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58年,科学家与农民“打擂台”

2010-07-07薛攀皋

共产党员(辽宁) 2010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科学院亩产丰产

“大跃进”期间的1958年夏季,全国各地农村的高产“卫星”竞相“上天”,令人眼花缭乱。1958年7月5日,全国科联和北京科联组织首都科学家与全国各地的30多位小麦、水稻、棉花高产能手在北京座谈。于光远提出:科研单位要同农民开展种高额丰产田的竞赛,如果竞争不过农民,就要摘掉科研单位的牌子。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被迫仓促上阵应战。

7月8日,会议分为小麦、水稻、棉花三组进行座谈。名为交流经验,实际上展开了高指标大战。在小麦组的会议上,湖北省谷城县新气象五社主任王家炳首先提出1959年小麦亩产3万斤的指标。紧接着,亩产指标从3万2千斤、3万5千斤,迅速提升到4万斤,又提升到4万2千斤……竞争主要在农民丰产能手之间展开。在紧张的第一回合较量中,中科院生物学部彻底打输了,不仅不敢向农民挑战应战,就连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出的挑战(小麦亩产指标4万5千斤),还犹豫了好久才应战。就在中科院生物学部仓皇应战时,河北省邢台县丰产能手一下子把小麦亩产指标提到5万5千斤。

当晚,中科院生物学部召开紧急会议,连夜讨论新的高产指标和保证措施。9日上午,在座谈会的最后一次会议上,中科院生物学部向中国农业科学院贴出了挑战书,亩产指标是:小麦5万斤,争取6万斤;水稻6万斤,争取6万5千斤;籽棉1万5千斤,争取2万斤;甘薯40万斤,争取50万斤。然而,这些指标又迅速退居下游:河南、陕西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提出小麦亩产指标10万斤,江苏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水稻亩产指标为7万斤。

会后,中科院生物学部组织了丰产试验田委员会,下设小麦、水稻、甘薯、棉花四个小组。9月26日播种小麦,各试验小区的每亩播种量从50斤以下到100斤、200斤,最多的竟高达460斤。1959年,小麦生长茂盛。为促进通风,增加二氧化碳,强化光合作用,白天鼓风机齐鸣;为增加光照,晚上灯光如同白昼。许多研究技术人员使出了浑身解数,投入到明知注定要失败的高产试验中。1959年6月底收获麦子,结果连亩产千斤也没有达到。在“擂台”上放言要达到小麦亩产10万斤的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也不怎么样。

中科院生物学部还派出大约200名研究技术人员,到国内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设立基点,研究丰产问题。直到1961年撤回,他们没有发现一颗“卫星”是真的,也没有找到大面积的高产丰产田。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科学院亩产丰产
中国农业科学院揭示大塑料和微塑料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健康的潜在影响
亩产超340斤!4口塘出蟹11000斤,错峰卖蟹亩产值2万元的秘籍来了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吃好采后“月子餐”葡萄来年得丰产
抢收抢种藜麦 确保丰收也丰产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