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宋修船业的发展

2010-08-04

中国船检 2010年6期
关键词:船板水军船只

本刊记者 曹 凛

宋代船运业发达,带动了修船业的发展,达到古代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尤以温州、楚州以及江淮水军修船场为代表。

温州修船场

南宋的温州船场进入修船行业,是历史的一个必然也是偶然。1131年,两浙转运副使徐康国因财赋匮乏上奏裁减温州官营船场人员编制。从此,温州造船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改以修船为主业。

1135年,王缙(1073~1159年)担任温州知州时,数次奏请皇帝将有问题的海船河船送温州船场去查勘并修理,随后朝廷下旨允准。

温州船场的监官,针对海船河船的不同样制,对送到场里的待修船只,进行不同的船体结构受损检查:对河船的检看一是检看船龄是否为五年以上的老旧河船,如过于陈旧又常年失修失养,监官将这样的少数船只退回民间并拒绝修补;二是查问河船船主或运货人对船只的使用目的和走什么样的航区,以了解船只特性和可能受损的一些部位;三是查看船上建筑的磨损情况,重点如甲板、舷侧内船板及首尾船板的腐蚀性磨损,因为河船外壳相对海船要少许多船板腐蚀烂穿或严重变形情况;四是看查船只载重量和船体形体是否适应长期漕运条件。

针对不同船上问题,监官带领船匠对旧船进行修补:首先带领船匠把中小型河船抬上岸,对甲板、舱口围板、舱盖、舷侧内船板及首尾船板的腐蚀磨损处进行修理。这些船多为船户闲置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征用船,经日晒雨淋后船体外板已出现很多裂纹,但官府还是愿意征用这些河船做漕运船。船匠用捻缝油灰将船壳裂纹一一抹平粘合,再刷一层胶漆以防船体腐蚀。海船多修补船体局部腐蚀处和局部磨损严重处,船匠先将成堆的粗树木刨削成两三寸厚的船板,然后用这些新船板对船进行修补堵漏,并替换过于陈旧的严重腐蚀或磨损的船板,钉连锲卯后在接缝处添入石灰和桐油,将麻丝掺填进去。这样的捻缝处理能使船身坚韧耐水,长久使用。

王缙任温州知州期间,很关心温州修船场的建设和发展,曾就修船质量勘验问题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加强下脚料的加工和专检项目,以节省修船开支;二是分段修补期间,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保证分批分段修补工作的高质量;三是确定不同船型的修船时间,以保障整体修船周期的延续和完整性,以防停工待船现象发生。1137年王缙因抗金被贬常州。旧僚属下到常州时拜谒王缙,王缙羞辱了这个与秦桧有深交的属下,桧知后大怒,罢王缙职,命王缙管理一座台州道观庙,王缙便告老还乡……

《宋会要辑稿》食货·50记载:1137年皇帝对两浙官员下诏书:“……如有见造座船,改作粮船使用”,座船改粮船的任务大多由温州修船场完成。为了按期完成改装,监官和工头经过分析,根据转运司提出的改装完工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装措施,并根据新要求按漕运船种的施工顺序排出改装计划表。监官对船的货舱部位组装比较重视,并尽量提高上层建筑区域拆装的完整性。为了防止船体上层区域变形,船匠在改装之前对船甲板、各舱围板和舷侧外板先作好加强,然后采用变形小的方法进行拆建,考虑到承重量大大加强,船匠在甲板之下又设置了十几道横梁以支撑两舷的外板和甲板上面的货舱,同时增强了整个船体的强度。温州修船场按期完成了大批座船改粮船的任务,一时他们的修船技术在大江南北声名鹊起,数十年不变。

楚州修船场

楚州(江苏淮安)自古以来就是军事和经济战略要地。1142年朝廷在楚州邻近的盱眙置榷场,金国亦在对岸设榷场进行双边贸易。街市货如山积,带动了楚州造船业的发展。漕运的发展曾带来楚州市易务的设立(1073年),在全国尚属首批,比其他地方约早两年。北宋洪炎在楚州写诗:“凿渠而漕,首淮江尾,舳舻岢峨,连樯千里”(见《续纂山阳县志·杂志》),反映了当时漕运盛况。

数十名士兵看守着这些破烂不堪的船只。船被打捞上来时,很多船身或船底损毁严重,船匠们在监官的监督和指导下,细心清理船身的淤泥。上百艘十几到几十米长的沉船,不能修复的,卖给当地百姓盖房或制作家具;能修复的船匠们尽力去修复。

在对船舶进行修复过程中,船匠认真地校正一格格歪斜的船隔舱,因为隔舱的好坏对船舶的安全至关重要。据悉,我国古代大船之所以能反复修补数次,就是因为水密隔舱的船底结构,即使船底被破坏出几个大洞,船只仍然有一定的抗沉性和修复可能,比起同时期的国外船只,要先进许多。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水密隔舱技术是受了当地竹子结构的启发:竹子内部一个个的竹节,使得彼此间相互独立,有几处漏水也无妨大局。

1169年,朝廷相关部门官员认为:楚州东部海船和东南部射阳湖的湖船,需要派官员查看和监管船只质量,并听从钤辖羊滋调配。钤辖为从五品的地方武官,掌有当地军权。漕运任务繁重,为保证漕运的安全顺利,羊滋被朝廷派往州东亲自查检200艘海船的质量。而两名使臣监官,随时听从羊滋的统一调遣,专门检看射阳湖的湖船质量、管理船只工作和稽察淮海水上盗贼,将问题船只严重者送往楚州漕船场修理。

为避免漕运船在运载粮米过程中船体受海浪影响,造成船体局部受损情况的发生,羊滋命纲首监督装运粮米时要杜绝超载现象,并派监官去实地抽样查看,以确保漕运船的质量安全。

运送到楚州漕船场的船只,都是需要进行永久性修补的漕运船,一般性堵漏、修补或预防措施已很难控制船只损毁处对漕运安全和押运人员生命安全的进一步威胁倾向。船场对这些船只的修理,主要是对受损船只骨架和水密舱进行完全更换与修复,然后逐一对腐蚀船板和裂纹漏洞进行仔细处理,使破损漕运船成功恢复载运和航行功能,重新投入到繁忙的政府粮运中。

几年后,羊滋的继任者贾怀恩上任钤辖后,也常常亲往楚州内外查勘船只质量,并将问题船只标识出来,命属下送往楚州漕船场修理。

楚州南部的羊家寨湖船聚集,因船只质量问题,常发生船只翻沉事故。贾怀恩多次去那里检看船只质量。

一是得益于领导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对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作出指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在项目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上,陈雷部长作重要讲话,安排部署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并赴现场调研项目建设情况。水利部成立了山洪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沟通协调,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协助地方做好项目建设工作。各级地方政府领导把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部门协调难度大等困难,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各省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

贾怀恩一来到羊家寨,就日夜忙于漕运管理监督,查看漕运湖船的各项质量数据,督促相关人员更换和配备损坏的船上旧设备……贾怀恩亲自查勘船只质量:跑上跑下,一会儿上甲板,一会儿下船舱,察访船体是否陈旧,是否需要修补;检看船舱条件是否良好,有无船舱不密、木板腐蚀、舱蓬漏水、船板裂缝、断裂等现象,看是否存在船舱不清洁、不干燥或有异味、虫害等威胁粮米运输的现象。一旦查出有年久失修的问题船只,贾怀恩就命属下送往淮安的楚州漕船场修理。

羊家寨的漕运船只质量情况因此得到了很大改善。后来当地官员认为木船常年在河水里浸泡,修修补补在所难免,但是贾怀恩越境检船过于频繁,如此越俎代庖令当地官员感到不快,于是将贾怀恩告到朝廷。1174年皇帝下旨:“诏楚州钤辖贾怀恩不时往羊家寨点检海湖船,仍于本寨内选择堪任部辖人专一管辖,毋令越境作过(见《宋会要辑稿》食货·50)”。

领旨后的贾怀恩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嗟叹未完成羊滋留下的检船和修船大业了。

江淮水军修船场

在剿灭杨幺水贼的数支南宋水军中,有一支水军是刘光世统辖下的李进彦所部5100余人的水军。剿灭杨幺水贼时,需要漕船运军粮。1133年,宋高宗下旨江淮东路宣抚使刘光世:“荡灭杨幺贼众,全赖舟楫以济。卿可疾速拣选堪接战船五百只”,刘光世为此启奏:除本部船只外,“日近虽蒙拨到邵清船十余只,往往坏烂,不免修补,应付运粮。(见《宋会要辑稿》食货·50)”

之后,转运司与刘光世取得联系,特派几名监官来指导水军修船。监官除了指导船匠修理那十几艘运粮船外,其他待修补船只地点分散,监官要一一去实地勘察。对于船场的监官来说,当时修船的最大不利处就是检修地点不固定且在露天,况且刘光世的水军大船小船数量本来就少,用得再破旧也舍不得报废,监官只好硬着头皮去修补。监官先对危旧严重船只进行实地勘查,确定漏水部位,查勘底舱船板是否有腐蚀、裂纹和洞穿现象。有些船只渗水、漏水情况已相当严重。监官率工匠们立即采取堵漏措施,准备木板、麻丝、胶漆等相关工具和物料,进行拆换、补漏和油灰捻缝处理。实在无法修补的,只能对船底、船舷等部分船体进行改建。修船过程进展的较为顺利,为日后歼灭杨幺水贼提供了船只服务保障。

1180年宋孝宗赵 下诏:“沿海制置司,于系省钱拨二万贯修整海船,仍自今须制置司与水军同共任责,稍有损坏,随即修整,毋致积压,重费官钱。(见《宋会要辑稿》食货·50)” 沿海制置司设立于南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海军衙门,协助水军司职监察民政和军事方面的任务,监察方面包括监造监修船只、打捞救助和查禁查私等工作。

本着节约修船费的原则,制置司派出的监官与水军联手查勘战船质量,采取发现问题随时修补,并对存在问题的老旧船只控制使用,缩短其查验间隔期;对状况良好的船只,监官提出要提高船只的在航率,通过延长木船的相对使用寿命,以减少修理费用。监官认为平时检查越苛刻,保养力度就会大大增强;若查看船只质量不仔细,加上修船时不认真,船只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宋会要辑稿》“食货·50”记载,“1194年,沿海制置司言:‘水军见管海战船三十八支,内有未修船十五支,计料实用钱三万一千六百五十五贯五百,乞科拨官钱下水军趁时收买物料, 工修造。’诏令封 库依数支降。”

考虑到这15艘待修战船都是大中型船只,因此沿海制置司的置使在收到水军上报的这笔数目巨大的费用数据后,派船场监官去现场核查评估船只质量状况,对待修项目逐一查看,一一核实,并在修理费用总额上多增5%银两,以确保修船质量。

监官负责监管修船物料的购买和修理船只过程:察看采伐和购买来的修船的木料和各类配件、备件是否齐全;查询修理计划的合理合规性和进度;抽查修理项目,掌握修船实际效果情况。

1203年,“殿前副都指挥使郭伣言:‘诸军所管舟船年深损漏,虽有堪用者,亦难重载,窃恐缓急阙。今于保德门外本司后军教场侧,起造船场一所,官监督……乞差官检视大印……就乞检视。’从之”(见《宋会要辑稿》食货·50)。临安(杭州)古城在南宋有旱门13个,水门5个,保德门是临安的东北水门。古杭州水网遍布河道纵横,数条水道沿江入海口,是军事和商运的重要通道。

郭伣在保德门外建船场,除了自然条件外,还方便各路船只的修理,保德门外后军教场侧的船场可修理各类中小型船只,如大到800料(约43吨)的马船,小到50料的小草船。

每当一批待修船只拖进船场,工匠们就投入到紧张的清理修复和改装工作中。监官恪尽职守,工匠们则紧张有序地工作。最后一道修补工序是给船身刷桐油漆,以保证船身防腐防水的同时,延长船体的使用寿命。首先,用油灰和麻丝填嵌所有蛀蚀和磨损出的缝隙和洞孔,船身不平坦处,需打磨平滑。接下来,再进行刷漆工序,也就是上桐油。桐油是中国特产,化学成分是桐油酸甘油脂,经烘烤后的船身漆膜强度大耐水好。刷漆后,工匠将船身晾干:把船放在通风遮阳的空间,控制在一定的温度内,保持通风量,防污水浸蚀。若船只急待使用,船身或船底油漆来不及干燥,船场采用火烤方法加速干燥。

这批郭伣在奏折中提到的军用船只,在新船场监官和工匠们的齐心努力下,经过多日有序奋战,修补成功,保证了周边水军船只的安全运营。

保德门外船场这样大规模的集中修船,不管是效率、成本还是船只的修理质量和管理,都比派工匠下去修船有更多优势。同时,露天修船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有了保障。

猜你喜欢

船板水军船只
“网络水军”作恶,该打!
倒扣的船只
A32高强船板钢生产工艺优化控制
网络水军
F40船板钢高温锻压温度场及组织演变模拟
水军
国产多波束系统在海上失事船只探测中的应用
水军的前世今生
船板钢轧制过程模拟及组织性能预测
我国船板钢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