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照度计算方法
2010-08-08宋湛华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510230
宋湛华(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 510230)
1 引言
照度计算是指按照选定的光源、灯具及布置方案,进行作业面的平均维持照度计算。照度计算的结果直接关系灯具数量和布置方案,进而影响照明设计的最终效果。传统的照度计算方法有单位容量法、平均照度法等,这些方法不仅计算步骤复杂,而且不具备自学习能力,不能将过去设计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新的项目的设计中。
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大量处理单元互相连结而成的网络,是人脑的抽象、简化、模拟,反映人脑的基本特性,具有非线性、大量并行分布结构和自学习、自归纳能力等特点。将神经网络应用于照度计算中,能更准确、更快速的获得计算结果。BP神经网络是一种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多层向前神经网络,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预测评估等领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一个3层结构的BP神经网络,只要足够多的节点,就可以逼近任意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我们选用3层的BP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建立BP神经网络的模型,要确定网络中的下列参数:输入输出层节点的个数、隐含层的节点个数、每层的激活函数。
图1 BP神经网络结构示意图
2.1 确定输入输出层节点个数
在照度计算中,BP神经网络的输入值就是影响作业面平均维持照度Eav的参数。通常情况下,作业面最终获得的平均维持照度取决于两类因素:一类是影响工作面单位面积上接收光通量的因数,包括灯具数量N、灯具光通量Ф、工作面的面积A、光源距工作面的距离H;另一类是影响光通量衰减的因素,包括灯具效率η、灯具维护系数K、天花板反射比Pc、地板反射比Pd、墙面反射比Pq。因此输入向量为P=[H Ф A η K PcPfPwEav],确定输入节点数为9。而输出层的节数就是照度设计中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灯具数量N和计算照度Eav′ ,输出向量为T=[N Eav′ ]。
2.2 确定隐含层的节点个数
隐含层节点数的确定原则是:在能正确反映输入输出关系的基础上,尽量选取较少的隐含层节点数,使网络尽量简单。我们先设置3个节点对网络进行训练,并测试网络的逼近误差,然后逐渐增加节点数。通过观察发现隐含层神经元为9时BP网络的均方误差最小,误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小,训练时间和训练步数比较短。于是我们将网络隐含层神经元数目确定为9。
2.3 选择网络参数
网络参数主要是根据收敛速度和训练误差来选择,我们在隐含层中采用transig函数为激励函数,输出层采用线性函数purelin为激励函数,训练函数采用trainlm函数,学习规则采用learendm函数,性能分析函数选用mse函数。
3 网络训练及仿真
3.1 训练样本
从已完成的照明设计资料中选取4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为了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BP算法的输入数据通常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而我们样本的数据大小差距很大,因此需要在训练前进行数据的转换,将转换后的数据限定在[0,1]区域内,转换后的数据见表1。
表1 训练样本
3.2 网络训练
BP网络建立之后,设定网络训练步数为1000、训练目标为0.001,然后用训练样本对其进行训练。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仿真,BP网络随训练次数的收敛曲线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网络达到了良好的收敛效果。
图2 网络随训练次数的收敛图
3.3 测试网络
在网络训练好之后,我们取一个实际案例对网络进行测试。某无窗厂房,长10m,宽6m,高3.3m,光源距工作面距离H=2.5m,工作面照度要求达到250lx;室内表面反射比分别为:顶棚Pc=0.7,地板Pf=0.2,墙面Pw=0.5;灯具的光通量为Ф=6400lm,维护系数K=0.8,效率为0.81。
采用利用系数法计算照度,查表得利用系数U=0.5,则所需灯具数
采用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计算,测试向量d1=[0.812.50.70.20.50.2500.60.640.8]′,计算结果y1=[0.560.247]′,取整后N=6,计算照度为247lx,与要求照度值(250lx)的误差范围不超过10%,满足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的要求。
4 总结
BP神经网络能建立非线性映射,将BP神经网络运用到照度设计中,当BP神经网络训练成功后,可以就可以在输入和输出直接建立确定的映射,并将成功经验加以归纳。本文的测试的结果证明在建筑照明设计中引入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可以在实际问题中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训练的样本数比较少,不能保证信息完备性,随着样本的增加,网络模型会更加准确和合理。
[1] 俞华丽,罗红.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在体育照明设计中的应用[J].照明工程学报,1995,6(2) :35-41.
[2] 杨春宇.建筑物照明亮度设计引入神经网络算法研究[J].建筑科学,2008,24(12):81-84.
[3] 高隽.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及仿真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 北京照明学会照明设计专业委员会.照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