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治分析
2010-07-30张静霞袁宏钧
虞 昆 张静霞 袁宏钧
(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4)
1995年,美国FDA批准Mammotome用于乳腺病变的活检和治疗。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切除乳腺腺体中的病灶,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活检中针道种植、切口种植、以及癌细胞的血行转移等问题。同时,在肿块切割的过程中,可对积血进行清除,防止血肿的发生,符合现代外科的微创、美观的要求,逐渐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现对本院5年收治的46例Mammotome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Mammor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治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间,采用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活检或切除的乳腺病变患者46例,年龄34~76岁,平均(40.2±3.21)岁。患者主诉以乳房胀痛或乳头溢液为主,所有病变均由B超或钼靶证实,其中单发30例,多发16例,共计切除病灶71个。直径大小0.5~3.5cm之间,平均1.86cm。71个病灶中20个仅表现为钙化,18个为肿块合并钙化,33个仅为肿块。
1.2 方法 研究设备为美国强生公司Mammotome乳腺旋切活检系统,由14G、11G、8G槽式旋切刀、真空抽吸泵、控制器及相关元件构成。超声仪采用美国GE公司LOGIC 4500型高分辨诊断仪,探头频率9~12MHz,中心频率10MHz。术中患者取仰卧位,静脉复合麻醉下,用高频超声设备定位肿块,在距离病灶约3cm处取约4~8mm切口,按病灶大小,选用合适的旋切刀,与胸壁成20°~35°角,将槽式旋切刀刺入乳腺组织直至病灶深部下缘,使凹槽对准病变部位,作扇形旋转和切割,若病灶有细小钙化或分布面积较大者则采取多点旋切的方式,反复进行旋切操作,直至术中高频超声设备扫描确定无残余病灶显示,将旋切出的标本术中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恶性患者改行常规开放式手术,若冰冻结果良性则以真空模式吸引去除局部积血,拔出旋切刀,高频超声设备扫描再次确诊无肿块残余和明显积血后,完成旋切操作,创面压迫10分钟后予加压包扎24小时,预防术启血肿。其余分别于术后1天、1个月和6个月门诊随访并复查B超。
2 结 果
2.1 组织学分型 46例患者中,26例采用8G旋切刀,切除病灶45个,20例采用11G旋切刀,切除病灶26个。每处病灶获取的中位样本数量为13条(4~38条),长14~23mm。术中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2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例,单纯癌1例;非典型增生(ADH)3例;导管内原位癌(DCIS)2例;良性病变包括乳腺囊性增生26例,纤维腺瘤16例,乳腺腺病13例,乳腺导管扩张7例,乳腺组织内瘢痕2例。乳腺癌患者术中即行乳癌改良根治术,非典型增生和导管内原位癌患者则予病变区段切除。术后病理显示无组织学低估,但ADH与DCSI患者各有1例病灶残余,且该2例患者钼靶片上均表现为细小的盐析状钙化,分布直径>2.5 cm。其余64个良性病变的组织学符合率为100%。
2.2 病灶切除率 术后1天超声复查有3例显示肿块残余,肿块完整切除率为95.3%(61/64),术后1个月复查肿块完整切除率为92.2%(59/64),术后6个月随访病灶47个。完整切除率为87.2%(41/47)。发生病灶残余的良性病变分别为纤维腺瘤(3/16),导管内乳头状瘤(2/7)、乳腺囊性增生(1/26)和腺病(1/13)。术后随访未见恶性肿瘤针道转移情况发生(0/4)。
2.3 并发症 本组病例无切口感染和裂开发生。术后部分患者仅感到轻微的疼痛,1例出现切口处局部淤血,5例出现皮下积液,5例B超显示病灶处血肿形成,均可于6个月内吸收。术后并发症详见表1。
表1 46例患者术后并发症
3 讨 论
如今的患者不仅要求能解除乳腺疾病的困扰,而且对于手术的恢复和术后乳房的外观也越来越重视。传统手术瘢痕较大,且往往需要结扎和缝扎腺体,术后腺体内瘢痕增生,造成复查时触诊困难。1995年美国FDA批准的Mammotome(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难题,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新的选择,该系统主要由旋切刀、真空抽吸泵、控制器及相关软件组成,其原理是在影像学辅助下,通过负压抽吸、旋转切割,获取足量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由于系统采用真空双套管取材,标本通过内套针的运动传送出体外,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活检中针道种植、切口种植、以及癌细胞的血行转移等问题,并具有定位准确、定性可靠、切除完全、手术创伤小、术后乳房皮肤及腺体内不留瘢痕的良好效果。而且术中无缝合结扎动作,创面被血凝块和脂肪组织充填,术后腺体内无瘢痕增生,不影响以后的触诊和B超、钼靶复查。
Mammotome系统对于那些钼靶发现但不能触及的肿块运用该技术已逐渐成为一种标准方法,它良好的准确性使它在诊断病灶性质时有较高的确诊率,有作者报道其诊断准确率达98%[1]。国外已将Mammotome活检组织石蜡病理检查作为诊断乳腺肿瘤的常规方法,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病理依据。本组病例中,64例良性病灶,浸润性导管癌1例,单纯癌1例;非典型增生(ADH)3例∶导管内原位癌(DCIS)2例,均进行了微创旋切活检,获得了明确诊断,术后病理显示无组织学低估,符合率100%。对乳腺病灶进行Mammotome活检,能及时明确诊断。若为良性病变,可避免不必要的传统手术;若为恶性则能及时获得合理的治疗。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多对乳房美容要求高。常规手术往往要在乳房表面留下较长的手术瘢痕,多发腺瘤又常须采用多个切口,明显影响美观。而Mammotome活检系统采用乳房外侧或下缘隐蔽部位进针,在皮肤上作3~5 mm微小切口,无需缝合,恢复快,乳房外形无改变,尤其对多发病灶,可以通过一个切口进行多个肿块的治疗,更体现Mammotome微创活检系统的优势。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看到直径≥0.6mm肿块,有效防止乳腺良性肿瘤无法切除干净的问题。在肿块切除后,用彩超探头挤压原肿块表面,如显示低或无回声区为移动性,则为手术后积血;用探针反复吸取可将积血吸净,可与未切除的残余肿块相鉴别。本组切除的良性病灶64例,术后1天超声复查肿块完整切除率为95.3%(61/64),术后1月复查肿块完整切除率达到92.2%(59/64)。
由于Mammotome活检系统在对恶性肿瘤活检过程中难免对肿块进行挤压,同时手术后使用绷带压迫,均使得恶性肿瘤有在针道种植和全身转移的机会。廖宁等[2]报道7例乳腺癌行Mammotome活检,针道种植为2例(28.6%)。本组4例患者中术后随访未见恶性肿瘤针道转移情况发生。作者对恶性肿瘤进行活检时尽量做到∶(1)缩短针道;(2)避免挤压肿块;(3)仅切检2~3条组织。同时在切检后的乳癌手术时常规切除针道,故可避免因针道种植而造成的癌肿复发。
Mammotome的并发症包括轻度疼痛、肿胀等,持续1天即可缓解,仅有不到1%的患者需要抗感染治疗。局部层次紊乱、积液以及血肿是Mammotome术后的主要开发症,Huber等[3]报道乳腺良性肿块术后,1周血肿的检出率为79%,但B超复查证实所有的血肿均可于短期内吸收,6个月后随访不再有影像学异常。最近,Eun等[4]在超声引导下对199个患者共263个良性肿块进行了切除,术后即刻超声检查完全切除率为95.8%,6个月后复查B超肿块完全切除率为92.3%。而本组46例患者中无切口感染和裂开发生。术后仅1例出现切口处局部淤血,5例出现皮下积液,5例B超显示病灶处血肿形成,均于6个月内吸收。
综上所述,应用Mammotome手术诊疗乳腺病变体现了微创、准确、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该系统在超声引导下能准确切取乳腺病灶组织,获取标本量充足,符合病理诊断和各种预后指标检测的要求[5],且切除彻底,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局部组织损伤少,有利于术后复查随诊,诊断及时,准确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Meloni G B,Dessole S,Becchere M P,et al.Ultrasoundguided mammotome vacuum biopsy for the diagnosis of impalpable breast lesions.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1,18(5)∶520
[2]廖宁,李学瑞,傅月珍,等.B超引导下Mammotome旋切系统在乳腺微创外科中的应用研究(附320例报告).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5,5(2)∶117
[3]Huber S,WagnerM,MedlM,et al.Benignbreast lesions∶minimally invasive vacuum-assisted biogsy with 11-gauge needles patient acceptance and effect on follow-up imaging findings.Radiology,2003,226(3)∶783
[4]Ko E Y,Bae Y A,Kim M J,et al.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icacy of ultrasound-guided vacuum-assisted percutaneous excision for removal of benign breast lesions.J UltrasoundMed,2008,27(1)∶65
[5]张林,吴亚群,王立平.Mammotome旋切术在乳腺肿块活检中的应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9)∶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