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眼眶血管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0-07-21容维宁孙丰源唐东润

天津医药 2010年4期
关键词:海绵状眼眶淋巴管

容维宁 孙丰源 唐东润

眼眶血管性病变是眼眶常见的一组疾病,随着现代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I)影像学技术在眼科的应用,使得眼眶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更加明确,并为手术治疗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良好的基础。本文对118例眼眶血管性病变患者的B超和CDI检查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B超和CDI在眼眶血管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6月—200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眼眶血管性病变患者118例。除2例毛细血管瘤的患儿外,其余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诊断。男35例,女83例;左眼病变56例,右眼病变62例;年龄8个月~72岁,平均(37.3±11.1)岁;病程 15 d~35 年,平均(3.8±1.9)年。76 例以眼球突出为主要症状就诊,其中体位性眼球突出5例,视力减退或丧失10例,偶然体检发现肿物13例,眼肿眼胀12例,视野缩小3例。4例自幼由家长发现肿物。视力检查:4例患者由于年龄太小,不能进行视力检查,黑矇者1例,光感~手动者3例,指数≤0.09者4例,0.1~0.3者12例,0.4~0.6者17例,0.7~0.9者19例,1.0~1.5者58例,49.1%(56/114)的患者就诊时视力下降。眼底正常者97例,视盘水肿3例,视神经萎缩4例,黄斑水肿2例,视网膜受压7例,14.0%(16/114)的患者术前有视网膜与视神经受肿瘤压迫改变。4例患儿由于年龄原因未行眼底检查。眼球突出度两侧相等者15例,两侧相差1~2 mm 27例,3~5 mm 71例,6 mm以上5例。95例患者眼球运动正常,受限23例。

1.2 方法 采用Quantel Medical CineScan SV 5.03眼科B型超声诊断仪(换能器频率10 MHz,轴分辨率300 μm,侧分辨率 900 μm,穿透力 50~60 mm)和 GE Logic 7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12 L高频探头10~14 Hz三段独立变频)。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轻闭双眼,眼睑表面涂抹耦合剂,对于不能配合检查的少数患儿采用水合氯醛(1 mL/kg)进行灌肠,睡眠后检查,应用直接接触法进行横切、纵切以及斜切等多切面扫查,详细探测肿瘤的位置、形状、大小、边界、内回声、有无压缩性及血流分布情况。

2 结果

海绵状血管瘤69例,B超显示肿瘤为圆形或类圆形占位病变,边界清楚、锐利,内回声较强,有轻度可压缩性;CDI检查12例肿瘤内部有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其余57例肿瘤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见图1。淋巴管瘤27例,B超显示肿瘤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可见空隙状管腔低回声区,内回声不均匀,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间隔,具有轻度可压缩性;CDI检查其中15例病变内部可见血流信号,12例未见血流信号。全部患者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淋巴管瘤,见图2。静脉性血管瘤13例,B型超声探查显示病变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病变部位可见管状或小片状无回声区;CDI检查显示8例病变内部可见背离探头流动的蓝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显示为静脉频谱,其余5例患者肿瘤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13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结果,见图3。静脉曲张5例,患者平卧时B超检查大致正常,当在颈部加压时可见无回声区;CDI检查显示动态过程,在加压的过程中,病变一侧的眼眶内出现了带状的红色血流信号,停止加压后,该血流信号消失,在压力解除过程中,原血流信号部位变为蓝色,脉冲多普勒频谱分析呈非搏动性的连续静脉频谱。毛细血管瘤4例,B超显示肿瘤的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内回声偏低,不均匀,有压缩性;CDI显示肿瘤内部可见丰富的弥漫性彩色血流,呈高速低阻的动脉型血流信号。患儿中有2例接受瘤体内激素注射治疗,治疗后可见肿瘤不同程度的缩小。另外2例患儿接受了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为毛细血管瘤。

3 讨论

海绵状血管瘤为最常见的眼眶内原发性良性肿瘤,在组织学和血流动力学上属于低流量动脉端的错构瘤畸形[1]。海绵状血管瘤有完整的包膜,因此,声像图表现为肿瘤边界清楚、锐利、整齐;从组织学上来看,海绵状血管瘤主要是由薄壁扩大的血窦构成,窦腔内含有血液,所以超声显示瘤体内部有较多较强的点状回声。因为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窦内为相对静止的血液,所以海绵状血管瘤在CDI呈现瘤体内部缺乏彩色血流信号或仅出现少量斑点状红蓝血流信号的特征性改变,因此大多数患者依靠B超结合CDI检查基本可以做到术前确诊。赵红等[2]发现当压迫海绵状血管瘤时,血窦内的血流加快,即出现彩色血流信号,中止继续加压,血窦闭锁或血流回复速度慢,彩色血流信号消失;在解除压力过程中,血液又迅速充满窦腔,则又出现血流信号。加压和解除压力出现的红蓝信号颜色相反,说明血窦管再充血是由静脉方向反流而致。这一特征性表现可以作为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之一。

淋巴管瘤一般认为是一种发育畸形或先天淋巴管引流梗阻的继发表现[3]。单纯的淋巴管瘤体内有清亮的液体,而在血管淋巴管瘤中既有紫红色较为成熟的静脉,又有含有清亮液体的淋巴管。本组15例淋巴管瘤中有13例为血管淋巴管瘤,仅2例为单纯淋巴管瘤,分析原因可能为混有血管瘤成分,或内部淋巴液挤压后造成的流动。尽管CDI在显示病变内部的血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声像图的多样性,使得淋巴管瘤容易与其他眼眶血管性病变混淆,因此CDI检查在淋巴管瘤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静脉性血管瘤是眼眶的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由多量的小静脉和纤维组织构成[4],与静脉曲张和海绵状血管瘤均不完全相同。本组有5例CDI示内部无血流信号,可能是由于血流速度低于彩色血流显示阈值所致。Leinung等[5]报道在CT和MRI未发现的情况下可以用CDI检查发现小的静脉性血管瘤,提示CDI是敏感的诊断方法。

眼眶静脉曲张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静脉畸形,可为单个静脉囊状扩张或多条静脉迂曲扩张。眼眶静脉曲张管壁极薄,血流和体循环沟通。当颈静脉压力增高超过眼眶静脉压时,静脉血由海绵窦经由导流血管流入眼眶,血流背离探头流动呈红色,当颈静脉压力解除过程中,静脉血流入海绵窦,血流背离探头流动呈蓝色,本组患者的CDI检查均显示了这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与Lieb等[6]报道相同,因此,此点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CDI可以显示畸形血管的导流血管位置所在,对于眼眶静脉曲张血管栓塞术的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毛细血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眶血管性肿瘤,是由毛细血管和腔内的内皮细胞增殖构成,肉眼观察缺乏囊膜,实质呈灰白色颗粒,易碎。本组4例中有2例患儿接受了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后发现病变内部彩色血流信号明显减少,同时观察到瘤体明显缩小,可见CDI不仅可以辅助诊断毛细血管瘤,同时也有助于随时观察药物治疗的疗效。

本研究发现,对于海绵状血管瘤、静脉性血管瘤、静脉曲张和毛细血管瘤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结合B超和CDI检查的特征表现可做到基本确诊。而对于淋巴管瘤的诊断在上述2种检查的基础上还应该借助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如CT和MRI进行进一步分析。

[1] Atsuo Tanaka,Futoshi Mihara,Takashi Yoshiura,et al.Differentiation of cavernous hemangioma from schwannoma of the orbit:a dynamic MRI study[J].Am J Roentgenol,2004,183(7):1799-1804.

[2] 赵红,宋国祥,高建民,等.眼眶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动力学检查及海绵状血管瘤的血流成像特征 [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7,4(5):273-275.

[3] Dubois J,Garel L,Abela A,et al.Lymphangiomas in children:Percurtaneous sclerotherapy with an alcoholic solution of zein[J].Radiology,1997,204(2):651-659.

[4] Tatsuo Kodama,Nobuhiro Tane,Akihiro Ohira,et al.Concomitant cavernous hemangioma and venous angioma of the orbit[J].Jpn J Ophthalmol,2004,48(4):415-417.

[5] Leinung S,Lots I,Wurl P,et al.Monstroses venous hemangiom of the retroperitoneum problems in diagnosis[J].Zentralbl-Chir,1999,124(9):843-847.

[6] Lieb WE,Merton DA,Shields JA,et al.Color Doppler imaging in the demonstration of an orbital varix[J].Br J Ophthalmol,1990,74(5):305-308.

猜你喜欢

海绵状眼眶淋巴管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果观察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胸内淋巴管瘤诊治进展
想要醒得快?早起揉揉眼眶
眼科疾病中的“狠”角色——眼眶病
聚桂醇治疗左腋下巨大淋巴管瘤1例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MR磁敏感成像技术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初步应用
眼睑淋巴管分布的显微解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