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1”模式助推江西省水保所实现新目标

2010-07-12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中国水利 2010年10期
关键词:水保水利部科研项目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简称江西省水保所)是我国南方唯一的集水土保持科研试验、技术推广、规划设计、科技咨询与培训示范为一体的综合性省属水土保持专业研究机构。多年来,江西省水保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严谨、求是、高效、创新”为准则,以“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纽带,探索出了一条“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建设的“3+1”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新模式。

在科研项目方面,江西省水保所紧紧围绕绿色生态江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大局,在水土保持基础理论、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用技术、优良水土保持植物开发、“3S”技术应用研究、水土保持先进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承担完成了包括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江西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等重大科研课题和技术推广项目60余项,初步摸索出了一套具有南方特色的水土保持技术措施体系,其中“花岗岩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优化组合及其效益研究”“优良水土保持植物蔓荆开发利用”等一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科技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转化推广,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逾10亿元。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尤其是2007、2008年连续两年荣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实现了水土保持行业在大禹奖方面的重大突破。2008年申报立项的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调控鄱阳湖径流泥沙技术研究”是江西省历史上最大的水土保持科技项目。2009年,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的水利部公益性项目“红壤侵蚀区坡面水土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再次获得立项。连续两年申报水利部公益性项目且均获得立项,标志着江西水保所的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上述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科研项目为江西和我国南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促进了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基地建设方面,江西省水保所承建了隶属于省水利厅的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是我国第一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分为科研试验、推广应用、示范教学、生态建设和科研展示5大功能区。依托重大科研项目,江西省水保所在加大建设花岗岩、第四纪红土、紫色页岩、红砂岩、滨湖沙地等5大类水土流失区试验研究基地的同时,结合全省农村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脐橙、蜜桔、油茶、蚕桑、梨、崩岗等6大小流域治理示范基地和江西优良水保植物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不断总结出符合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新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关键技术和运行机制,为下一步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平台。

在人才培养方面,依托“3+1”模式,江西省水保所涌现出了一大批水土保持科研人才。全所现有职工39人,博士5人,硕士20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省直十大杰出青年1人,江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省直创新创业青年1人,省直百优青年1人。水保所先后获得“江西省青年文明号集体”“全国水利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以“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建设为特色的“3+1”模式,促使江西省水保所努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做强做大,为水土保持宏观决策和社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在加快实现国内一流水土保持科研院所发展目标的征途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猜你喜欢

水保水利部科研项目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淮委贯彻落实水利部工作要求进一步部署近期防汛工作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水利部发布2019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水利部召开加快水利前期工作推进会 进一步部署安排2015年水利前期工作
ABB资助国内外顶尖高校开展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