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公共空间分析
2010-07-20蔡苏徽陈蛟阳旭
蔡苏徽 陈蛟 阳旭
1 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综合背景及对公共空间的影响
1.1 总体概况
五角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根据孙中山的《建国大纲》,1929年7月上海市政府通过《大上海计划》,划定今江湾五角场地带作为新上海市中心区域。该计划各项工程于1930年开始,以新市政府大厦为中心,完成了运动场、图书馆、博物馆等建筑。修建了五条呈辐射状的干道,分别连接吴淞港、虬江码头、铁路总站和公共租界,其特点是从市中心放射出若干直线形道路,五角场的名称即缘于此[1]。
1.2 城市功能及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影响
整个五角场分区的土地类型按照从商业、办公到居住的径向变化,其几何中心在下沉式广场,人群主要活动在万达广场及百联又一城周围,人群密度同距离成反比;功能以商业、办公、居住、教育科研为主。在副中心边缘涉及江湾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城市大规模更新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区域历史文化风貌[2]。
上海东北片区至中心区的出行不便,五角场在这一地区的中心作为交通枢纽,与周边居住区的公交联系紧密;依靠较高的公交服务水平,支撑着五角场成为东北片区的商业中心。由于现状出行方式主要依靠公交车,联系五角场的五条主要道路是重要的公交联系走廊,出行时耗分布体现了明显的指状形态[3]。
2 五角场副中心空间现状
2.1 街道(步行街除外)
街道的首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快捷而有效的交通空间,而步行街道附属于城市道路网系统,受整个区域道路系统的影响,五角场中心地区街道呈环形放射状,整个道路系统构图性较强。
该区邯郸路、淞沪路、四平路、黄兴路、翔殷路均为城市主要道路,承担着上海东北部与中心区的交通联系。其附属街道的通行条件较好,主要承担五角场中心地区吸引由公交带来的周转人流交通,其人流的特征是目的性强、通过性强,与公交联系紧密。而丰富的城市功能源源不断的吸引外部人流进入,街道作为步行空间的重要媒介对该区的交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且为其自身注入丰富的内容和活力。
2.2 商业步行空间
五角场的商业步行空间是五角场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彩蛋”已成为该区的金字招牌,在区域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是该区内最受关注,最为敏感的区域。
而五角场内的步行空间作为消费人群与商业建筑的重要媒介,对该区的繁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其还具有复合作用,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目的地。五角场内的步行空间拥有充足的步行容纳能力,同时也是城市大型的开敞空间。
2.3 中心广场
五角场中心广场位于五角场地区的几何中心,是整个中心区步行系统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周边是万达商业广场、百联又一城、东方商厦等核心建筑。同时下沉广场也是商业步行空间的交汇点,是大型步行体系的汇集和缓冲的地段,人流量大且流动频繁[4]。
由于五角场的中心广场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中心区的心脏位置,非常引人瞩目,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同时,下沉广场还拥有充足的空间,是举办较大规模商业、文化以及节庆活动的理想场所。但由于其场所感不足,空间通透性强又缺乏有吸引力的活动,人们很难在下沉广场停留。广场内的形式与内容单调,实质就是中间上空的标志物统领下的一片空间,削弱了广场的吸引力。
2.4 街头开敞绿地
街头开敞绿地是街道空间的开阔部分,一般位于街道的转折部。受土地成本的约束,该区较为突出的街头开敞空间较少,主要分布在主要商业建筑的周围。街头开敞空间具有疏导商业区密集人流的重任,同时也兼具该区居民的文化、休憩、娱乐等功能。
五角场内的人群对街头开敞空间的强烈需求,需要传统商业空间延续。同时街头开敞空间具有人文魅力。此类空间并非专业的商业空间,更多的是为当地居民和购物者提供的公益性空间,街头的一些活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3 五角场中心区局部微观空间要素及效果评价
在对对象进行分析时,发现这两个分别位于淞沪路东西两侧且都是以商业综合体为主的界面,在同一时段内两侧的人群流量以及人的行为模式却是迥然不同的。因此希望通过对这两个城市界面进行对比,得出界面与人行为的关系以及对人行为的影响(见图1)[5]。
3.1 外部条件影响
周边用地结构分布均匀,因此人流不会因为地块性质的不同而出现变化。同时对周边人群的来源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周边人群的来源分布较为均匀,不会对研究对象中的分布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大区域的分析,得出人群在淞沪路东西两侧区域的分布应该呈均匀分布,但是现实却出现了偏差。
3.2 空间界面
当空间拥有两个参数时,对于一点的分析就不能说明问题,可能是由于人群在每个地区因为客观因素不同而导致行为产生量的不同以及行为方式的不同,这样对于界面的研究就不足以说明界面是对人的行为影响的重要因素。而在对调研对象做分析的同时,发现参数1“人”这个参数从理论上已确定为一个常数 C,因此参数1的确定性对我们对界面对人的行为研究有着很大的作用。1)人群行为模式界定。为了研究城市界面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应对整个人群的行为进行一个较为具体的分类。2)界面构成元素。界面主要有硬界面和软界面之分,主要由建筑墙体和花坛绿化组成。3)界面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较小的建筑尺度相对比较大的建筑体量给人更多的亲近感,因此人群也愿意在此停留。同时,中心绿化带与建筑的远近也是造成人群在两边分布不均匀的原因。离建筑界面较远的绿化休闲带,对人们来说更具有一种拥有感而不是附属感。
4 结语
城市界面与人的行为有很紧密的联系,无论是比较大的建筑界面还是一些辅助的非建筑界面,因此即使在基本条件同等的情况下,不同的界面也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很多影响。
而这种影响有时候并不是建筑师不想考虑,很多时候是受到客观的限制,相信百联又一城的设计者并不希望做如此大的体积,在面积需要及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才出现。但是作为规划师有这个责任去灌输一个思想,即“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最后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试想,当更多人聚集在你的商店门口时,是不是有些潜在的客户本身不准备进来但是却被吸引呢。
[1]徐方晨.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商业空间开发[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5):8.
[2]熊培茵,官远发.上海市五角场市级副中心规划构思[J].城市规划,2001(10):33-34.
[3]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地区总体规划(修编)[Z].2004.
[4]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5]徐巨洲.后现代城市的趋向[J].城市规划,1996(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