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丹菌质双向发酵工艺及药效品质研究*

2010-08-08许晓燕郑林用余梦瑶

中国食用菌 2010年2期
关键词:灵丹三萜丹参酮

许晓燕,郑林用,李 艳,江 南,余梦瑶,罗 霞**

(1.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3.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药、食兼用真菌,具有促进睡眠、缓解机体疲劳、抗肿瘤、调节免疫、抗HIV等功效[1]。近年来,庄毅等提出用现代生物技术来改造灵芝等药用真菌,即 “药用真菌新型固体发酵工程”,在发酵基质中增用具有活性成分的各种中药材作为药性基质,使发酵的作用不仅是提供营养成分,而且因真菌的分解和合成作用产生新的成分,使其性质发生变化,从而使药用真菌和中药材原有功效增强,甚至可以产生新的性味、功能,这就具有双向性,其发酵产物称为菌质[2]。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活血调经、祛瘀生新、镇静安神、凉血消痛、消肿止痛等功效。在丹参采摘、加工过程中,除去入药的部分,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现代研究表明,边角料中具有与药材相似的化学成分,只是含量较低,将其直接废弃,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浪费了大量具有潜在价值的资源。

本论文采用新型(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技术,以灵芝为发酵菌株,在其培养基中增添丹参边角料,通过培养基优化,初步建立灵丹菌质的生产工艺,并检测灵丹菌质的理化指标(蛋白质、多糖、三萜等),开展其活血化瘀的药效学研究,旨在为现代菌物药的研发提供一种新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菌株

美国大灵芝(Ganoderma sp.),中国农大生物学院食用菌研究室提供。

1.1.2 试验药材

丹参边角料,购自四川省中江县;丹参药材,购自四川省成都市中药材市场。

1.1.3 试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由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川实质第2002-33号)。

1.1.4 主要试剂

蒽酮(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五联化工厂);考马斯亮蓝G-250(上海朗瑞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丹参酮ⅡA、齐墩果酸(中国药品生物制定鉴定所)。

1.1.5 主要仪器

智能光照培养箱,型号:ZGX-300C,杭州钱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型号:T6新世纪,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HPLC系统,型号:Waters 1525,Waters公司;Syncore多样品定量浓缩仪,瑞士Buchi。

1.2 试验方法

1.2.1 发酵样品制备

灵丹菌质不同发酵组合培养基配方见表1。

表1 灵丹菌质不同发酵组合培养基配方比例

按表1配置各组合固体发酵培养基,控制含水量在60%左右,分装入袋,115℃灭菌3 h,冷却后,接入灵芝斜面菌丝(以长度1.0 cm菌丝体为标准),于恒温 (27±2)℃进行发酵培养。

1.2.2 菌丝体日平均生长速度观察

从菌丝体萌发起,记录发酵过程中灵芝菌丝体在各组合培养基质上的平均生长速度。

1.2.3 灵丹菌质多糖、蛋白质和三萜测定

多糖含量测定采用2005版药典规定方法[3]硫酸-蒽酮法,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三萜含量测定采用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法[4]。

1.2.4 灵丹菌质丹参酮IIA含量的HPLC分析

HPLC条件为检测流动相:甲醇∶水=75∶25;检测温度:30℃; 进样量为20 μL; 流速:1 mL·min-1; 检测波长 270 nm。检测方法为取菌质粉末0.1 g,加入10 mL甲醇,封闭试管口,超声提取10 min,静置过夜,HPLC测定。

1.2.5 试药制备

(1)水提:取定量样品,加10倍蒸馏水,90℃水浴2.5 h,3000 r·min-1离心30 min,取上清;沉淀再加5倍水、3倍水,同法热提2次;收集3次热提所得上清液。

(2)醇提:向水提后的样品中加入2倍体积的95%乙醇,超声提取 3 h,3000 r·min-1离心30 min,收集上清液,旋转蒸发至结晶。

(3)将步骤(2)所得结晶溶于步骤(1)中所得提取液,挥发至所需浓度即为药效学实验给药样品。

1.2.6 对急性脑缺血缺氧小鼠的保护作用

参照 《中药药效研究思路与方法》[5]。

1.2.7 对小鼠凝血时间(CT)的影响

参照 《中药药效研究思路与方法》[5]。

1.2.8 对小鼠尾出血时间的影响

参照 《中药药效研究思路与方法》[5]。

1.2.9 对小鼠尾部血栓形成的影响

参照 《中药药效研究思路与方法》[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基组合菌丝体生长速度的观察

从灵芝菌丝体萌发开始,以2 d~3 d为1个时间单位,记录菌丝体在固体发酵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得到灵芝菌丝体生长速度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灵芝在不同组合中的菌丝体生长速度

从图1可以看出,菌丝生长可分为5个阶段:适应生长期,菌丝生长较慢,菌丝较纤弱;旺盛期,菌丝活力较强,代谢旺盛,生长快;下降期,菌丝生长速度急剧下降;回升期,菌丝生长速度有所回升;衰退期,菌丝活力衰退,菌丝老龄化,开始分泌黄褐色素。结果表明,菌丝生长至接种大约15 d后,生长速度趋于平稳且缓慢下降,至30 d后,生长速度趋于平缓不变。

2.2 不同灵丹菌质组合的多糖含量

测定发酵40 d后,菌质的多糖含量,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发酵40 d后,菌质组合4的多糖含量最高。

2.3 不同灵丹菌质组合的蛋白含量

发酵40 d后,测定菌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如

图2 各组合灵丹菌质多糖含量变化

图3所示。

图3 各组合灵丹菌质蛋白含量变化

从图3可以看出,发酵40 d后,菌质组合4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2.4 不同灵丹菌质组合的灵芝酸三萜含量

发酵40 d后,测定菌质的三萜含量,测定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各组合灵丹菌质三萜含量

随着丹参边角料添加比例的逐渐增大,三萜的含量也基本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提示灵丹菌质中三萜的含量可能与添加的药材比例相关。

2.5 不同灵丹菌质丹参酮IIA含量

发酵40 d后,测定菌质的丹参酮IIA含量,测定结果如表图5所示。

图5 各组合灵丹菌质丹参酮IIA含量

从图5可以看出,组合3和组合4的丹参酮IIA含量最高且相同。

2.6 对急性脑缺血缺氧小鼠的保护作用

从图2~图5可以看出,灵丹菌质组合4在40 d中止发酵后,发酵产物多糖、蛋白质、三萜和丹参酮IIA含量较高,因此选取组合4的发酵产物进行活血化瘀的药效学研究。

2.6.1 对急性不完全脑缺血小鼠的作用

观察灵丹菌质组合4对小鼠急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对急性脑缺血缺氧小鼠的保护作用(x±s,n=10)

相比空白对照组,丹参药材组、组合4对急性不完全脑缺血小鼠的存活时间均无明显的延长作用,但是组合4具有一定的作用趋势。

2.6.2 对断头后小鼠喘息时间(急性脑缺氧)的影响

观察灵丹菌质组合小鼠断头后急性脑缺氧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相比空白对照组,丹参组、组合4对断头后急性脑缺氧小鼠的喘气时间均无延长作用,但对小鼠断头造成的急性脑缺氧实验模型而言,短暂延长断头小鼠喘气时间数秒,仍可视为对小鼠急性脑缺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因此,组合4对小鼠急性脑缺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7 对小鼠凝血时间(CT)的影响

观察灵丹菌质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灵丹菌质对小鼠凝血、尾出血时间的影响(x±s,n=10)

相比空白对照组,组合4给药组的小鼠凝血时间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p<0.05)。

2.8 对小鼠尾出血时间的影响

观察灵丹菌质组合4对小鼠尾出血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相比空白对照组,组合4给药组的小鼠尾出血时间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p<0.05)。

2.9 对小鼠尾部血栓形成的影响

观察灵丹菌质对小鼠尾部血栓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

注射角叉菜胶24 h后,组合4就表现出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p<0.01);48 h后,丹参药材组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p<0.01);72 h后,2个给药组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表4 灵丹菌质组合4对小鼠尾部血栓形成的影响(x±s,n=10)

3 讨论

在传统的固体发酵中,基质的作用仅是单向性地为真菌生长提供所需碳、氮等营养,以获得子实体为目的,很少注意发酵过程中基质本身的变化,以及不同基质对发酵产物品质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已开始研究在培养基中加入药用植物,进行固体发酵来提高发酵产物的品质,如槐芪菌质[6]、韩国药性米酒[7]。本试验选用中药材为灵芝的培养基质之一,不仅观察了在培养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丹参药材后,灵芝生长情况及菌质多糖、蛋白质、三萜、丹参酮的变化趋势,还进行了菌质提取物活血化瘀的药效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从菌丝体日平均生长曲线图可以看出,在组合2、组合3、组合4三个培养基中,灵芝的生长速度较快,其中在组合4中,其生长最快(0.62 cm·d-1)。从多糖、蛋白质、三萜、丹参酮的含量来看,40 d后,组合4的多糖、蛋白质、灵芝酸三萜、丹参酮含量较高。综合前面生长情况和成分分析的结果,选取组合4进行小鼠活血化瘀的药效学实验。药效试验表明,灵丹菌质在脑缺血、缺氧和活血化瘀方面具有比丹参药材更好的功效;组合4同时具有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尾出血时间和抗血栓的作用,表现出良好的活血化瘀功效。

本研究表明,利用有益菌进行双向发酵能够有效提高中药基质中的药用成分,能够为菌物药研发提供一种新材料和新思路,并证实了新型固体发酵这种思路的合理性。

[1]Russell R,Paterson M.Ganoderma-A therapeutic fungal biofactory[J].Phytochemistry,2006,67(2): 1985-2001.

[2]庄毅,潘扬,谢小梅.药用真菌 “双向发酵”的起源、发展及其优势与潜力[J].中国食用菌,2007,26(2):3-6.

[3]国家药典编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郑林用,黄小琴,曾瑾.不同灵芝菌株多糖、三萜化合物比较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1121-1124.

[5]陈奇.中药药效研究思路与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庄毅,池玉梅,陈慎宝.药用真菌新型固体发酵工程与槐芪菌质的研制[J].中国药学杂志,2004,29(3):175-178.

[7]Kim JH,Lee DH,Lee SH.Effect of Ganoderma lucidum on the quality and functionality of Korean traditional rice wine,Yakju[J].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2004,97(1):24-28.

猜你喜欢

灵丹三萜丹参酮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泽泻原三萜、降三萜和倍半萜的分离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吟诗偶得
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
臭灵丹红外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
丹参酮Ⅱ A 保护大鼠肾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佩氏灵芝中三个新三萜
茯苓皮总三萜滴丸制备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