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本山身边的收获
2010-07-06苗向东
苗向东
2010年春晚,赵本山的《捐助》获语言类一等奖。为“小品王”写小品的80后编剧尹琪自然也“火了”。
尹琪是1981年出生的,2003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电视编导专业,现在是辽宁广播电视台的一位编导。能为赵本山写小品,很多人羡慕尹琪,尹琪也觉得自己很幸运。谈到这一次的创作经历,尹琪非常感谢赵本山,是本山老师给了他很多教育、启迪,指导与关爱,尹琪被本山老师的艺德和人品深深地打动了。他说:“与赵本山老师合作的经历不仅让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让我非常感动。他给我的教导比什么都重要。” 給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赵本山对工作的态度和敬业精神。今年对于大病初愈的赵本山来说带病上春晚,一不为名,二不为钱,为啥?为人们快乐过年。赵本山说:“春晚对别人是舞台,对我们自己是战场,哪怕战死,也不能战败!”排练时,赵本山习惯在深夜和凌晨专心排练小品,常常一排就是一个通宵。一月初在沈阳,有一次,连着排了三天,每天排练七八遍。一量血压,赵本山的血压竟然高到了180。180是什么程度啊,脑袋都快着火了。赵本山为了对得起观众,竟然如此不要命。对于尹琪还有什么好说的,为此他对《捐助》的本子修改了近20遍,毫无怨言。
其次让尹琪明白了写作要踏实,要着地。因为尹琪毕竟年青,写的东西常常比较华丽,让人感觉到假、大、空,不朴实,很容易让人飘起来。
一次赵本山听了尹琪的稿子,指出:“这一稿写的有些大,有些飘,没落地,不够朴实。”为此每次到食堂吃饭,赵本山都要领着大家在影视之家的楼下走上一圈,并意味深长地说:“这一天没着地,心里就发慌。”本山老师不追求所谓的语言包袱,相反他最看重的是作品究竟能否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赵本山常说:“要让特定人物有特定性格,从人物嘴里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要双脚落地,要结结实实踩在辽宁的黑土地上,不能飘在半空中,这样才真实可信,甚至观众在看了之后都能猜出这人他爸是干啥的,这样的本子就成功了。”为了更好地创作,辽宁电视台的领导给了尹琪很大的支持,让他到北京写本子。不过在赵本山看了多次稿后说:“尹琪这孩子可能在北京蒙住了,还是让他回沈阳再修改吧。”带着郁闷情绪尹琪回到沈阳,这是为了让他“脚踏实地”地创作。赵本山听了尹琪再次读本后说,这次感觉就对了。
虽然本子是尹琪写的,可其实最精彩的地方往往是赵本山的灵感,赵本山才是原创。赵本山排练小品与别人不同,尹琪经常需要在一旁跟着,时刻记录排练时迸发的火花。赵本山排练小品是按照剧情往下捋。在晚会上王小利痛心疾首说出对亲家的印象“大义灭亲”时,是全场最搞笑的点,这是赵本山的原创。赵本山总共对《捐助》做了几次重要修改,一处原来王小利饰演的是债主上门催债,后来改为共同生活的亲家。再比如“三毛、哪吒、金刚葫芦娃……大人谁能干出这事呢?”从王小利口中吐出这样的经典台词让人大笑不已。每个包袱都是现场激发出来的灵感。
同时,赵本山对艺术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对他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年轻却充满信任和尊重。一次他给赵本山念改出来的本子的时候,创作班子中有人打断他,要给某个地方提点修改意见。赵本山却摆手阻止说:“作者在念本子,咱们都别说话,有什么意见等念完了再说。”有了这种尊重,这让他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写起来不缩手缩脚。
赵本山还有很多经典的教导都给了尹琪创作很好的指导,比如:赵本山常说快乐是第一宗旨,你自己都不快乐,怎么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呢!改稿时说:“你就想,他现在在想什么?要体会完整的人物心态。”可以说,与赵本山一席话,使尹琪胜读十年书。
最终尹琪终于将《捐助》的本子一遍一遍地改,一直改到大家比较满意为止。也使得演出很成功。合作成功了,演出成功了,带来了巨大的掌声、鲜花与荣誉,但最让尹琪珍惜的还是与赵本山老师一起度过的那段艰苦岁月,尹琪视之为人生中一笔难得的财富,这比什么都值钱,都宝贵!
(图/李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