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疗效的影响

2010-07-27朱艳梅余丹丹陈建芝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1期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人员心理

朱艳梅,余丹丹,陈建芝,陈 苗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100)

脑梗死为血栓形成或栓塞导致脑组织缺血、低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大多数人在对待该病的治疗中,忽视了患者的心理、饮食等问题,而出现治疗效果欠佳,愈后不良、生活质量低下,如此用药再好,也难以收到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应当把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1]。本文笔者通过对2002年2月~2008年2月收治的18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2年2月~2008年2月收治的18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选择患者91例(实验组)给予临床普通护理并进行心理卫生宣教、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另外91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满足患者正常所需,并对两组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99例,女83例,实验组中年龄最小45岁,最大84岁,平均(64.5±1.05)岁,对照组中年龄最小34岁,最大44岁,平均(39.5±1.20)岁。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脑梗死对任何人都是一种很强的心理压力,如孤独、寂寞、恐惧等心理,因而对疾病恢复带来不利影响[2]。首先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和老年患者攀谈,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尽量帮助患者摆脱孤独的境地,解决患者的种种生活需要,用真挚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困难。护理人员要多和他们谈心,多接触多问候,了解患者所想以满足其心理需要,对待患者态度要亲切关心、体贴、诚恳,言语温和,要尊重他们,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通过交流来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抑郁的紧张心理,增加他们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1.2.2 饮食护理 脑梗死患者应注意饮食质量与合理搭配,重视烹调,充分利用饮食的互补作用,提高其营养价值。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优良的肉类、蛋类、乳制品等食品中含有必需氨基酸,易于消化吸收,脑梗死患者饮食中脂肪不宜过多。一般中老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0.8~1.0 g为宜[3]。充足供给维生素A、C、D;老年人应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利通便。

1.2.3 康复护理 及早药物控制,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和语言康复训练(如数数,看图说话等),并持之以恒,这对瘫痪的手脚及语言功能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4]。方法:嘱患者开始时做深呼吸及简单的主动运动,着重偏瘫一侧手脚的伸展运动:肩外展,上肢伸展,下肢弯曲。运动间隙用枕垫,木架维持肢体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足下垂等畸形。可逐步增加坐,立,行走练习,进行正确步态行走,上下楼。

1.2.4 并发症的护理 首先要预防压疮:定时翻身,更换体位,一般每小时翻身1次,避免拖、拉、拽、推,以防擦伤皮肤,每次翻身时,要用25%的酒精按摩受压部位,受压部位垫气圈或海绵垫;每周用温水行床上擦浴,擦浴后涂滑石粉或爽身粉,避免着凉;保持床铺清洁、松软、无皱折,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其次要预防肺部,口腔及泌尿系感染;长期卧床者应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翻身、叩背,增强肺功能;保持口腔清洁,经常漱口,多饮水,每天清洗会阴部2次[5]。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残缺评分减少>21分,且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残缺评分减少8~20分;无效:功能残缺评分减少或增多<8分;恶化:功能残缺评分≥8分;死亡。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给予改善脑部血循环、高压氧治疗、溶血栓疗法、调节血压和控制高血脂为主,并临床护理干预,针对两组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出院时两组患者心理障碍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出院时患者心理障碍情况比较(例)

两组患者经住院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进行SSS(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低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临床常见的主要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此病是逐渐发生的,多与不良生活方式,生活、工作紧张等有关、脏器损伤期或生命的衰竭期(病发期)血管阻塞严重,形成严重的高血压,严重者生命衰竭,老年患者居多。治疗的着眼点在于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延缓疾病的发展。此病的治疗主要是改善脑血液循环,坚持体育锻炼和改善精神状态。而护理工作问题主要包括:①生活自理缺陷;②清理呼吸道无效;③肢体活动障碍;④活动无耐力;⑤语言沟通障碍;⑥焦虑;⑦有发生压疮的可能;⑧有外伤的危险;⑨有误吸的危险;⑩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本组研究中通过护理干预明显改善患者心理压力,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疗效。老年人患脑梗死病后情绪极度低落更为明显,在患者的心里产生很久的压力,又因肢体活动障碍,生活难以自理,患者心理压力很大,对治疗丧失了信心,也对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增加了病死率。还有部分患者的家属忽视患脑梗死后老年人特殊的心理需要,甚至有遗弃老人的不负责任和不道德行为,这更加重了患者寂寞与孤独感。特别是老年人机体的各种功能减退,其临床表现为瘫痪、失语、意识和智力障碍等,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患者急性期过后需较长的恢复阶段,患者表现为烦燥多虑,沉默不语,对突发的病不能正确对待,增加了患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总之,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表2 两组经治疗及护理后疗效比较[n(%)]

[1]刘纯艳.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2-149.

[2]任丽茹.护士利用形态语言与孕产妇进行情感交流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4,33(8):494-495.

[3]王含珍,徐晓露.现代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3-35.

[4]李国宏,耿德勤.护理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91-193.

[5]赵霞.住院病人护理的健康教育[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88.

[6]张惠珠.内科老年患者护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129.

猜你喜欢

脑梗死护理人员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心理感受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