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式三与教师校本培训

2010-08-03金永祥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0年7期
关键词:校本培训教师

金永祥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引起课程内容设置的改变,各学科教育教学内容将更多地渗透着信息技术,一些内容的教学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才能圆满完成,因此,教师培训在课改过程中变得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必要。教师不仅需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而且还需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手段,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模式三”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将会为提高教师素质提供新动力。

关键词:模式三;教师;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86-02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更加突现出来,新课程中许多学科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当前,农村初级中学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配备了远程教育“模式三”,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奠定了基础。利用“模式三”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认识模式三

要理解“模式三”与校本培训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应该初步了解“模式三”。这里所说的“模式三”是指远程教育设备设施的一种配置模式,它涵盖了“模式二”和“模式一”,其配置为一套配有DVD光盘播放机和大屏幕电视机的光盘播放系统(模式一)、一套配有计算机和卫星天线的IP资源接收系统(模式二)、一套配备30台计算机的计算网络教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模式三),并配有适量(近300GB)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模式三与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校本培训

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发展需要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较为薄弱,配备“模式三”的学校可以利用这些设备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

1.信息技术硬件认识

在信息技术硬件认识方面,可以通过带领教师观看实物认识计算机、打印机、光盘播放机、接收机、卫星天线、投影机、交换机等设备。对于计算机内部结构的认识,可以利用废损设备,如光驱、软驱、硬盘、电源、主板、内存条、接收卡等展示给教师们看,撩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让他们弃除畏惧感,积极投入到信息技术技能学习中。

2.计算机软件知识培训

在培训计算机系统知识方面,利用“模式三”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培训中,我们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培训教师,让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再于计算机教育中进行操作技能培训,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培训效率,并通过对“模式三”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百年树人资源库以及远程教育IP资源的介绍,引导其对这些资源进行访问、下载,亲身体验到计算机网络的魅力。

3.培训方式

针对教师平时忙于教育教学工作这一情况,我们可以采取集中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培训办法。具体做法为,每周可固定安排两节的集中讲授课,上下午各1节,将通常在下午上课的教师编成一组,安排在早上进行集中培训,另一部分教师可在下午培训。对教师开放计算机教室,信息技术教师负责对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解决了培训与学科教学之间抢时间的矛盾。

三、模式三与教师在校教学能力培养

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借助“模式三”对教师教学业务能力进行培养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

1.新技术下的教学方式方法培训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新的教育方式方法。“穿旧鞋走新路”产生的效果犹如“牛车走高速公路”,其结果必然是迟缓。利用模式三的设备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让其掌握计算机、投影机等信息教育设施的使用技巧,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改进过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中的不足,形成新课程所需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2.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新课程教学越来越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如何把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整合是每位教师面临着的一个问题。利用“模式三”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引导其尝试制作教学课件,结合师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逐步提高整合能力。

3.综合能力的培训与提高

在利用“模式三”对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在利用设备对所需资料进行查找、收集、分类、存盘等工作过程中,学会了系统化的管理、统筹兼顾的方法,增强了分析判断的技巧,从而提升了教师综合能力。

四、模式三应用于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一直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的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不足。在继续教育中巧妙运用“模式三”,也可收到良好效果。

1.利用多媒体教室集中培训

在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中,学校可将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师集中在多媒体教室,组织其观看专家学者们的精彩讲座;还可以将这些内容拷贝到网络教室的服务器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时间的安排,选择合适的时间到计算机教室进行二次观看,亦可以对理解不够清楚的部分内容进行重点多次听讲,提高学习效果。

2.利用网络促成共享与交流

在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自学过程中,除了指导教师的个别辅导外,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学习心得、经验总结等上传到服务器进行共享,也可通过网络获得他人的精辟见解,加强交流,相互提高。由于加强了共享与交流,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理解,使得这种自学更加有效。

五、模式三与校内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潜在动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仅有利于教学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将“模式三”与教研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将有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1.学科小组教研活动

以学科小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但长期以来,此项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主要原因除了教师忙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苦于没有找到相应的教研内容。如果我们利用“模式二”所接收的资源,如《教师发展》、《课程资源》、《课后提高》等内容,利用“模式一”的设备,组织同组教师观看一些精彩的课堂教学、评课、说课等实录内容,并结合本校、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开展探讨活动,将促进教研稳步全面发展。

2.个人教研活动

教研不仅仅是集体活动,作为教师个体,也可以开展教研。“模式二”接收的资源,如《课程资源》中的教案示例、典型例题、媒体资源、探究活动、扩展资源等内容,可以为个人教研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师通过对一些优秀教案进行分析、借鉴,结合学生和个人教学特点,整合各种资源,编写出更具价值的、个性化的、适合于本校教学的教案,使个人教研活动的开展更有实效。

3.课题研究及论文撰写

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也是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经验性的认知上升为理论,有助于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模式三”在这方面也具有一定作为,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尝试和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探索等。在论文撰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资料查寻、材料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为撰写教研论文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总之,“模式三”除了能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和其他学科辅助教学之外,还可以为教师的校本培训提供广阔的平台,只要我们加以合理、有效的运用,它将会给教师校本培训带来潜在的动力,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确保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道明华.中学教师校本培训初探[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6).(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校本培训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提升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校本培训探析
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合理进行校本培训评价
农村骨干教师校本培训,痛并坚持着
研析小学校本培训质量管理的方法
雏鹰学校校本培训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