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宽严相济应对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冲击

2010-07-14张金帅孟玉梅

文教资料 2010年1期
关键词:语境语言语文

蒋 丽 张金帅 孟玉梅

(1济宁市实验中学,山东 济宁 272100;2南京邮电大学 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03)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电脑进入千家万户,网络无所不在,许多关于网络的新事物随之出现,如网络文学、网络语言等,而它们的使用范围正越来越广,甚至从网络走进了现实生活。青少年学生作为网民的主要群体,使用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他们的时尚,甚至使用在课堂上、作文中。网络语言的渗透冲击着中学语文教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以下对中学生的网络语言调查问卷表足以证明这一点。

一、中学生使用语言的调查

我们对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一105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第一领域、对网络语言的熟悉度、对网络语言的态度等问题,兹将调查结果列表如下:

表1 网络语言的熟悉度

网络语言的熟悉度是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是否熟悉的自我判断。52.3%接受调查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或基本了解网络语言,没有人认为自己不知道网络语言。可见,大多数受调查者在主观上认为自己对网络语言是有一定认识的,当然,这种认识多数都是感性的。在随后的调查中,我们列举了一些网络用语和词语,让被调查人说出网络语言的含义或用法,62%的人都能较准确说出含义或会使用这些网络语言。客观地说,中学生对网络语言的熟悉度还是比较高的。

表2 网络语言使用领域表

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学生喜欢上网,虽然学生80%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但超过51%的学生了解并经常使用网络语言,高达92%的学生在日常用语和网上聊天时使用网络语言,有46%的学生在写作文时会经常或偶尔想起网络语言。学生大多住校,但住家的学生有超过52%的人会去上网,有5%的学生在学校用手机上网。多数学生认为上网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几天不上网感觉像少了什么似的”。调查发现,上网聊天、手机短信、网络游戏等是网络语言的主要使用领域,占到近90%的比例,娱乐仍然是中学生上网的最主要目的之一。

值得注意是7.5%这一数据(作文+周记:0.9%+6.6%),这是网络语言实用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观察到,不少学生对于一些网络语言已经是习焉不察,在语言中自然使用网络词语。特别是,在同学之间的戏谑玩笑时,网络语言甚至占据了主角的位置,网络语言正在无形地影响中学生的语言。

表3 是否有必要规范网络语言

网民对网络语言的态度,决定了网络语言的使用面、发展方向和前途。调查中,44.76%的学生对网络语言持一种理性的态度,认为网络语言有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好的一面,也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因此,在使用中要区分语境,合理使用有必要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11.42%的学生则是网络语言的坚定支持者,他们认为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是一种好的语言形式,没有必要规范。值得注意的是43.80%这一部分人,在网络语言的规范性上,他们既不肯定亦不否定,主张顺其自然。这固然表明他们的态度,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网络语言对生活的影响。不可否认,网络语言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不管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二、中学语文教师的应对态度

(一)采取宽容的态度。

1.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现象。既然有那么多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聊天、“钓鱼”、求刺激,那么就需要网络语言来沟通、来交流。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确立,觉得一些网络语言新鲜、好玩儿,因而使用是可以理解的。

2.在城市,中学生网民不少,学习成绩中等以下者尤多,这部分学生网络生活有余,网络语言掌握得多,通用词语掌握得较少,两相比较,他们当然喜欢用网络语言。

3.传统作文教学呆板,难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阅历浅,用于写作的素材较少,害怕作文。网络生活能让学生开心,反映其网络生活的网络语言频见于作文之中,也是不难理解的。

(二)坦然承认网络语言中有积极的成分。

1.网络语言具有创新性

与传统书面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减少了外来的束缚,使作者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天马行空。他们往往想象丰富,语出惊人,普通平常的字眼被赋予新鲜丰富的含义。如:“灌水”原指向容器内注水,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又内容空洞、“水分”含量极高的文章;“青蛙”指网上的男性公民;“水母”则指在BBS上极能灌水的女性网民,等等。

2.网络语言具有形象性

网民们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的表情和动作,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描模现实生活图景。 如:“(-_-)”表示神秘笑容;“*<|:-)”表示圣诞快乐;“Zzzzz……”指睡觉的样子。有些网络词语还借用动物名称,利用谐音、对比、反讽、双关等修辞手法,充分调动网民的感官,激发想象力,使网络语言显得风趣形象。如:“爬虫”(初级网虫,有点水平的网络新手)、“菜鸟(网络新手)”、“恐龙”(丑女)等。

3.网络语言具有幽默性

网民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语言充满了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活泼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使人立即联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又如:“版猪”(版主,电子公告版管理员)、“飞鸟/老鸟”(超级网虫, 网络高手)、“食肉性恐龙”(长相丑陋的泼妇)、“食草性恐龙”(长相丑陋但稍温和的丑女)等,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幽默诙谐。

(三)谨慎对待,不盲目乐观,更不放任自流。

1.网络语言存在不规范性

从规范的汉语表达形式来看,网络流行语中汉字、数字、英语、字母,以及文本符号混杂,使用怪字、错字、别字层出不穷,病句成堆。一些青少年学生缺少辨别力,盲目模仿导致周记,作文中出现五花八门的别字、胡编乱造的成语、莫名其妙的新潮词语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形成健康规范的语言文字习惯必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更何况,学生面临考试、升学的压力,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果一味地使用网络语言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安全因素”,毕竟在网络语言规范化之前,阅卷老师对网络语言一般都不会接受,这样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分数。

2.网络语言存在粗俗性

无孔不入的网络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百度一下,发现包含“狗屁”的相关网页约有465万篇;被鲁讯讥讽为“国骂”的“他妈的”则约1010万篇,其中直接以“他妈的”作标题的约有949000篇。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片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地方,极易把人性深处的各种丑陋和罪恶因素诱发出来并恣意张扬,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中学语文教师的应对措施

(一)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所扮演的主导者的角色,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加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把课文内容当成是必须遵从或者完全接受的,而是把它们当作需要修改或创造的东西来对待,积极地去探究作者的语用经验,然后带着作者的语用经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运用,把作者的语用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实现对课文内容的修改或创造。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应尽可能地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在优化的语境中,获得深刻的语感体验,学得语用经验,实现语用体验的传递和语感的迁移。

(二)教师必须转变语文教学理念,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增加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机会。“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只有在开放的生活空间里,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开展这样一些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提高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因为在生活中学习的语文,既是学的过程,又是使用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也只有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语文,才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语文实践活动是以语言交流活动为中心内容的文化活动,是师生共同营造、注入激情的真实开放的“语言文化场”。针对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教师可以开展演讲报告会、主题辩论会、作文比赛、个人文集展示、社会访谈(规范语言的使用状况、网络语言调查)、网上作文、网上书信往来比赛等语文实践活动,营造使用规范语言的“文化场”。学生在这样的“文化场”中,在这样的丰富生动、充满生机的言语内化与言语交际活动中获得语言实践的经验,把使用规范语言变成自己的习惯,也使“语言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叶圣陶)真正变为现实让语文教育具有文化的活力,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这样,当学生回到家庭、社会这些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自由天堂”、语境不是很优化但却是学生社会化活动的终点时,能继续使用在优化语境里习得的准确规范的语言,杜绝网络语言等所有不规范语言的负面影响。

(三)为了帮助学生走出误区,学习中尽可能使用通用语言,写积极向上的内容,避免使用网络语言,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加强语言实践活动教学,优化学生语文学习语境,在语用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感迁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境是语言存在的环境,也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环境。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将学生放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影响和教育。语文教学只有在特定的语境里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进入一个最优美、最典范,充满了营养,能使他们在这样一个优化了的语境当中,收到最好的“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培养文学素养,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在这样的语境里,要使学生做到把读写听说活动当作自己的需要来进行,培养语文素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作为语言教育者,我们要不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挖掘文学语言的魅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学的高雅、艺术的优美、政论的沉雄、科普的光灿。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表现出传统语言的优势,使学生不至于在网络语言的浪花中迷失。

[1]史钟锋,郭笃凌.网络语言使用状况调查报告.[J].现代语文,2007,(9).

[2]申芬芳.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院报,2005,(4).

[3]张红镝.谈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2).

[4]赵新波.网络语言,语文教师应如何应对.[J].语文建设,2006,(11).

[5]刘薇.网络道德失范挑战德育 青少年问题受关注.人民网,2002-6-27.

[6]“另类”新词拒绝还是接纳.中国青年报,2002-12-30.

猜你喜欢

语境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