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的理论难点
2010-07-06侯拥华
侯拥华
读达尔文的传记,了解到这样一个历史细节:当年,达尔文搭乘“格尔号”军舰环球旅行,作科学考察,结束五年之久的旅行后不久,他根据研究,提出了伟大的进化论学说。学说问世的初期,曾经遭到神学界的猛烈攻击和科学界的尖锐质疑与批评。令达尔文头痛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他从学者的质疑声中发现了许多自己学说理论中亟待解决又很难解决的理论问题,在这些理论问题中,被达尔文称为最难解决的“理论难点”,就是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类型———变种,为什么都会灭绝。
善于用事实说话的达尔文,面对此问题,一时束手无策。为了找到“变种”灭绝的具体原因,他苦苦从现实中寻找实物“证据”来研究,可最终都无果而终。无奈,他只好用“假设法”来解释这一奇怪的生物现象。
他构思了一个叫狼-鹿-羊的食物链例子,从变种的起源入手,探究其灭绝的原因。最后得出的理论解释是,在他看来,物種进化都要遵循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自然法则,而在近似类型之间展开的生存竞争最为激烈,竞争者的生活方式和特性越相似,竞争就愈加激烈,反之,随着新的不同特性的获得,竞争也逐渐减弱。那些处于中间类型的“变种”,因为同时具备新旧物种的生物特性,因此,在与新旧物种共存的环境中,面临着来自新旧物种两者双重的竞争夹击,生存最为艰难,最终走向灭绝。
达尔文这一理论,成功解决了生物进化论中关于“变种”灭绝的原因的理论问题,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益的人生启示。这个启示就是,任何人类社会群体中的“中间派别”,从表象看,因为从不参与组织间的利益纷争,理所当然是最为安全的,但实际中,看似平静安定的环境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巨大的生存危机———他们所处的生存环境最为艰难和危险,如不迅速转变姿态,最终都将无奈地走向灭绝。
因此,任何“中立”的态度和生存姿态,都是不能持久和非常危险的。对于任何个人、组织或国家而言,你可以保持暂时的中立姿态,你却不能永久坚持这样的姿态———你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出抉择,然后选择其中一个阵营,站在其中,否则,等待你的只有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