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一意孤行误终身
2010-07-06星汉
星 汉
且说宋朝初年的柳永,弹得一手好琵琶,谱写得一手好词曲,而且是专力写词的第一人,正应了张爱玲“出名要趁早”这句话,小小年纪就走红。特别是柳永描写城市繁荣景象和市民生活风尚的《望海潮》,最为有名,甚至直达中央。也算个流行歌曲追星族的宋仁宗,一问身边人,柳永根红苗正,父亲柳宜,宋太宗时期官至副部级;五个叔叔全都官至廳局级以上。柳永和哥哥柳三复、柳三接三人,都以写流行歌曲著名,被文化圈中称其为“柳氏三绝”;两个哥哥都已通过公务员考试做了官。最高领导对小名三变的柳永顿生好感,甚至说要好好培养,以后当个文化部长不成问题。
按说,柳永专写颂歌,弘扬主旋律,肯定在官场前途无量。可他却又写词作曲,虽不像现在官养的词作家,整天喊发表一曲仅仅得到十余元稿费,其实润笔颇丰。很多女歌手因唱他的原创歌曲而红透半边天,自然把柳永当做恩人。当时,圈子里流传“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在娱乐圈内,柳永成为少女们的梦中情人,这自然受到最高领导的冷落。柳永年轻气盛,竟然不以为意,不仅没有写检讨书,且丝毫不改。
如果柳永决定在音乐人这条路上发展,也就罢了。然而。他对自己的个性、特长没有清醒认识,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且对自身职业定位出现了严重偏差,就如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一窝蜂地考公务员。想必柳永认为自己是高干子弟,自然也应当官。想不到,他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竟然落榜了。一向自负的柳永,遭受这次打击却钻了牛角尖,满腹牢骚,并且明目张胆落墨成一首《鹤冲天》的歌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年轻气盛牢骚之言,居然交给女歌手唱,传到了皇帝耳朵中,自此埋下了祸根。三年后,柳永再次参加公务员考试,虽说笔试顺利过关,可初选名单送到宋仁宗手里,柳永的名字被朱笔一下子抹掉了。最高领导指示:“何须浮名,且去填词!”
按说皇帝的金口玉言,在那没有报纸、电视、互联网的年代,无疑是个天大金牌广告。柳永继续写词作曲,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他一度以“奉旨填词”自诩,圈子里也迅速传开了“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大名,白花花的银子等润笔费源源而来,名声大振。
然而,柳永因没有考上公务员甚至郁闷至极,索性破罐破摔,玩起“潜规则”,吃花酒,明铺暗盖,颠鸾倒凤。可怕的是,不知为何被狗仔队抓住了,于是绯闻满天飞。以至于传统士大夫,唯恐躲之不及,纷纷和这个另类划清界限,甚至都没有人敢给他做传——“宁立千人碑,不做柳永传”。
虽说走红娱乐圈,可柳永依然执迷不悟,没有放弃当公务员的梦想,又先后两次参加考试。中榜时已经47岁,是个小老头了。好在当时考公务员没有年龄限制。后来,他被外放到东南一带做地方官,但一直都是任科级副职或部门负责人,职级不高,苦闷的心情,可想而知,有一个最高领导身边的秘书,可怜柳永“久困选调”,乘龙颜大悦时,让柳永做应制词《醉蓬莱》献上。不料,对柳永成见很深的一把手,刚看开头就心结芥蒂,再看到后面“宸游凤辇何处”一句,与中央对真宗评价精神不合,则面露愠容;再往后看到“太液波翻”,便龙颜大怒:“为什么不说波澄呢?”随即便把柳永所献之词掷到了地上。本想讨好最高首长,不料没有领会最高指示,表错了情,说错了话。犯了政治错误,被列为“三种人”,自然不会再被提拔重用了。
仕途坎坷的柳永,居元定处,四海漂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道尽了沧桑。心情颓唐,自然短命,“死之日,家无余财”,甚至买棺材的钱都没有,还是那些看重柳永的歌妓,凑钱安葬了这个一代词人。
自宋以后,人们普遍误以为,是宋仁宗扼杀了一个天才词人柳永。岂不知,是柳永对自身的职业没有明确的规划定位,不能通达图变,得罪了最高领导,还一意孤行,偏偏要挤上考公务员这条独木桥,并一条道走到黑,才耽误了终身,这不能不说是他个人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