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休读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2010-07-17

山西建筑 2010年16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空间

文 娟

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自20世纪末,我国就开始大力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高校的急剧扩招,使人才的需求从精英的高等教育人才向大众的高等教育人才快速转型。大众化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相应地,大学的学习方式也要转型,学习已经不是单纯的知识型学习,而是朝着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学过程也从单一的课堂走到了户外,提倡在开放的、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和交流,因此,高校户外休读空间的营建已成为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1 相关概念

1.1 “休憩”概念

“休憩”包含有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1)闲暇:是一种被动的休憩;2)身体上的娱乐:人们在自由时间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活动;3)旅行和游览;4)玩和节日;5)次休憩:指人利用自由时间创造某种福;6)防预治疗;7)特殊形式:满足人生理必需的功能要求,睡眠、饮食、卫生。

1.2 “开放空间”概念

在建筑设计中,“空间”是指与“实体”相对的概念,“空间”一般是指由构件和界面等实体部分所围合的供人们活动、生活、工作的空的部分[1]。

大学校园开放空间(Campus Open Space)即是指大学校园中向广大学生和教职工开放的开敞性共享空间,是由大量的校园建筑和构筑物围合而成的户外公共空间。是提供学生们自由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们丰富的校园生活(包括学习、交往、交流、交通、休闲娱乐、视觉观赏等等)必不可少的载体,与学生们的行为和心理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2]。综合“休憩”以及“开放空间”理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休读空间”是教师、学生共享的一个户外交流学习空间,同时可以得到身心放松。

为了给“休读空间”一个合理的界定,随机抽取了200名学生,对“你所喜欢的校园休读空间环境”进行了调查,统计得出结论,见表1。从表1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们更亲近于一种绿色的、自然的环境,他们可以在这里沐浴阳光,可以临时安排一些课外的活动,还可以安静地学习和交流,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以提高与他人的协调沟通能力以及自我思考的能力,可以减轻学习上的压力,让身心感到愉悦、舒适。

表1 统计结果

2 大学生的行为心理特征

2.1 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征

人类个体生命的生长发育,从出生到体格发育完全成熟,是一个长达二十多年的连续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0岁~10岁,10岁~25岁。每个阶段又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快速生长,后期缓慢生长。第二阶段后期,即18岁~25岁左右,正好是我国大学生在校接受高等教育的时期[3]。经过青春期的快速生长,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已经完善,生理和心理特征已经趋于成熟,心理和生理处于最佳的状态,最有活力与朝气,感官系统灵敏,对外部的空间有较强的把握和适应能力。

2.2 大学生的行为特征

1)规律性。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运动、生活等,常往返于教室、运动场、食堂之间,具有很强的规律性。2)多样性。大学生除了规律的学习及生活内容外,还在校内开展丰富的社会活动、文娱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学生们多样性的社会文化需求,这就要求大学校园在建设发展中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3)交往性。大学的多元化发展,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得大学生不仅仅满足于对课本的渴求,而更加注重课堂之外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学生的交往性活动受到更大的关注。因此,创造多层次的交往空间成为高校休读空间规划设计的必然要求。4)集体性和独立性。大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意识,提高与他人的协作沟通能力;同时,也要考虑独立性活动,为单独的思考、钻研提供场所。综上所述,大学阶段就成为一个人成长和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了解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在休读空间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创造出更加和谐、人性化、健康的休读空间。

3 “休读空间”规划设计浅析

1)平面规划。平面规划是整个环境空间规划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任务是在平面上进行功能的安排,包括功能分区、实体布局、流线安排、绿地配置等。不同功能的明确划分是各自正常运作的最基本的保证[4]。休读空间在现代大学校园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所以,在新建的校区中,在平面规划阶段就应该规划出独特的能够吸引人的景观作为校园的休读空间用地,并能保证用地的正常使用。在老校区中,应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出学生们喜爱的场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形成学生的休读空间。校园的主要道路应规划在这些空间的边缘,这样既提高了空间的可达性,同时也不受外界的干扰。2)竖向设计。竖向设计是室外空间环境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目的不是表明各设计因素间的高差关系,而是确定相互之间的高程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原始地貌不能完全符合设计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师进行规划,确定出合理的标高。既符合大众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丰富了休读空间层次。3)植物景观。在休读空间中,植物除了有它的景观价值外,还起到一个空间的围合作用,在空间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用树木构成空间的自然边界,将人的视线收集在空间内,避免产生视觉上的孤独感。在空间内部和外部,植物配置应符合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发挥植物造景的最大效益。4)灯光照明。室外空间的光照设计更大程度上是在室外空间的景观元素上,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照明,而是通过特殊的手法让室外的景观元素呈现出特殊的面貌。但是在休读空间的光照设计中,除了体现光照的艺术价值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性需求。

4 结语

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的物质环境载体,是同步于时代的进程,是和高等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校园休读空间的营造也是随着时代的改变不断在改善,其目的都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有益于成长的场所。在高校休读规划设计中首先应该满足大学生心理行为的需求,把它作为一个必要的部分进行归纳、总结,规划出来的空间才能激发大学生户外休憩、读书、随意交流的热情,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1] 陈 易,陈申源.环境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文晓斐.基于行为心理的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8.

[3] 孔 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第2版.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27.

[4] 韩 巍,姚翔翔.空间设计实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校园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