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业化发展道路 开创水保工作新局面:对昔阳县水土保持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2010-07-25昔阳县水利局李志华
◎昔阳县水利局 李志华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并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水土保持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以发展小流域经济为基础,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实现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所谓产业化,是泛指物质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构成的有机系列关系。水土保持产业的基本含义是以小流域的保水保土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动力,围绕区域资源优势,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实施区域布局,综合性开发、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于一体的生产经营体系,使水土保持真正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昔阳县水土保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水土保持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其治理形式和管理经营方式也各不相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前,昔阳县水土流失治理主要采取群众性的“大会战”与专业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集体经营管理为主。八十年代后,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出现了统一规划,以户、联户、集体治理和承包管理等多种形式。九十年代后,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成为各级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热点。其核心是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如何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从目前各地的实践看,公司加农户、企业带农户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水土保持作为山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能不能跳出单纯的就水保论水保、就治理抓治理的单一发展模式,实施治管加、产供销、经科教相结合的产业多功能驱动模式,是每个水保工作者应该深入探索的课题。
第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提高行业整体效益的必然趋势。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品种、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行情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每个生产经营实体必须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生产者力求选择优良品种,实施科学栽培,采取科学管理方式;加工者千方百计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运销者要掌握各地市场行情,疏通环节,缩短流通周期。这种高度分工协作的生产经营方式全部依靠当地群众完成是不现实的,加之山区市场中介组织发育滞后,农民进入市场面临许多困难,仅靠提供资源性初级产品,不仅造成效益流向其他行业部门,而且在有波动的情况下,最先受到打击,甚至出现产品丰收、农民赔本的反常现象。因此,作为最初提供基础设施条件或原材料的水保部门有必要通过创办、联办各种经济实体,拓宽水保行业发展思维方式和空间范围,逐步引导农民进入千变万化的市场,避免或减少因市场波动所造成的产品滞销的危机感。
第二,制定政策调动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通过经济实体调节农民的生产经营,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使国家、集体、群众共同受益。全县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受计划经济的束缚,群众的商品意识比较淡薄,加之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社会化分工与大生产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成为产品供求市场波动振幅过高和生产起落差值过大的主要症结,严重挫伤了农民治理荒山的积极性。有了以经济实体为主的带动,就可以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传递信息与推广应用技术的桥梁,把一家一户的分散式经营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区域优势,并与市场衔接,从而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同时,还有利于在稳定和完善农民承包治理荒山的基础上,走向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利益分享,风险共承担。
第三,有利于解决水土保持社会、生态效益好与经济效益低的矛盾。水土保持走向产业化,使水保产品由初级品发展到多种商品这一过程中,通过加工、转化、流通环节,产业链延伸,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全县水保行业的致富途径,同时也使自身队伍得到锻炼提高。
二、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昔阳县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基本思路就是要以经过高标准综合治理的小流域为依托,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围绕区域支柱产业或名优产品,实施综合性开发,适度规模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不断拉长水保产品链条,改单一在政策和资金扶持下的资源培植型为市场吸引、政策驱动和资金扶持下的资源培植与开发利用复合型,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实施全方位开发,形成地方支柱产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增长,促进水土保持工作向纵深发展。
全县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围绕区域资源优势或地方支柱产业,选好选准水土保持产业化的突破口。选择突破口的关键是要选好选准优势产品及加工开发的形式与途径。昔阳县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市场容量大,并有较为长期而稳定的社会需求;供给潜力较大,即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可长期保证原材料供应;劳动生产率高,即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快速推广应用当代科学技术成果;能形成较大的经营规模。
第二,围绕优势产品,开发建设较大规模的水保商品生产基地。基地建设是水土保持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保证主导产品系列开发和市场占有份额及商品供给批量的必要条件。所谓优势产品,就是要名优量大,两者缺一即形不成优势。因此,昔阳县的水保产业化建设要突出特色建设基地,连片开发建设基地,把基地建设与形成优势产品加工利用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第三,完善经营与管理机制。实施水土保持产业化是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城乡之间、条块之间的权益关系。因此,必须深化改革,努力探索建立健全与其相适应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积极而慎重地参与跨区域、跨行业的多种经济成份协作与联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框架中,摆正自身位置,逐步形成昔阳县独有的水土保持产业格局。
第四,建立与水土保持产业化相配套的服务体系。现有水保服务体系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服务功能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在广度上仅限于本专业的范围,在深度上又局限于小流域治理与管护;二是缺乏素质较高或有专项技能的服务人才。昔阳县水土保持要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其关键还是要有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队伍,从以下三个方面搞好服务:一是信息服务,包括市场供求信息、名优特新品种信息、产品购销信息、高新技术信息等;二是技术服务,包括水土流失防治、名优特新林果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特种畜禽饲养技术、初级产品加工技术等;三是中介服务,包括资金引进、人才引进、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和产品销售等。
第五,实施水土保持产业化要与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能够为水土保持产业化创造条件和发展机遇,使水保产品转化、销售有更加广泛的市场,并有可能成为促进水保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良好载体。
三、加快水土保持产业化进程的对策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水土保持生产结构布局。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当前我国经济条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水土保持既要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又要谋求自我发展。也就是说,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既要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又要注重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发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经济。过去由于全县的水土流失区生产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商品经济不是很发达,长期以来,在发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经济中,往往是先生产后流通,形成自给半自给小农经济、小商品生产经济的特点,经济效益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发展顺序应该倒转过来,先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然后组织开发生产,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源,进行生产结构布局。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选择、确定适合当地水土保持的主攻方向、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当前,我们所说的开发名、优、特、新产品,发展特色产业,就是根据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然资源条件提出的。
第二,依靠科技转变水土保持经济增长方式。市场经济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水土保持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加快其产业化进程,就必须提高经济效益。当前,昔阳县的水土保持经济仍是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体,且普遍存在经营管理粗放、商品利用率低、产品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但当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时,科技就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要把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水土保持工作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一要加强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和产品,将科技成果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要加强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人既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又是科学技术的应用者,是科技的载体,也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提高了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说,也就是提高了生产、管理和决策水平,通过他们的生产实践,把科技转化、凝聚到产品当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加强水土保持从业人员的科技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第三,建设水土保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水土保持龙头企业是水土保持产业的主体,是连接市场和农户的纽带,其经济实力和带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水土保持龙头企业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较大的市场主体和水土保持产品批量,增强了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通过与农民建立契约关系或产权纽带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对农户的扶持与服务,将农产品在各个环节实现的增值向农民部分返还,改变了单纯由农民承担市场风险的状况,使农民逐步成为生产交换的主体,使水土保持产业也能像其他产业一样获得社会平均利润,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抓好水土保持龙头企业建设至关重要。建设和发展水土保持龙头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要以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按照规模开发和规模经营的要求,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建设和发展水土保持龙头企业可以突破所有制、行政区域的界限,实行国家、集体、个体、外资结合,实行种养加结合,产供销结合,贸工农结合,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和加快水土保持龙头企业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抓好人才开发使用,培养水土保持产品中介队伍。水土保持事业要发展,经济效益要提高,产业化进程要加快,关键在于积极开发和大胆使用人才,要培养一批了解市场、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让他们领导、经营水土保持龙头企业,促进水土保持产业发展。且农民需要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土专家”进入水土保持销售市场,为其引进并推广各种高效农业技术,同时又能把小流域生产的产品推广出去,以保证小流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科技和水土保持产品销售的经纪人,为科学技术推广、产品营销做好工作显得十分必要。为此,要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乡镇一些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争当经纪人。乡镇工作人员工作重心在农村,长期和农民打交道,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情况比较熟悉,了解的商品信息比较多,为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牵线搭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培养扶持一批农村土生土长的经纪人,能使水土保持产品及时进入市场。一些农民为了销售生产的产品走南闯北,结识了许多商人,通过商人之间的致富信息,互通有无,推销水土保持产品。对这部分人员就要扶持,提供法律服务,实行资金上的倾斜,多向他们传递商品信息,使土生土长的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生产的产品能及时销售出去,尽快奔向小康富裕路。
第五,加快水土保持产业基地建设。基地建设是水土保持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水土保持产业基地建设要依托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治理一条小流域,建立一块开发基地。同时要根据市场和龙头企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地资源经济条件,选择主导产品,实行集约化经营、区域化布局,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推动全县水土保持产业化的进程。
水土保持产业不仅是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事业,而且是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产业。水土保持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既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水土保持工作发展的必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水土保持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是水土流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基础,是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随着水土保持的规模治理,集约化开发经营,昔阳县具有区域特色和适应市场变化的水土保持产业一定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