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广晶:天降大任于清洁能源
2010-07-12时香丽
本刊记者/时香丽
2010年初,经中央同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设立董事会,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曹广晶任董事长、党组书记。2月27日,在集团公司召开2010年度工作会议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刚刚上任不久的曹广晶。
三峡集团公司从事的是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开发,这跟低碳经济的潮流正好是相吻合的,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走出一条跟其他电力公司不同的道路,以差异化胜出,这就是我们的思路。
记者:2009年,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可谓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倡导低碳经济离不开清洁能源,这和您在工作报告里提出的把三峡集团公司建设成一流的清洁能源集团,可谓不谋而合。请您谈谈您对低碳经济的理解。
曹广晶:首先,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从联合国到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我们国家也不能置身其外,我们也是负责任的大国,自然也应顺应潮流,在国际上要树立形象。如果在这方面不做出努力,在国际社会上是会遭受批评的。
第二,经济和政治从来都是连系在一起的,表面上看,低碳经济是基于对全球气候变暖危及全人类生存的道德关怀,实质上,它是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对全球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再分配。这次的哥本哈根会议没有形成什么实质性的决议,有些国家就把责任推到我们中国身上,这就清楚地表明,政治和经济是分不开的。碳问题已经从一个技术问题上升为一个全球性的政治博弈,所以不能太天真,对于低碳经济的本质,我们必须有一个充分的、理性的认识。
打低碳经济牌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有一个经济增长点,并要不断地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上一个经济增长点是信息技术,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可能就是清洁能源,也就是低碳经济。这些方面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头,他们已经占据了至高点,他们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加上政治上的影响扼制新兴国家的发展,从种种迹象上看,不能说他们没有这种目的。在碳减排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由来已久。低碳经济问题虽然属于全球的公共经济问题,但其实施却有赖于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的各国主体,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协商谈判,应该说在理论上是很难成功的。
曹广晶,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摄影/于翔汉
2009年,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发电960.96亿千瓦时,与燃煤电厂相比,相当于全年节约标准煤3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2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90多万吨。 摄影/刘君凤/CFP
但不论从哪个方面讲,如果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确确实实是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的话,那么我们也应该负起我们的责任,有效控制碳排放,防止气候变暖,促进和保持全球生态平衡,提高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质量。
当今,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潮流,随着低碳经济的风生水起,必然会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进而引起能源结构的调整。所以我在报告中说,低碳经济正在重塑世界经济,过去的二氧化碳排放形成了一种经济格局,现在提倡低碳经济,提倡减排,必将要按照低碳经济的要求重新调整经济格局,重塑世界经济,清洁能源将无可争辩地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角。
三峡集团公司从事的是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开发,这跟低碳经济的潮流正好是相吻合的,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走出一条跟其他电力公司不同的道路,以差异化胜出,这就是我们的思路。
三峡集团公司在水电开发上已经树立起了品牌,而这品牌是有一定的延伸性的,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记者:目前,集团公司在水电开发方面已经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提起三峡集团公司,人们就会和水电联系在一起。但是涉足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应该说还面临着诸如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和挑战。请问集团公司在上述这些方面有什么优势?
曹光晶:三峡集团公司在水电开发上已经树立起了品牌,而这品牌是有一定的延伸性的,这就是我们的优势。三峡集团公司在建设了三峡工程之后,三峡工程已经成为一种高品质的象征。现在讲风电三峡,三峡风电,这是什么意思呢?三峡已成为一种鲜活力量的象征,一种高品质的象征。企业品牌是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的综合体,也是企业实力的象征、形象的标志、文化的积淀。品牌优势是我们在创业过程中一点一滴、日积月累打造起来的,既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人为包装。这就促使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在实践中维护和提升品牌声誉。
在水电领域能够取得成功,在相近领域、相关领域,比如风能啊等其他领域,我们一样,也可以取得成功。因为,这离我们的专业并不远,我们一样可以做得很好,一样能在其他清洁能源领域里发挥我们的特长,继续延伸我们的品牌优势。我们有这个信心。同时,对公司上下全体员工也提倡这个要求,坚定品牌信念。至于说在技术、人才这些方面存在的竞争和挑战,应该说各电力公司都是一样的,起步的时间和条件也都差不多,我们缺人才,别人也缺呀,所以,我们的信心是非常足的。
目前,风电尽管出现了短期的产能过剩,短期上网困难等问题,从国家的未来发展来看,风电肯定会有一个良好的前景。
记者:在您的工作报告里明确地把风电作为集团公司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提出来,在当今世界能源短缺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风电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无疑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但关于风电开发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风电相对于水电来说规模较小、成本较高、风机国产化水平低、入网难等。面对这些问题,集团公司该怎么解决?希望国家在风能方面给与哪些政策支持?
曹广晶:应该说,问题什么时候都存在,关键是我们在切入某一个领域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一个良好的点。目前,风电尽管出现了短期的产能过剩,短期上网困难等问题,但从国家的未来发展来看,风电肯定会有一个良好的前景。
风电和水电在清洁能源里头,是技术最成熟的两项,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这一点毫无疑问。如果说到2020年,我们的能源消耗,折算成标准煤是45亿吨的话,那么其中有15%将来自清洁能源,相当于7亿吨标准煤,也就是要新增加7亿多吨标煤的减排量。风电国家规划的最终目标是1.5亿千瓦,现在已经开发的还不到2000万千瓦,还远得很。所以,当前社会上比较盛行的“风电过剩”、“风电泡沫”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风电的开发,目前之所以会遇到一些诸如入网难等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国家没有预料到风电会发展得这么快,原来十一五规划中认为风电发展到500万千瓦就不错了,结果现在都接近2000万千瓦了。第二个方面是,电网本身对风电的入网也不怎么积极欢迎,这里面也有各种方面的原因。再加上各风能富集地区政府都在招商引资,闻“风”而动,所以就造成了现在这种短期产能过剩的局面。
市场上有需求的时候,投资就会涌向这个领域,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回想当年,我国的电视机、汽车的生产也是一样,需求一来,大家都简单重复地引进国外的生产线,拼命地生产,结果,产能就过剩了,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握也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目前,我国关于近海风电技术的研究开发、新型发电机组的研究、风电机组部件和建设设施关键技术的研究等,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所以,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
我们三峡集团公司在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也有我们投资的原则。这次会议上讲到的EVA(EVA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思腾思特公司创立的一套进行业绩评估和管理的操作体系),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坚守的底线,必须有正的EVA才能投资。今天会议上还专门安排了一个典型发言,是关于怎么控制成本的,这个发言很好。投资比别人都省,建设周期比别人都短,但经济效益好。这里的关键就是怎么选择好项目。在风电开发上,怎么选择好项目是非常重要的。怎么借鉴水电方面的经验,在风电上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选择好自己的竞争策略,这是我们必须要下功夫好好思考和研究的。
风电这个产业是光明的,不能说目前有困难我们就望而却步,现在哪个地方没有困难?哪个行业的竞争不激烈?我国风能资源储量丰富,据初步估算,我国陆上离地面10米高度层的风能资源,总储量为3000多万兆瓦,可开发的风能资源量约为250万兆瓦;近海(水深不超过10米)区域,离海面10米高度层的风能储量约为750万兆瓦,共计约1000万兆瓦。随着风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经济上可行,风电将来必然会成为重要的可持续能源。 因此从宏观上看,我国具备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的资源条件。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对风电特许权实施的支持度大,但有效性不足。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对于发展风电产业的规定比较笼统,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关风电的地方性立法几乎还是空白,中央有关政策出台了,但在地方上却缺少配套性的实施细则,这也是导致相关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的重要原因。但是,既然国家有减排的目标,相应地,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也会逐步地跟上,风电目前面临的种种困难就都可以解决。
对于进军核电,三峡集团公司将持一个积极态度。
记者:作为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风电对环境有无影响?除了风电,三峡集团公司有无进军核电的打算?
曹广晶:什么都是相对的,风电的清洁性、可再生性,是相对于传统的化石能源而言的。一是风电属于物理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是空气的流动是一种大自然现象,永不枯竭,不会有用完的那一天。但风力发电对环境也是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主要是改变风的流向,影响候鸟的栖息。
核电也很有前景。英国长期以来反对核电的声音很强,但现在为了搞低碳经济,又把发展核电提上了议事日程,准备进一步更新和新建核电站。美国也启动了新的核能计划。目前的核能利用,尽管在核废料处理上还是一个难题,但相对来讲它是经济可行的。从安全的角度看,核电大国——法国就没有发生过核事故。中国也在大力发展核电,原来是在沿海地区,现在延伸到了内地。但有一个问题,发展核电所需的铀矿资源,中国比较缺乏。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世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国际协定,要求铀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中亚国家给中国提供铀矿资源。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建设的浙江慈风电场 摄影/微光
蓄水172米后的三峡水库 摄影/微光
对于核电开发,我们只能参股,因为我们没有牌照。但对于进军核电,三峡集团公司将持一个积极态度。
2010年,三峡水库要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早一点蓄水,争取蓄到175米。
记者:最后,我们还想了解,在您的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三峡集团公司2010年最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完成三峡水库175米蓄水。我们知道,2008年、2009年,三峡水库两次蓄水175米,都因故受阻。那么,如果今年再次遇到诸如干旱、滑坡等情况,或其他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集团公司将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如果今年蓄水再次受阻的话,在舆论上可否会对三峡集团公司形成压力?
曹广晶:蓄水有个保证率的概念,90%或是95%,如果是90%,那就允许十年中有一年蓄不到设计最大水位。对三峡水库来说,并不是年年都要求蓄到175米。今年我们会密切关注水情、气象、在早蓄水科研方面做些工作,争取早点启动。蓄得早呢,蓄满率就高一些,同时对于下游的影响也就小一些。总的来讲,2010年,三峡水库要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早一点蓄水,争取蓄到175米。
滑坡是蓄水的正常现象,水库蓄水以后,在三五年的时间里,由于水库库岸水文条件的变化,出现一些崩塌、滑坡现象,都是正常的。经过一个时期的滑坡等地质灾害集中释放以后,新的库岸将逐渐趋于稳定。可以说,全世界没有哪个水库象三峡这样,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勘查、治理、预警,或是搬迁,花了这么大的代价进行治理,这是绝无仅有的。应该说175米蓄水这两年以来,没有发生大的滑坡,没有因为滑坡死人,这已属罕见。有一些滑坡现象是水库蓄水的普遍规律,对此,我们也会密切关注,尽量减少滑坡所带来的危害。
关于蓄水受阻,媒体一定要正确引导,包括你们自己。全世界有那么多水库,蓄水初期都是如此。为什么要对三峡工程说三道四?我想,除了报道本身带有一定的质疑性外,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三峡工程的重要和特别。三峡工程是经过了近百年论证的特大型工程,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它不是一般的工程,因此对于三峡工程,舆论给与特别关注是当然的,也是应该的。但一定要有一种主流的目光,要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能一发生什么鼠害呀、干旱哪等不好的事情就和三峡工程联系起来,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一些片面的、偏激的言辞,以一些细枝末节甚至一些完全不相干的事情,来否定三峡工程,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不理性的误导。我相信真正负责任的、有公信力的媒体,都会进行深入的、细致的调查研究,还事实一个真相,给公众一个明白。希望你们杂志在这方面能够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