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楝素乳油对三叶草斑潜蝇存活和产卵量的影响

2010-08-10崔旭红李晓宇商晗武

中国蔬菜 2010年22期
关键词:菜豆三叶草药液

崔旭红 陈 阳 李晓宇 林 俊 商晗武

(1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计量检验检疫技术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8;2江苏吴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吴江 215200)

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属于双翅目(Diptera)、潜蝇科(Agromyzidae)、斑潜蝇属(Liromyza),是一种为害蔬菜、花卉等多种经济作物和园艺植物的重要害虫。由于杀虫剂的广泛使用,三叶草斑潜蝇已对多种化学农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使其防治更加困难,筛选新型、不易产生抗性的杀虫剂显得尤为重要(Ferguson,2004)。印楝素(Azadirachtin)是从印楝(Azadirachta indica)中提取的一种四环三萜类固醇化合物,具有杀虫范围广,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人畜、天敌较安全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植物源农药。在国外,印楝素已被用于防治多种斑潜蝇,但防治效果存在一定差异(Weintraub & Horowitz,1997;AzaMet al.,2003)。三叶草斑潜蝇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生的重要害虫,国内尚未有印楝素对其防治效果的报道。为了明确印楝素对三叶草斑潜蝇的控制作用,本试验测定了0.5 %印楝素乳油对三叶草斑潜蝇存活和产卵量的影响,以期为印楝素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寄主植物和药剂

试验于2008~2009年在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计量检验检疫技术实验室进行。

供试三叶草斑潜蝇采自本实验室长期维持的种群。寄主植物为菜豆(Phaseolus vulgarisLinn.)品种:天马地豆。菜豆种子经催芽后播种,待长出2片真叶后用于种群维持和试验。

0.5 %印楝素乳油由光明印楝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用超纯水稀释成1.25、2.50、5.00、10.00、20.00 mg·L-15个浓度的溶液用于试验。

1.2 试验方法

1.2.1 印楝素乳油对三叶草斑潜蝇不同虫态存活的影响 卵:将菜豆清洁苗放入工气候箱〔温度(26±1)℃,相对湿度70 %±5 %,光照时间16 h/8 h(昼/夜)〕中的养虫笼(30 cm×30 cm×30 cm)内,每笼接入30对成虫,任其取食产卵,24 h后驱除成虫并将植株从笼中取出。在体视显微镜下用记号笔对卵进行标记,为了避免虫口密度过大造成竞争,保持每1 cm2叶片上的卵数≤1个,多余的卵用解剖针扎死。将标记好的菜豆苗分成5组,随后用喷雾器将稀释的印楝素乳油溶液(1.25、2.50、5.00、10.00、20.00 mg·L-1)喷洒于植株正反叶面,直至药液滴落。待药液不滴后将植株重新放回人工气候箱,2 d后开始观察记录卵的孵化情况,随后每隔24 h调查1次,直至没有卵孵化。每个处理的卵数不少于20粒。

幼虫:将菜豆清洁苗放入养虫笼中,接虫24 h后驱除成虫并取出植株,随后将接好虫的植株放入培养箱,待卵孵化发育至3龄幼虫时用于试验。幼虫龄期参考郑丹等(2009)的方法和叶片上潜道宽度变化情况来确定,将叶片上3龄幼虫留下,其余虫态用针扎死。将接好虫的菜豆分成5组,随后用喷雾器将稀释好的印楝素药液喷洒于植株正反叶面,直至药液滴落。待药液不滴后将植株重新放回人工气候箱,24 h后开始观察记录幼虫化蛹情况,以后每隔24 h调查1次,直到没有幼虫化蛹为止。每个处理的幼虫数量不少于25头。

蛹:随机采集三叶草斑潜蝇蛹放入培养皿中,培养皿底部铺有滤纸,随后用喷雾器将稀释的印楝素药液喷洒于培养皿内,1 min后注意用滤纸将多余药液吸去。24 h后开始观察记录蛹羽化的情况,直至没有蛹羽化。每个处理的蛹数量不少于25头。

以喷洒清水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

1.2.2 印楝素乳油对三叶草斑潜蝇成虫产卵量的影响 将喷洒过不同浓度印楝素药液和清水的菜豆苗各1株随机摆放在养虫笼中,接入25对三叶草斑潜蝇成虫(♀∶♂=1∶1),48 h后采用染色法(Parrella & Robb,1982)调查记录每片叶上的卵量。各处理3次重复。

1.3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0.0和SPSS Inc(USA)进行数据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S-N-K test)来检验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印楝素乳油对三叶草斑潜蝇不同虫态存活的影响

由表1可知,用1.25~20.00 mg·L-1的印楝素喷洒菜豆后,叶片上三叶草斑潜蝇卵的孵化率超过90.0 %,与对照差异不显著。3龄幼虫的死亡率随着印楝素药液浓度的升高迅速升高。当印楝素浓度为1.25 mg·L-1时,超过90 %的3龄幼虫能够正常化蛹,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印楝素浓度为2.50 mg·L-1及以上时,3龄幼虫的死亡率迅速上升;印楝素浓度为20.00 mg·L-1时,3龄幼虫全部死亡。三叶草斑潜蝇蛹经过印楝素处理后,死亡率迅速上升,远高于卵和3龄幼虫。当喷洒1.25 mg·L-1印楝素后,蛹死亡率超过70 %;经过10.00 mg·L-1印楝素处理后,三叶草斑潜蝇的蛹全部死亡。因此,印楝素对三叶草斑潜蝇卵孵化没有显著影响,但对 3龄幼虫和蛹致死作用明显。

表1 印楝素药液处理后三叶草斑潜蝇的死亡率和成虫产卵量、产卵忌避率

2.2 印楝素乳油对三叶草斑潜蝇成虫产卵量的影响

经1.25~20.00 mg·L-1的印楝素处理后,菜豆叶片上三叶草斑潜蝇成虫的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且随着印楝素浓度的增加,三叶草斑潜蝇成虫产卵量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印楝素对三叶草斑潜蝇雌虫产卵具有明显的忌避作用(表1)。

3 结论与讨论

印楝素对三叶草斑潜蝇卵孵化没有显著影响,对幼虫、蛹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其中对蛹的致死作用大于幼虫,这与前人对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研究结果一致(Weintraub & Horowitz,1997;Hossain,2005)。因此,根据三叶草斑潜蝇的发生状况选择使用印楝素的时机对提高其防治效果非常重要。

根据报道,印楝素对南美斑潜蝇产卵量没有显著影响(Weintraub & Horowitz,1997),但本试验表明,2.50 mg·L-1的印楝素即对三叶草斑潜蝇成虫表现出明显的产卵忌避作用(产卵忌避率>50 %);成虫产卵量随着印楝素浓度的增加显著下降。这可能与印楝素的施用方式有关,采用喷雾叶片的方式使用印楝素对多种害虫的产卵有抑制作用,灌根的方式则产卵忌避较差(文吉辉 等,2007)。成虫的产卵情况对害虫后代种群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使用印楝素防治三叶草斑潜蝇时宜采用喷雾的方式。

文吉辉,侯茂林,卢伟,黎家文.2007.印楝素乳油不同施用方式对烟粉虱寄主选择和产卵的影响.中国生物防治,23(4):333-337.

郑丹,崔旭红,李志江,陈阳,商晗武.2009.三叶草斑潜蝇对6种寄主植物的选择适应性及其与寄主化学物质含量的关系.植物保护,36(3):93-96.

AzaMK M,Al-Raeesi A A,Srikandakumar A,Bowers W S.2003.Control of leafMiner(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on cucumber by plant extracts.Crop Research,25:567-571.

Ferguson J S.2004.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of insecticide resistance in the leafminerLiriomyza trifolii(Diptera:Agromyzidae)to cyromazine,abamectin,and spinosad.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97:112-119.

Hossain MB.2005.Effects of Azadirachtin and the natural pesticides Spinosad and Avermectin on the leafMinerLiriomyza sativae(Diptera:Agromyzidae)and its parasitoids on tomatoes under protected cultivation in the huMid tropics.Germany:University of Hannover.

Parrella MP,Robb K L.1982.Technique for staining eggs ofLiriomyza trifoliiwithin chrysanthemum,celery,and tomato leaves.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75:383-384.

Weintraub P G,Horowitz A R.1997.Systemic effects of a neeMinsecticide onLiriomyza huidobrensislarvae.Phytoparasitica,25:283-289.

猜你喜欢

菜豆三叶草药液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
三叶草和喇叭花
三叶草
菜豆娃娃
假如三叶草拥有了真爱
菜豆之音
去造一个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