开始扫荡NBA的顶级球星市场,第一步就是把勒布朗、韦德和波什揽入自己旗下。有三点迹象似乎可以证明CAA公司一直在打潜伏战:第一,在热队2006年夺冠后,他们在阵容上迟迟没有有效的补强,完全不合情理;第二,在勒布朗的身边尽是些二流队友,尽管骑士管理层包括老板丹·阿尔伯特和总经理丹尼·费里几年来尽量满足勒布朗的要求,但在交易市场上总是遭遇巨大的阻力;第三,最近几年骑士一猛龙的交易做得很频繁,令波什在多伦多失去了最后的退路。而且你看看,历届NBA自由球员都很低调,但勒布朗们完全是大肆作秀,没有背后的CAA授意是很难想像的。不要为一些假象所迷惑,在未来凯尔特人、魔术、湖人不会再得到太好的球员,因为在CAA眼中,他们已是这幕好莱坞大戏里的大反派。至于帕特·莱利所说的“两年来他一直都在为2010大计积极筹划”,他不过是这场阴谋的马前卒而已。
但问题是,联盟为何始终无动于衷?大卫·斯特恩难道不可以出面干预吗?最近斯特恩已公开宣布将就此事展开调查,看看在自由球员市场开张之前,双方是否有过非法的谈判和活动。但事实上,此举更像是在掩盖视听。
这正是NBA的纠结之处:他们需要收视率,所以联盟把希望寄托在03一代身上。但他们不够争气,都不能做大一方,而且被96届的科比牢牢压制着。NBA一度在努力为他们扫清障碍,比如将艾弗森逼上死胡同,令人们相信波士顿“三巨头”和邓肯都已老去,并不停地为勒布朗造势。他们可以通过媒体的力量轻易做到这些,只不过这是一批被高估的运动偶像。他们看着乔丹的比赛长大,却不能创造出新的篮球元素。那么惟一的最佳方案就是把他们捏在一块,因此联盟默许了迈阿密“三巨头”的聚首。这是史上前所未有的,在2000年邓肯和格兰特-希尔无法在奥兰多搭配,除了个人意愿,更多是因为NBA不允许他们那样做。
但无论阴谋还是阳谋,CAA和联盟的确是得逞了。
迈阿密风云
在“三巨头”主导时尚的今天,勒布朗、韦德、波什的锵锵三人行,注定会改写历史。在NBA史上虽然曾出现过很多“三巨头”,但迈阿密的“JWB”组合和他们的味道都不一样。想认清这点,我们必须要了解NBA史上“三巨头”的三大流派:
1自然成长型。这种“三巨头”配置要求比较苛刻,必须是球队自行培养,通过选秀彼此熟悉携手成长。由于不存在过份的年龄差距,他们的巅峰期往往会重叠,职业成就也更高。NBA第一对这样的“三巨头”是凯尔特人队的比尔·拉塞尔+萨姆·琼斯+约翰·哈弗利切克。在1962年之前,弗兰克·拉姆西一直无法和拉塞尔和琼斯形成有效的支持,在哈弗利切克到来后,三人迅速开启“八连冠”伟业。到了80年代,哈弗利切克从1971年起再次和戴夫·考恩斯、乔·乔·怀特搭档,分别在1974和1976年两夺总冠军。80年代是波士顿“三巨头”的又一个巅峰,拉里·伯德、凯文·麦克海尔和罗伯特·帕里什形成了NBA史上最强的锋线组合,并三夺总冠军。最近的一组“三巨头”,应是马刺队的邓肯+托尼-帕克+吉诺比利。由于马刺制服组敏锐的眼光,让他们得以在低顺位淘到帕克和吉诺比利两块遗珠。在合作的八年里,三人三次拿到了总冠军。可以说,凯尔特人队最为盛产这种“三巨头”,他们的这种造血传统很难被复制。
2雪中送炭型。这种“三巨头”相对比较宽松,球队往往通过交易换来拼图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