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桃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1)

2010-08-07齐凤莲

中国林副特产 2010年6期
关键词:食心虫牡丹江观测点

齐凤莲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ponensis Walsingham)简称桃小,属鳞翅目,果蛀蛾科。是黑龙江省果树生产中主要的蛀果害虫,它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果树产地,危害包括李、杏、苹果、梨等果树。每年都有大发生,是果农生产中主要防治的虫害。如果防治不当会导致全园大幅减产甚至绝产。为此,2009年及2010年利用2年时间对桃小食心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选点

在我省东部果区选4处面积较大的果园设4个田间观测点,分别在牡丹江分院、牡丹江市军马场、东宁县大肚川镇太阳升村、林口县果树示范场设观测点,每个观测点面积2hm2以上,果树品种包括苹果、梨、李、杏。

1.2 形态特征观察

观察地点在牡丹江分院李品种示范园。每年在桃小食心虫大发生期进行田间观察。主要观察各发育期的外部形态、典型特征、个体大小等。

1.3 生活习性观察

以田间观察为主。在桃小食心虫大发生期进行田间观察,每天以平均2h为间隔进行观察,从中找出其活动规律。

1.4 成虫发生、活动规律的调查

设置日期为5月末~8月末,每树种每种性诱剂设置1~3个诱捕器,平均分布在果园中,以直径15cm的大口碗为诱捕器,盛满清水(水离碗沿1~2cm),悬挂高度距地面1.2~1.5m之间,每个碗中悬挂一个性诱芯,距离水面1cm,每月更换一次诱芯。从诱捕器设置起,每天调查记录诱蛾数。

1.5 统计分析

统计每个诱捕器平均诱蛾数量,以日期为横坐标,诱蛾数量为纵坐标,以5天平均值为单位绘制雄蛾数量消长图,找出蛾峰出现日期,同时观察记载成虫数量与环境的关系,并推测幼虫为害盛期和发生世代等发生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观测点基本情况

观测点1: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位于牡丹江市温春镇桥南。该地年平均温度在3.5℃,活动积温2300~2700℃,无霜期一般在115~135天,年降雨量在500~600mm。第二积温区上限地区。

该点各树种花期,苹果:5月13~15日,梨5月8日左右,李子5月6~7日。

观测点2:林口县果树示范场,该区≥10℃活动积温为 2000~2400℃,无霜期 110~120天,生长季为105~115天,全年降水量在530~550mm。第三积温区上限。

观测点3:东宁县大肚川镇太阳升村,年平均气温6℃,有效积温 2900~3000℃,无霜期150天,雨热同季,水量充沛,年均降雨量495mm。第一积温区。

该点各树种花期,苹果5月15~18日,梨5月10日左右,李子5月4~7日。观测点4:牡丹江市军马场,与牡丹江分院相近。该点各树种花期,苹果5月11~12日,梨5月7~8日,李子5月4~5日。

2.2 桃小食心虫生物学特征

2.2.1 形态特性。成虫体灰白或灰褐色,雌虫体长5~8mm,翅展16~18mm,雄虫略小。前翅前缘中部有一蓝黑色三角形大斑,翅基和中部有7簇黄褐或蓝褐色斜立鳞毛。后翅灰白色。卵椭圆形,深红色。幼虫体长13~16mm,桃红色。蛹长6.5~8.6mm,淡黄褐色[1]。

2.2.2 生活习性

取食方法:幼虫多在果肉部分为害,或在果皮下潜食,受害部停止生长,变为紫红色,表面常流出果胶,果实逐渐畸形、脱落,亦有不少幼虫死于果中。以老熟幼虫在树下地表出作茧越冬。据田间观察,成虫昼伏夜出,多在早晚阴凉时取食,特别是在午夜至凌晨2~3点之间活动最为集中,中午多在叶丛或枝干上休息。

交尾:成虫羽化半月后,雌雄虫在黄昏时在树冠周围交尾产卵。

产卵:雌虫交尾后1~3天即可产卵,每只雌虫产卵量在几百粒,产卵时间1~1.5个月,卵4~5天孵化。散产在果面上、叶片背面。

趋性: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和趋化性,白天栖息在树下附近的草丛或土块缝隙等隐蔽场所。

2.2.3 为害特点。桃小食心虫幼虫蛀果后,不久果孔处流出泪珠状的胶质点。干涸后,留下一小片白色蜡质膜,果面上显出凹陷的潜疤,使果实变形造成畸形所谓“猴头”果,果内有粪便造成所谓的“豆沙馅”,以老熟幼虫在树下地表作茧越冬[4]。

2.2.4 成虫发生、活动规律的调查。利用性诱剂法,4个观测点从5月下旬开始观测,到8月末结束。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了2009年桃小食心虫在不同树种的危害情况和在不同积温区发生情况。结果见图1和图2、图 3、图4。

图1 牡丹江分院果树所各树种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图2 林口县果树示范场各树种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图3 2009年不同果园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图4 2010年不同果园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图1分析看出,在牡丹江所果园内,桃小食心虫一年发生二代,6月末出现,7月8日出现第一次高峰,8月中旬出现,8月17日出现二次高峰。图2分析看出,林口县果树场调查也出现二次高峰,6月30日和7月15~20日。由此可以看出,桃小食心虫在不同的地区,同一高峰期的到来相差5~7天,温度相对高的地区食心虫的发生期来的要早些。因此,在每个大发生期后4~5天喷药,可大量杀死幼虫及卵,防治住该种害虫对果实的蛀入。

从图3、4可以看出,4个地方发生时间有差异,今年和去年相比,今年桃小食心虫发生的时间早,而且数量大,从这两年的发生量来看,桃小食心虫在不同的地区,同一高峰期的到来相差5~7天,据气象部门统计,2010年6、7月份总的温度比2009年要高,因此,食心虫的发生相对提前,这说明它与当地的相对温度有关,因此田间要加强观察及防治。

3 防治措施

根据桃小食心虫的生活习性,越冬幼虫从5月下旬开始出土,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6月中旬至7月旬下出现成虫,成虫卵90%产生在萼洼[2-3]。幼虫在果内危害20天,脱果早的在8月中旬前产生第 2代,根据其生活规律可采取以下防治。

3.1 地面喷药

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越冬幼虫出土盛期,集中在树干周围1m左右的地面喷药,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300~500倍液,或用25%的对硫磷微粒囊剂200~300倍液喷药[6],喷药后用耙耧一下地面,效果更好[5]。

3.2 树上喷药

在成虫产卵盛期及幼虫未进入果内前喷药。常的有2.5%溴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或用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4,6]。喷药时间在卵果率达到0.5%~1.0%时进行。

3.3 摘虫果

发现树上有虫果,要及时摘除并集中处理,这样即节省费用,效果又好。

3.4 果实套袋

对于优质品种或在人力较充足的条件下,可用纸袋在成虫产卵前套袋,果实成熟前7天去袋,可避免为害。

[1]邱强.病虫图谱[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2-85.

[2]张波,张宪志.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吉林农业,2005(9).

[3]王春娥.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河北农业科技,2003(4).

[4]马朝,李文莉等.桃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果树),2006(1).

[5]尹晓丽.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J].天津农业科学,2005(1).

[6]王有功.桃小食心虫的防治[J].农药市场信息,2003(9).

猜你喜欢

食心虫牡丹江观测点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扎龙湿地芦苇空气负离子浓度观测研究
甘肃河西一带果园食心虫种类调查初报
桃小食心虫对桃树的危害及无公害防治
贡献更多“牡丹江力量” 书写更精彩的“牡丹江篇章”
洛阳市老城区西大街空间形态与热环境耦合关系实测研究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沉降观测在信阳市中乐百花酒店B座沉降观测中的应用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
水泥企业运营水平评估体系观测点的构建与权重系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