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高原型牦牛生长发育研究

2010-08-04余忠祥阎明毅雷良煜

中国牛业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年龄阶段体尺草场

李 全,余忠祥,阎明毅,雷良煜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西宁 810016)

牦牛的生长发育是牦牛物种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同时又是牦牛经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形式。由于牦牛生产系统存在于稳定性较差的高原生态系统中,生长发育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和时间异质性[1]。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牦牛的生长发育特性存在差异[2~4]。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饲养的高原型牦牛生活在海拔3 700 m以上的高原草甸型草场上,每年6月由秋冬草场转移至夏季草场,同年9月又从夏季草场转移至秋冬草场,长年延续传统的逐水草放牧习俗,不存在任何的补饲条件。在草场可利用面积相对不足,近亲繁殖的情况下,研究高原型牦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研发高原有机牦牛肉具有现实生产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测定动物

2008年6月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县赛尔龙乡尕庆村一队,随机选择牦牛饲养户3户的健康牦牛整群为测定对象,改良型牦牛的测定选择引进大通牦牛新品种的3户改良群中的改良后代为测定对象。牦牛按自然年龄段分为出生、1周岁、2周岁、3周岁和4周岁4个组进行分组测定。每个年龄/(组)阶段测定30头。

1.2 饲养管理方式

牧民按传统习俗,随季节更替在夏季草场和秋冬草场逐水草放牧,无任何补饲。夏季,母牛栓系至早5:00挤乳后,随牛群放牧至晚5:00归牧,随即栓系母牛,进行第二次挤乳,挤乳期母牛不进行任何补饲。母牛挤乳结束后,牛犊被放开一段时间吸吮母乳,随后再次栓系,致母牛牧归。冬季牛犊随母牛全天放牧。

1.3 测定方法

由几名工作人员将牦牛擒获并保定,同时矫正并保持牦牛正常的站立姿势,测定人员由左侧接近被测牦牛,体尺用软尺测量,牛犊体重用杆秤称重测量,周岁以上牦牛体重按体尺、体重公式进行换算求得。

1.4 数据处理

测定数据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原型牦牛各年龄阶段体尺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见表1。各年龄阶段体尺增长趋势见图1。各年龄阶段体尺日增趋势见图2。

从表1统计结果和图1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原型牦牛自出生至成年,其体尺增长随年龄的增长呈同步增长的趋势。从日增速来看,表现出"前快后慢"的生长规律。日增速较快时间出现在出生至1周岁及稍后一段时间,之后日增速开始下降。在体尺几项指标中,胸围的生长速度要高于体斜长、体高和管围的生长速度,如图2。

表1 不同年龄阶段高原型牦牛体尺测定结果统计表

图1 高原型牦牛体尺增长趋势图

图2 高原型牦牛体尺日增量变化趋势图

2.2 高原型牦牛各年龄阶段体重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见表2。各年龄阶段体重增长趋势见图3。各年龄阶段日增重趋势见图4。

高原型牦牛体重增长是随年龄的增长呈同步增长的趋势,如图3。从日增重来看,亦表现出"前快后慢"的生长规律。日增重较快时间出现在出生至1周岁及稍后一段时间,之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如图4。

表2 不同年龄阶段高原型牦牛体重测定结果统计表

2.3 改良型牦牛体尺、体重测定结果

从测定结果表3中得出,出生时,改良型牦牛的体高、体斜长极显著高于高原型牦牛(P<0.01),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比高原型牦牛高出1.15 cm、0.12 cm和0.39 kg,差异不显著(P>0.05)。1周岁时,改良型牦牛的胸围和体重极显著低于高原型牦牛(P<0.01),体高、体长和管围比高原型牦牛低1.4 cm、4.57 cm和0.18 cm,差异不显著(P>0.05)。出生至1周岁时平均日增重170.90 g。

图3 高原型牦牛体重累积增长趋势图

图4 高原型牦牛日增重变化趋势图

表3 改良型牦牛体尺、体重测定结果统计表

3 讨论

1) 牦牛自出生至成年,其体尺、体重变化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同步增长,遵循"前快后慢"的生长发育规律,这是牦牛生物学特性决定的。不同地区、不同类群的牦牛其生长发育程度存在差异[5,6]。某些地区的牦牛从5岁开始体重会呈现夏秋与冬春季锯齿状变化[7]。本次研究仅以持续增长期为研究阶段。从测定的体尺、体重日增速来看,高原型牦牛的体尺、体重增长速率也同时遵循"前快后慢"的生长规律,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原型牦牛体尺、体重生长速率以1周岁及稍后一段时间为最快,之后日增速开始下降,2周岁以后明显下降。说明高原型牦牛体现肉用价值的时间段是在犊牛和1周岁左右的青年牛阶段。今后对高原型牦牛肉用价值的开发重点应放在犊牛和1周岁的青年牛的培育方面。结合高原物候变化实际,充分利用夏季草场地上生物量资源,高原型牦牛肉用时间段可延长至2周岁。

2) 高原型牦牛生长发育过程中,胸围的增长速度快于其它几项体尺指标,这与牦牛长期在高海拔地区适应性生存有关。高海拔地区缺氧环境条件迫使牦牛的生理结构、体型外貌向与环境相适应、有利于物种生存的方向进化。胸围快速增长,胸腔就会变大,这是心、肺、气管等生长的前提,心、肺器官的快速生长,有利用牦牛尽快适应频速呼吸的需求[8]。

3) 利用大通牦牛复壮家牦牛是青海省牦牛产区的主要工作之一。改良型牦牛是两个不同牦牛品种间的杂交种,杂交牦牛后代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且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显著高于本地牦牛,适应性强[9,10]。本次测定改良后代出生所有体尺、体重指标均高于母本品种,只是部分指标在生物统计学上没有显示出差异。品种改良能够带来杂种优势,但这种优势不被合理利用,其优势也会被掩盖。野血牦牛后代如果按放牧十日挤乳两次的传统饲牧方式饲养管理,改良后代具有的杂交优势将得不到发挥,生产、经营效益还不如饲养母本品种牛。本次测定改良型牦牛与高原型牦牛1周岁体尺、体重和日增重数据就是一种证明。就此而言,在开展品种改良的同时,应向牧民群众传授和灌输良种良法、科学饲养管理的新知识和技术,以便改良的成果予牧民群众共享,改良潜在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11]。

[1] 文勇立,林小伟,钟光辉,等.麦洼牦牛生长发育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2002,29(6):20-22.

[2] 李全,徐惊涛,王承芳,等.果洛家牦牛生长发育测定[J].草食家畜,2000,(2):24-26.

[3] 陈玉文,郝玉花,李连成.导入野血牦牛生长发育测定结果[J].中国草食动物,2002,22(5):37-38.

[4] 邹文辉,罗晓林,曹 竑.青海果洛地区野血牦牛生长发育测定[J].甘肃畜牧兽医,2001(2)8-9.

[5] 谢荣清,杨平贵,郑群英,等.牦牛适时出栏技术研究报告[J].四川草原,2006,125(4):22-29.

[6] 谢荣清,郑群英,杨平贵,等.牦牛的适宜屠宰年龄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06,27(1):60-62.

[7] 罗晓林,杨荣珍,徐惊涛,等.青南地区牦牛生产性能的评估[J].黄牛杂志,2002,28(1):16-19.

[8] 张容昶.中国的牦牛[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9] 吴成顺.导入野牦牛血液对提高牦牛后代生长发育效果观测[J].中国畜牧杂志,2005,41(9):52-53.

[10] 本国俊,东洪亮.利用野血牦牛杂交改良本地牦牛后代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J].养殖与饲料,2009,(4):8-9.

[11] 王晓波.浅谈提高耗牛生产效益的方法与途径[J].四川畜牧兽医,2005,(4):8.

猜你喜欢

年龄阶段体尺草场
祁连草场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我的各路好友
基于Kinect相机的猪弯曲体尺测量算法研究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新草场有多远
雪峰下的草场
少儿美术培养的年龄阶段性研究
不同年龄阶段癫痫患儿奥卡西平活性代谢产物血药浓度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