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新航线
2010-07-13
美欧火星探测任务有效载荷选定
8月2日,美国航宇局和欧空局从19次方案中选定了“外空火星微量气体轨道器”要携带的5台科学仪器,分别是火星大气微量分子掩星光谱仪、高分辨率掩日与天底点光谱仪、外空火星气候探测仪、高分辨率立体彩色成像仪和火星大气全球成像实验设备。这标志着双方在2009年7月一次会议上达成协议的一项联合火星探测计划的启动。
据称,该计划要求在2016年和2018年联合开展探测任务,为20年代开展火星取样回送任务做准备。2016年任务包括欧洲造的小型着陆器、主要携带美方科学有效载荷的轨道器及由美国航宇局提供的运载火箭和通信部件,“外空火星微量气体轨道器”是其中一部分。该轨道器将研究火星大气的化学组成,灵敏度将1000倍于以往的火星轨道探测器。它还将为2018年起的火星表面探测任务充当额外的通信中继工具。拟议中的2018年任务包括欧洲一辆具有钻探能力的漫游车、美国航宇局一辆能采集样品以便未来送回地球的漫游车、美国航宇局的一个着陆系统和由该局提供的运载火箭。(阳光)
俄公司拟发射水星探测器
俄罗斯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公司一位负责人近日说,该公司打算在4年~5年内向水星发射一个探测器,包括降落到水星表面上进行探测。根据设想,探测器将由“火卫一-土壤”探测器改进而来,目前正在进行前期设计。该负责人还表示,他们还准备针对金星和月球开展类似的探测任务。水星是太阳系内最小、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每87.969天绕太阳运行一圈。“火卫一-土壤”是俄火卫一采样回送任务,现定于2011年发射,将对火卫一表面进行研究,并将把采集的土壤样品送回地球。(江山)
俄将拨款8亿美元建设新发射场
俄罗斯总理普京说,政府已决定在今后3年拿出247亿卢布(8.09亿美元)来全面启动东方航天发射场的建设工作。俄现租用着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俄计划在远东阿穆尔州乌格列格尔斯克市附近兴建东方发射场,拟在2015年将其投入使用,以减少对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的依赖。普京还说,俄今年总共将为航天工业拿出近1000亿卢布,涉及格罗纳斯导航系统的建设工作。俄政府已下令允许美航宇局、欧空局、日本宇宙探索局和波音公司等方面的人员前往能源火箭航天公司,这样他们就可以与俄同行们一起保证国际空间站项目工作的进行。(江山)
俄能源公司将成为新海射公司总承包商
7月28日,海射公司总裁卡尔森称,美国政府预计将在9月份最终批准其进行破产后重组,而这将促使其俄罗斯新东家拿出1.4亿美元的营运资本,并为债权人拿出1500万美元。主管这桩破产案的特拉华破产法院7月27日批准了海射公司的债务重组和恢复运营方案。重组后的海射公司将有95%归俄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的下属公司所有。能源公司原本就是海射公司的股东,负责为天顶3SL海射型火箭提供上面级。它将取代波音,成为海射公司的总承包商,但这项变更需得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批准。该委员会负责审查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并购交易。(阳光)
“安加拉”火箭2013年开始试射
由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科研生产航天中心研制的俄新型“安加拉”火箭的试射工作将在2013年开始进行。火箭组装将在2011年第一季度完成,第一级发动机现已完成99%,第二级发动机已3次试车。唯一可能影响试射进度的问题是该中心因资金不足而推迟采购地面设备。“安加拉”火箭系列将接替几个现役型号,成为俄不载人发射的核心力量,低轨运载能力为2吨~40.5吨。研制该系列火箭主要是为了使俄在航天发射方面实现独立,减少对所租用的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的依赖,使俄能在普列谢茨克和远东新建的一座发射场发射重型有效载荷。赫鲁尼切夫中心还在研制该系列的一个超重型型号,称为“安加拉”7,运载能力可达45吨~75吨。(江山)
阿里安5为非洲用户发射两颗卫星
8月4日,阿里安5E C A型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了埃及尼罗卫星公司的“尼罗星”201直播卫星和非洲区域卫星通信组织的“RASCOM-非月”1R通信卫星。两颗卫星均由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建造。这是阿里安5今年第三次发射和连续第38次发射成功。“尼罗星”201采用“空间客车”4000B2平台,发射质量约3 2 0 0千克,将向北非和中东提供宽带直播到户电视广播服务,寿命超过15年。“RASCOM-非月”1R采用“空间客车”4000B3平台,发射质量3050千克,将覆盖整个非洲大陆以及欧洲和中东部分地区,设计寿命15年。它将向非洲农村地区提供国内与国际长途通信、电视直播和互联网接入等服务。因发射精度高,卫星预计可工作19年。(阳光)
阿里安公司新增两份发射订单
阿里安航天公司近日又拿到两份发射订单,为国际通信卫星公司“国际通信卫星”20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静地星”10通信卫星的发射合同。“国际通信卫星”20由劳拉空间系统公司采用1300系列平台建造,预计发射质量为5800千克,拟于2012年第二季度由阿里安5火箭发射,寿命至少15年。“静地星”10发射质量3425千克,定于2012年第一季度由阿里安5火箭发射,将采用东经83度轨位,寿命超过15年。阿里安公司已为印度发射13颗卫星。(江山)
阿斯特里姆将为越南造遥感卫星
根据一份价值5520万欧元(7180万美元)的合同,阿斯特里姆卫星公司将为越南政府建造一颗中等分辨率光学对地观测卫星。同越南科技院签订的这份合同要求阿斯特里姆提供一颗地面分辨率为2.5米的卫星,提供数据接收和卫星控制设施,并培训越方工程技术人员。卫星建造期间,约有15名越方卫星工程师将驻扎在阿斯特里姆公司设在法国图卢兹的生产设施。卫星称为“越南自然资源、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1。2009年11月法国总理访越期间,阿斯特里姆公司曾和越南政府签订了一项技术合作协议。该星预计将在2013年由阿里安航天公司发射。
日专家组建议派机器人探月
一个由日本宇宙探索局及企业和学术界专家组成专家组在一份报告中呼吁日本政府在5年内将一辆轮式机器人送到月球,并在2020年建设首座月球基地。报告说,“在我们看到太阳系大探测时代的曙光之时,对月球进行探测是极为重要的”;“中国、印度和其它国家都在把目光瞄向月球探测。日本探月活动若推迟,将很难保持我们在月球科学方面的优势。”报告指出日本一颗观测卫星已成功发回了全月球的高分辨率图像,认为从“国际地位”考虑日本也需要加强月球探测。一位政府官员称,专家组不久就将把报告提交给主管空间探测的国土交通大臣前原诚司。报告随后将供由首相菅直人担任本部长的宇宙开发战略本部进行讨论。(江山)
日本将具备全年航天发射能力
7月29日,日本宇宙探索局宣布,在同当地渔业团体达成取消长期以来的限制措施的协议之后,日本从2011年4月起将全年都能从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卫星。原有限制措施把发射限制在几个具体时段内,加起来每年只有190天时间。采取这些措施是因为渔业团体担心发射活动会干扰其在种子岛周边水域的生计。限制发射时段被认为是日本无法在全球商业发射市场上开展有力竞争的原因之一,尽管日本火箭成本过高也是一个因素。该局在宣布这一消息时提到了一年前推出的《宇宙基本计划》。鉴于保证独立航天发射能力和提高商业发射服务竞争力的重要性,该政策要求重新研究发射限制措施。日本宇宙探索局称,与新协议签署前一样,日本今后每年的发射次数仍将限制在17次以内,相关各方将在每个财年之初商讨发射方案和渔业保护措施。(江山)
印为阿尔及利亚发射卫星
2009年7月20日,印美两国签订了《技术保护协议》,为印度火箭发射美制或含美制部件的卫星开了绿灯。协议涵盖美国政府或学术机构所属的卫星以及第三国航天局和大学所属的采用美制设备的卫星。今年7月12日,印“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将“阿尔及利亚星”(ALSAT)2A送入轨道,使该协议首次有了收效。由阿尔及利亚航天局所有的这颗卫星由一家法国公司建造,采用了几个美制部件。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官员称,这次发射对印美关系具有重要政治意义。有官员称,ALSAT-2A的发射将翻开印航天计划新的篇章。他们说,以往曾有外国用户从成本考虑希望让印度发射卫星,但却因美方限制而无法成交。一位官员称,ALSAT-2A的发射将改变这一局面,印卫星发射市场份额将会增加。(阳光)
印国产低温级的火箭将在一年内再次发射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拉达克里希南表示,在4月15日的首次发射尝试失败后,印准备在一年内采用国产低温发动机再进行一次“静地卫星运载器”发射。他说,发射失败调查工作正在进行,导致失败的一些细节原因尚有待确定。他表示,在试验阶段出现失败很正常。另外,印空间研究组织正在研制“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所需卫星,预计将在两年内完成研制工作。(阳光)
萨里将为哈建造对地观测卫星
英国萨里卫星技术公司将为哈萨克斯坦建造一颗小型对地观测卫星。卫星将采用加强型SSTL-150平台,发射质量不到200千克,采用63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地面分辨率6.5米,幅宽77千米,相机可侧摆38度,定于2013年在轨交付。(阳光)
英国与美俄签署航天合作协议
英国航天局已分别同美航宇局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签署新的航天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使英国与美俄的航天合作迎来了新的时代,表明各国际伙伴视英国为航天工业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英美在航天领域有悠久的合作史,协议的签署表明双方希望这种关系能进一步得到加强,继续带来国际性和世界水平的科学与探测项目。而英俄签署的加强两国航天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则标志着英俄民用航天合作进入新的阶段。(阳光)
加公司加紧寻找卫星维护业务用户
加拿大麦克唐纳·德特威勒联营公司首席执行官弗里德曼表示,若不能在今后几个月内落实首家用户,该公司准备放弃开展在轨卫星维护业务的打算。他说,麦德联营似乎已清除了阻碍这些业务的大多数技术障碍,但资金和与责任相关的问题仍未解决。卫星工作到何时进行燃料补加、出问题怎么办以及如何定价等具体运作模式已开始显露眉目。然而卫星发射成本近期的升高并未给在轨维护业务模式带来帮助,原因在于这也抬高了维护任务的总体成本。卫星保险商长期以来一直宣称,卫星在轨燃料补加这一新业务会遇到多种问题,包括卫星若被补加飞行器损坏该由谁负责。卫星运营商们已表示,它们还不能断定花钱为资产价值按15年来摊销的在轨卫星补加燃料是否值得,尤其是因为与燃料输送无关的某些卫星部件在在轨工作这样长时间后报废的可能性更高。(江山)
伊朗称9年内送人上天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伊朗总统内贾德表示,伊计划在2019年送人上天。伊原本要在2024年送人上天,但为回击西方威胁和联合国安理会针对伊朗的决议,这一规划被提前了5年,将在2019年发射。因继续开展铀浓缩计划,安理会已4次通过制裁伊朗的决议。伊一直在寻求开展大胆的航天计划,包括发射运载火箭和建造卫星。(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