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技术在糖尿病性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

2010-07-19刘海霞

中国医疗设备 2010年6期
关键词:微血管心肌病心动图

刘海霞

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 超声影像科,山东 临沂 276400

超声技术在糖尿病性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

刘海霞

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 超声影像科,山东 临沂 276400

目的 探讨超声技术对糖尿病性心肌病(DCM)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技术对42例Ⅱ型DCM患者利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常规心脏各切面探查并测量心脏异常表现各项指标,检测其左室结构,左室收缩功能及左室舒张功能。结果 DCM患者表现为左房、左室轻度扩大,心肌回声异常且增厚,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均降低,且舒张功能降低更明显。结论 超声技术是DCM的主要诊断手段:① UCG对糖尿病所致心肌病变在UCG回声异常表现的探查极为敏感;② UCG诊断DCM直观、简便而可靠,作为无创诊断DCM的方法具有重大优势和潜力。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糖尿病性心肌病;超声技术

Ⅱ型糖尿病(DM)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糖、脂代谢障碍,组织缺氧,影响心肌、血管内皮等组织的代谢,心肌内微血管发生广泛病变,心肌糖蛋白沉积,弥漫性纤维束形成,致心肌肥大、变性、增厚,间质纤维化,心肌僵硬,舒张及收缩功能均可降低,心脏扩大可发生心功能不全而发展为糖尿病性心肌病。糖尿病性心肌病是糖尿病后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出现了进行性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心律不齐,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在除外其他器质性心肌病时,可诊断为糖尿病性心肌病(DCM)[1]。由于临床上难以直接获得DM患者心肌微血管病变的病理依据,故诊断这类心脏病常常很困难。本文通过观察42例Ⅱ型DM患者心脏病变在UCG上的异常表现,着重分析了UCG诊断DCM的重要诊断依据,通过分期对比二者相关指标检出率的变化,揭示DM病程的长短对心肌损害程度的影响,评价UCG无创诊断DCM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WHO 1980年诊断标准[2],选择临床无心血管合并症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42例,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53~72岁,平均63.3岁,病史在5年以上。正常对照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均为健康查体者,年龄55~73岁,平均64.5岁。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 S5-1探头,探头频率2.5 MHz。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常规显示标准胸骨旁左室长轴、短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心、五腔心切面。测量各项指标,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测量指标包括:收缩末期左房内径(LA)、收缩末期左室内径(ES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观察心肌回声特点,各瓣膜有无钙化及启闭情况;于四腔心测量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测量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峰值流速(PVE、PVA)计算PVE/PVA比值。左室收缩功能指标用射血分数(EF=SV/EDD3×100%)和短轴缩短分数[FS= (1-ESD/EDD)×100%]表示;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用PVE、PVA和PVE/PVA表示。

表 2 DCM组与对照组左室功能检测比较表

表 2 DCM组与对照组左室功能检测比较表

注:DCM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 结果

42例DCM超声心动图均有改变,糖尿病患者早期UCG主要表现为左房扩大及左室舒张功能(LVDF)降低;中后期表现为左室扩大、心肌回声异常(DCM组检出率为81%)及动度减低、LVDF和左室收缩功能(LVSF)同时受损。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轻度增厚,且心肌呈强回声光斑(如图1),与正常对照组均有差异,见表1、表2。

图 1 糖尿病患者心肌病心动图

表1 DCM组及对照组左室结构测值比较表

表1 DCM组及对照组左室结构测值比较表

注:DCM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临床上出现早期心肌病表现:劳动时呼吸困难、心悸、胸闷伴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心功能检查异常,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在除外其他器质性心肌病时,可诊断为糖尿病性心肌病(DCM)[1]。DCM是糖尿病后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主要因心肌代谢紊乱和微血管病变引起。然而,临床难以直接获得心肌微血管病变的病理依据,超声心动图(UCG)则对于DCM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性心肌病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2],当心脏没有冠状动脉硬化狭窄而ECG有ST段改变,UCG示有心室肥厚(尤其是室间隔)和EF斜率下降,左室舒张压上升和容量减小,末期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被称为糖尿病性心肌病[3]。除伴冠心病、高血压等大血管病变患者外,无临床表现的轻微血管病变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应考虑为亚临床型DCM。同时,DCM患者常有高脂血症与胰岛素分泌异常。过多血脂可穿过内皮细胞在血管壁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胰岛素血症还能致动脉内膜层平滑肌增殖,故DCM常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超声心动图检查表现为PVE/PVA、SV、EF及FS等心功能指标降低,心肌回声呈斑点状增强,出现左心腔扩大及少量心包积液。

DCM由于长期糖、脂代谢障碍,组织缺氧,影响心肌、血管内皮等组织的代谢,心肌内微血管发生广泛病变。心肌普遍缺血,引起较广泛的心肌细胞增生、变性、灶性坏死,继之纤维化,形成瘢痕组织,心肌糖蛋白、胶原纤维、甘油三脂及胆固醇的沉积,弥漫性纤维束形成,致心肌细胞肥大、变性、坏死、纤维化、间质纤维化,心肌硬化使心肌顺应性降低,引起舒张与收缩功能降低[4]。舒张功能障碍发生较早且明显,收缩功能降低往往是发生于疾病的晚期,可能还与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相关。舒张功能受损早于收缩功能主要是因为左室舒张过程是主动耗氧过程[5]。DCM也表现有左室结构改变,心肌增厚且出现斑点状强回声,与心肌细胞肥大、变性、坏死、纤维化有关。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劳累后心慌,应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对于及早诊断DCM有着重要的价值。

[1] 史铁繁.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367.

[2] WH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diabetes mellitus[R].2nd.General: WHO,1980.

[3] 林朝胜.糖尿病性心脏疾病[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1, 11(3):122.

[4] 蒋国彦.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71.

[5] B I Seneviratne.Diabetic cardiomyopathy the preclinical phase[M].Br Med J,1977(1):1444-1446.

Echocardiographic Value in Diagnosis of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LIU Hai-xia
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 Yishui Central Hospital of Linyi, Linyi Shandong 2764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echocardiography in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CM). Methods The structure, th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function of left ventricle were determined using echocardiography in 42 patients with DCM. Results The dimension of left atrium and ventricle were slightly increased. Myocardium were thickened abnormally on echocardiograms. The diastolic function was decreased more obvious than systolic function of the left ventricle. Conclusion Echocardiography is an useful diagnostic method for DCM:UCG is visual,convenient and reliable for DCM diagnosis, and it has great advantage and potential in non-invasion diagnosis of DCM.

color Doppler echocardiograph;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ultrasonic techinque

R445.1

B

10.3969/j.issn.1674-1633.2010.06.057

1674-1633(2010)06-0138-02

2010-03-02

作者邮箱:daixinfengys@163.com

猜你喜欢

微血管心肌病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辨治体会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TAKO-TSUBO心肌病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