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画与文学写作

2010-07-13楼新宇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滑板想象力漫画

楼新宇

当今社会,多元文化观念的相互碰撞,给现代美术教育开拓了广阔的前景。长期的美术教育实践使我体会到:美术教育不能只注重技能训练,应该更多的重视学生观察、想象、创造及表现能力的培养。漫画,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载体。

现在中学生普遍接受的漫画,已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漫画,像丰子恺先生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已不是今天漫画的主流。一页多格的连环画配以文学内容的故事漫画广受大众的青睐。这类有一定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漫画,可分为卡通连环画和剧情连环画两大类。

漫画与文学分属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漫画依赖于视觉来创造、感受和欣赏对象,其形象是直观地展示在欣赏者眼前;而文学则是借助语言文字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示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读者是通过文字利用想象间接地感知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但两者从内在的实质上又是相互统一的,即漫画是画故事,写作是写故事,同样的故事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可谓画中藏文,文中显画。两者间的作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本文要说的就是漫画和文学写作的关系。

1、借助漫画更易于诠释文学经典

漫画能帮助我们读懂文章。比如台湾著名漫画大师蔡志忠先生用漫画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庄子》《老子》《史记》《西游记》等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经典。他的漫画起到连接古典与现代的桥梁作用。通常现代人较难与中国古籍经典作品进行沟通,原因是这类文学作品与当代人的生活背景、文化观念仿佛相距甚远,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无法让你沉静下来仔细研读书中的精妙含义。这些经典往往是在清心闲适的状态下才能领悟的。漫画能创造一个轻松、随意、快乐的阅读心境。蔡志忠以其对诸子百家、古典名著、唐诗宋词、佛经禅语的独到心得,用行云流水般的画笔,配合人人可懂的译文,将经典白话化与漫画化,读者能人目心通,明了文意,并且留下深刻的“形象”印象。深奥的哲理清楚明畅,如清泉甘露般注入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在完全没有负担的情境下,得到浸润与滋养。

2、漫画能有效地培养观察力

观察对于漫画和写作都很重要。如果我们把一篇好文章比作巧妇做的一道好菜,那么,通过观察得到的缤纷世界就是做菜所需的原料。观察,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耳朵,用鼻子;不仅用感觉器官,更重要的是用“心”,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

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往往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如果不爱观察,那么对周遭任何事物感觉都是浅薄的、模糊的。写作往往感到无事可记,无话可写。如何培养和激发观察力呢?歌德说:“我观察自然-…”由于我早年练习过风景素描,后来进行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我逐渐学会熟悉自然,就连一些最微小的细节也熟记在心里:“所以等到我作为诗人要运用自然景物时,它们就随召随到,我不易犯违反事实真相的错误。”可见绘画对于观察力的培养非常有用。漫画的形象也必须到现实生活中去搜索寻察。

比如,在创作一部关于滑板运动的体育漫画时,学生们特意买来滑板和头盔、护膝等滑板用具进行素描,专程前往极限运动场观摩滑板比赛,观察极限运动的场地设施,研究运动员的服饰、动作、特技,与运动员探讨滑板心得,了解他们的日常兴趣爱好。有时还踏上滑板去体验,虽然经常摔得人仰马翻,但获得了真切的感受,积累了大量的速写、照片、笔记等第一手材料。

有时有学生会说:“我创作的是虚拟科幻类的漫画,就不必费尽周折去找素材了。”我说,那难度其实更大。虚拟场景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是对现有的发挥想象进行创造得来的,这更考验你的想象力、设计能力。

3、漫画能激发写作所需的想象力

漫画往往描述虚构的事物,创造光怪陆离的幻想世界,不仅需要极高的文学造诣,还需要惊人的想象力。《哈利·波特》这部作品充满好奇与无穷的想象力。在这个神秘的国度里,住满了巫师,有老有少,猫头鹰成为他们的信差,信可以自己开口朗读,飞天扫帚是交通工具,多得如天上的乌一样。西洋棋会思考,主人叫它怎么走,便听从命令,自动移入其位。画像的人是活的,会微笑,会眨眼,有空还会互相串串门。相比之下,我们的想象力折断了翅膀。我们不是没有想象的能力,而是没有想象的习惯。

日本著名电影导演、漫画家宫崎骏,他的《千与千寻》勾勒了一个幻境,使他超凡的想象力得到了宽广的发挥空间。比如用无脸男的伎俩嘲笑和警告拜金的世人;比如把千寻的爸妈变成了猪,用来警告人们不要懒惰……飞行、电车、美不可言的场景和神怪角色的多样让人眼花缭乱。片中超人的想象力给观众带来又一次幻想的盛宴,它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来感受成人世界的问题,能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欢乐、忧虑、梦想和热情,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

想象力是人们对世界上一切事物最朴素的情感,失去了想象力,文艺不可能成功。反观国内日益萎缩的儿童文艺作品创作,不是形式陈旧,就是生硬说教,使儿童化的东西成人化、复杂化,违背了客观规律,孩子自然抵触或兴味索然。

4、漫画作品需立足于文学创作

我曾经和学生谈论过一个话题:“为何目前在中国,漫画画得好的人很多,可真正成为漫画家的却很少?”讨论最后的意见是:漫画不仅仅是画画,一部真正成功的漫画作品应该立足于文学创作。

我在学校动漫社的第一堂课上,以自己创作的一部侦探类漫画为例,向学生介绍了漫画和写作的创作联系。两者都要先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寂静的森林,黎明的晨光。接着是人物出场:一位胖胖的老人,戴着小帽,一手拎水桶,一手提渔竿。然后是事件发生:老人甩出渔竿,迅速起竿,渔钩上不是一条鱼,而是一枚戴着戒指的手。下面是场景切换:一阵刺耳的警笛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宁静的早晨。然后主角登场:刑侦科重案组组长程杰,搜索着现场,同时快速地对下属布置各项指令。

学生从画面中非常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漫画与文学写作的配合相得益彰。漫画是文学的影像反映,画家通过精湛的绘画技法描绘出故事的场景,传达出精美的视觉影像。特别是故事漫画,有主题和情节,有连续性画面,有对话、旁白及印象符号,与文学写作的关系尤为密切。漫画一旦脱离文学或不注重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即使描绘得再精美,也终使人感到内容空洞乏味。

漫画有效地将文学性故事生动地视觉化,借助漫画可以让学生学会组织文学语言来描述故事场面,增强学生对日常写作训练的重视,细心揣摩写作的技巧。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仅是科学与艺术、思想与技术、个性与共性的综合,还反映着新资讯、新思潮、新时尚。它是实现学生知识向能力迁移,知识向实践转化,展现创作才能,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滑板想象力漫画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快乐滑板
滑板改造记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