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10-07-20刘佳霓
刘佳霓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2010年,机电工程系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有两门课程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与《制冷空调系统原理与装置》。在建设过程中,课程组针对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着眼于课程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有限的建设条件下获得了较大的建设成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认真学习指标体系
关于精品课程建设,2003年教育部高教司设计了一套方案,包括指标、评审的框架,但是因为高职的特点以及评审和本科有所不同,从2009年起,高职建立了一套单独的评审指标,从而确定了高职课程建设改革与建设的框架。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精品课程指标体系与以往标准相比,有三点最大的不同:
(一)强调课程的系统设计,不是系统内容。强调课程和它前后课程的衔接;强调课程在人才培养系统中的作用,而不过分强调课程内容。实际上,高职教育改革的很多环节都必须强调系统设计,比如说实践环节,把它拿出来单独授课,或者顶岗半年,但是安排学生半年顶岗要达到什么目的,就必须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大的框架下设计一个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需要达到的目标。
课程的系统设计是指,一门课程是人才培养系统中的一个小的单元,这个单元在整个环节中起的作用是什么等等,都要精心设计。
(二)强调教师的技术背景。没有好的教师,肯定教不出好的学生,或者说很难教出好的学生。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一个要害问题。本科强调学术水平,要有论文,要有项目等等,我们强调教师要有技术背景,要有行业经历,要有技术服务的效果。总而言之,不是关在屋子里做学问的,而是希望走出去,把自己的所学和所用结合起来。
(三)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选材上要切合实际,学习过程上要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理念创新
我们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在课程设计上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能力为本位”的理念,通过“虚拟工作任务”实现“在做中学”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采用“三合一”教学模式,基于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设计理念,依据课程教学目标,按照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序化教学内容,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情境,通过虚拟工作任务和现场实境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模式的遵循、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环节的把握、考核体系的构架等均围绕教学过程“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展开,做到
教学内容工作化——制冷与空调企业实际工作中用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教学模式任务化——制冷与空调实际工作中怎么做,我们就怎么教;
考核标准职业化——制冷与空调企业怎么要求员工,我们就怎么考核学生。
三、教学设计思路明确
课程组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任务(活动)中心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紧紧围绕工作项目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
图1 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四、教学内容工作化设计
课程组通过人才调研,了解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需要,召开专业研讨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分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科学制定课程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学习达到职业能力与技能的任职要求。
表1 《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五、实践教学科学设置
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专业见习、课程实训、专业实习及顶岗实习等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做到由单项到综合,由基础实践到工程实践的渐进,使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实现课程和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鉴定要求接轨,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
图2 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图3 实践教学环节内容
六、教学模式“三合一”
课程组教师在教学上引进了“三合一”的教学模式,即“车间与教师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采取小班教学的形式,以学生动手为主,老师指导为辅,综合运用仿真教学、实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制冷空调系统原理与装置》学习情境2中一个学习任务《集中式空调系统认知》,教师首先提出一项工作任务,学生将根据工作任务寻找解决途径,结合所学的知识点。给予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接下来,课程组教师对此课程知识点进行理论讲解和演示,使学生能掌握单级制冷系统原理和热力分析方法。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学生进行实践项目教学(单项任务训练),将学生分组带入实训室进行实践训练,了解集中式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和设备组成,对所学知识点有感性上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最后进行绘制系统图(单项任务考核),学生被分组绘制集中式空调系统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以真实的任务为工作背景,动手填制绘制系统图,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维护保养时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切实融“教、学、做”为一体,学生的中心位置更加突出,能力提高得以实现,工学结合没有缝隙。
七、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课程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课程特点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充分利用实训环境,在课程教学中采用了虚拟教学、仿真教学和实境教学等教学手段,既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仿真教学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我们建立了小型制冷与空调装置实训室、中央空调系统模拟实训室。“仿真冰箱与空调实验台”可以通过故障设定,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小型制冷与空调装置中常见的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模拟仿真中央空调系统实验台”可以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熟悉制冷压缩机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作用,掌握中央空调系统设备的运行操作步骤。
仿真教学环境的建立,改善了教学条件,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实效。
(二)实境教学
学院的图书馆和教学楼内还设有常规中央空调系统(活塞冷水机组)和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实训室,即满足学生的生产实训,又实现了顶岗实习的零适应期。
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开展现场教学,使学生通过直接接触掌握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和制冷空调系统总体结构构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课程考核标准量化
考核方法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它与课程改革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课程改革起到了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在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成绩组成
总成绩=理论考核成绩35%+实训考核成绩35%+平时成绩30%
(二)考试形式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进行考核。
实训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的形式进行考核。
通过考核方式得改革,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职业技能也有了明显提高,实训考核成绩显著提高。
精品课程建设就是希望通过资源的共享,使优质资源让更多的人受益。而它的途径就是通过老师的吸收、消化。因为不同的学校,面对的学生是不一样的,进校门相差一两百分的学生,用同样的方式听同一节课,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还需要针对学生群体的特点,通过对优质资源的吸收消化而再创新,从而提高自身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的真正意义。
[1]夏红;从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谈高职课程建设[J];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2]刘华;陈相伟;薛宝林;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尝试与成效[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8期.
[3]杨登新;王恩军;闫华;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年20期.
[4]鲁刚宁;建设有高职特色的精品课程[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