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医院规划建设指标调整研究
2010-07-20傅幸之杨梅郑俊
傅幸之 杨梅 郑俊
自1996年以来,我国制定并修编了《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各地也纷纷出台地方建设标准以指导医院的规划建设[1-3]。城市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应符合城市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方向,落实行业发展要求[4]。因社会各地经济条件不同,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标准很不平衡[5]。为了满足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城市医院的建设标准常常需要根据当地发展做出调整[6]。龙岗区医院建设中遇到的床均用地面积、床均建筑面积以及功能用房面积比例方面的问题,带有普遍性。通过分析龙岗区医院建设现状与医疗卫生需求,可以发现上述建设指标与地方医疗卫生需求的不符之处,并指出城市医院建设指标如何调整以与医疗需求相符合。
1 研究区域
深圳市龙岗区设立于1993年,位于深圳经济特区关外,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特区内4区。此外,龙岗区非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大。这样的人口结构提出了特定的医疗卫生需求。
2 研究方法
1)样本选取。选择龙岗区全部13所公立综合医院作为研究对象。覆盖龙岗区14个街道中的 13个街道。此外,选取了《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下简称《深标》)和《深圳市医院建设标准》作为参照的建设标准。
2)床均容积率。借用城市规划中容积率的概念,将床均建筑面积与床均用地面积的比值称为床均容积率。床均容积率 R值越高,说明单位面积用地上建筑面积越高。公式如下:R=C/L。其中,R为床均容积率;C为床均建筑面积;L为床均用地面积。
3 龙岗区医院面临的问题
3.1 用地受到很大制约
图1反映了床位规模与床均用地面积之间的关系。规模较大医院床均用地面积严重不足。规模大于200床的5家医院,床均用地面积已接近《国标》规定的109 m2~117 m2,以及《深标》规定的110 m2~120 m2,但发展空间仍显不足。相反,一些规模较小的医院,用地充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现行医院建设标准制约,另一方面是因为早期的规划缺乏弹性,医院发展面临改建与扩建,但用地紧缺。
3.2 床均建筑面积需求高
样本医院床均建筑面积为154 m2。除坪山医院外的样本医院床均建筑面积均远高于《深标》规定的上限 70 m2。除坪山、坪地两家医院外的11家样本医院的床均建筑面积均不小于《深圳市医院建设标准》规定的113 m2。进一步计算床均容积率可知,样本医院床均容积率普遍较高,多数高于《国标》计算所得的0.68~0.83以及《深标》计算所得的0.55~0.58,见表1。
表1 样本医院床均容积率
3.3 功能用房面积比例失调
功能用房面积比例失调主要体现在急诊部和门诊部用房面积比例不足。《国标》中规定的急诊部面积比例为3%,门诊部面积比例为19%。如表2所示,医院急诊部与门诊部所占面积比例普遍低于国家标准,8家医院的急诊部面积比例低于3%,9家医院的门诊部面积比例低于19%。急诊、门诊用房比例也与龙岗区人口结构带来的医疗需求不符。如表3所示,2007年龙岗区流动人口占很大比例,其比例为57%。
表2 样本医院急诊部和门诊部面积比 %
表3 2007年各街道流动人口比例 %
4 城市医院建设指标调整方向
4.1 注重用地指标的弹性
集约用地是当前城市发展要求,国家标准带有普遍性,注重了土地节约,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医院发展的需求。建议城市医院建设标准中床均用地指标的设置,应符合医院发展需求,保证必要的用地,尤其是床位较多的医院改扩建的需求。在集约用地的基础上,既要注意指标设置的刚性,以达到高效使用土地的目的,也要注重指标的弹性,可以适当放宽医院床均用地面积指标,以满足远期扩建的需求。
4.2 满足建筑面积需求
从龙岗区医院建设以及先进地区医院建设的经验来看,较大的床均建筑面积是改善医疗条件,营造良好医疗环境的重要保证。考虑到城市建设应集约利用土地,应在不突破医院用地的基础上,以提高床均容积率的方式,增大床均建筑面积,满足医院日益增大的建筑面积需求。
4.3 结合人口特征设置功能用房比例
根据不同的人口结构提出不同的医疗卫生需求。例如,龙岗区流动人口、工人、年轻人比例大的人口结构特点,对门诊和急诊提出了较高的需求,而对住院等其他部门需求较少。因此,在制定城市医院建设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城市人口结构特征,设置与之相适合的功能用房面积比例。
5 结语
深圳市龙岗区医院建设中面临用地发展受限,建筑面积需求量大,功能用房比例失调的问题,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不适合城市医疗卫生需求的医院建设标准制约了用地和建筑面积的提高以及医院功能用房的合理配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制定或调整城市医院建设标准时,应当在集约用地的基础上,满足基本的用地需求,提高医院建筑面积,并结合人口结构设置合理的功能用房面积比例。
[1]陈惠华.医院建筑与设备设计[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周 岚,叶 斌,徐明尧.探索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新思路[J].城市规划,2006(3):33-37.
[3]徐一大.深圳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研究[J].规划师,2001(5):71-75.
[4]林伟鹏,闰 整.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与城市医疗卫生设施规划[J].城市规划,2006(1):47-50.
[6]吴晓莉.经济转型期公共设施规划标准的修订[J].规划师,2005(9):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