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代反腐奇招

2010-07-07郭建

共产党员(辽宁) 2010年12期
关键词:明太祖衙门历代

历朝历代都有贪官。唐宋两代的贪官,赃物以实物为主,除田

产外,如“元载(唐肃、代两朝宰相)胡椒八百斛,蔡京蜂儿三十七秤,贾似道果子库内口糖霜亦数百瓮”。而到了元明清时代,则以追求金银为主了。明朝大太监刘瑾被抄家时,发现“大玉带八十束,黄

金二百五十万两,银五千余万两,他珍宝无称”。奸相严嵩被抄家时抄出“黄金可三万余两,白金二百万余两,他珍宝服玩所至又数百万”。而清朝大贪官和珅家产达8亿两白银,抵当时国库20年的收入。

历代统治者总是从文武两方面入手,以防止和惩治各级官员受贿贪污、巧取豪夺。武的一手起源很早。据说在舜时创立的“五刑”中就有“鞭作官刑”。从《秦律》来看,秦朝对贪赃枉法的官吏处置也极严。顾炎武总结了历代惩贪的法律:两汉对贪官赃十金以上均处以

“弃市”刑,并规定其子孙不得为官。魏晋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规定“贪赃三匹者皆死”。唐时赃吏,“多于朝堂决杀”。宋朝发誓不杀士大夫,可是对贪官赃吏仍处以

“弃市”。元朝也对赃吏“轻者杖决,重者处死”。明太祖朱元璋对赃官处罚极其严酷,在各地专门设立了“剥皮之场”,并在各官府公座旁“高悬一剥皮实草之袋”,“赃至六十两以上者”就要砍头,并“剥皮实草”。

在文的方面,一个主要的举措就是颁布种种“官箴”,告诫官员要廉洁自律。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秦始皇时期的竹简文书中,就有一篇告诫官员的“为吏之道”。而后世流传时间最长、传播地域最广的是《戒石铭》。它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主孟昶所撰写的,颁发给各地州府,要求刻写在衙门里的石碑上。宋太宗赵匡义从《戒石铭》里选了“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亲自抄写并颁给地方官吏。明太祖朱元璋又命令将刻写《戒石铭》的石碑树立在各衙门中央,让长官在审案时抬头就能看到。以后这块石碑一直是各级衙门的主要点缀,经历了宋、元、明、清四朝,长达七八百年。

然而,封建帝王、官僚都是依靠压榨农民来维持寄生生活,他们没有根本冲突。因此,封建时代惩治贪官总是前紧后松。如唐宋订立“弃市”之法,实际上很少实行。宋朝建立三十多年后就将其改为流放。而杀贪官最起劲的朱元璋一死,“皮场庙”、“皮囊袋”之类就消失了,贪官仅仅流放而已。到了六十多年后的宣德年间,又改为出钱赎罪,等于宣告无罪了。

猜你喜欢

明太祖衙门历代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我读封面
常态化督查 亮剑“衙门”作风
西安:“衙门”里跑出“店小二”
《历代画谱类编》
明太祖“共享太平之福”的外交理念与实践
七岁驿童对明太祖
历代名人与股市的渊源
论明太祖的廉政思想与举措
湖南历代散曲初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