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冬的两次自我救赎

2010-07-06朱春学

意林原创版 2010年7期
关键词:缙云山鲁豫凤凰卫视

朱春学

在凤凰卫视主持《娱乐串串Show》一夜成名之前,梁冬只感到“郁闷至死”。那会儿,他做过时事访问,当过财经节目的编导,还做过娱乐记者、体育编辑,什么都做。但他坦言,那时的他,过的是为别人堵枪眼的日子。

当时号称“新闻独步天下”的陈鲁豫,眼睛上曾经长过一个“巨大无比”的包,那天的“凤凰早班车”就把自我感觉不适合做新闻节目的梁冬堵上去了。他比鲁豫提前两小时准备那个新闻,但开播前十五分钟,美国突然发动了一个轰炸伊拉克的行动,所有准备好的新闻全改了。

直播时,他“语无伦次,冷汗透背,比没吃饭做仰卧起坐还累”,节目还有3分钟才结束,他就对全亚洲的观众说“咱们明天见”。主编发疯似的冲进来告诉他,还有两条新闻没有播。那天回去看回放,他一边看一边哭泣。

在后来的两周时间里,他天天盼着鲁豫赶快好起来,度日如年。那时互联网很热,他心灰意冷至极,就想趁机转行加入网络的热潮。这时一个前辈对他当头棒喝:如果你作为一个失败的主持人离开这个行业,你一辈子都不会有一个英名。

现在,他说,很多人内心里有这样一个频率,就像收音机,就看你是103.9还是106.1,找到自己的频率,你调到这里,有人正好发送信号,你接收了就会进入你的心灵,就会去改变和调整你的生活。他终于等到那档《娱乐串串Show》,就像火山爆发一样,一夜蹿红。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娱乐时代,他完成了第一次自我救赎。

“成功”后的梁冬,却开始重新思考人生。

他说:“人生就像一片羽毛,一片羽毛在空中,空气的流向,鸟的飞翔,都会影响这片羽毛的高低起伏,飞得高不见得是好事,飞不起来也不见得是坏事。对于人生来说,我们漂浮在生活的河流里,会漂成什么样子,不知道。我觉得应该用旁观的心态去看。”

正是这种“旁观的心态”彻底挽救了他。他想起,在北京广播学院读大学时,每每看到来往穿梭的如云美女,他的心情总是很复杂。很想看又不敢看,因为自卑。毕竟,“眼袋比眼睛大,腰围大过身长”,这个鲜明的身体特征在他进入凤凰卫视之前,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当时,他对成功的第一定位是“有朝一日要做一个工作,能直勾勾地看美女,而且可以调侃她们,还能挣钱”。后来,全中国最重要的选美赛事有一半是他主持的。

可是,他却感到越来越纠结。那时的他太想成功,也很想去迎合大家,甚至会计算,每一分钟有多少笑话点,就像西方的时尚杂志规定,多少页之后就要有个大波女人,一个政治笑话,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这完全按照消费者的需要去喂养他们。

他突然意识到,成功是需要“技术”的。比如说在节目中讲些跨界的话,拿性别、婚姻制度、性来开玩笑,甚至做一些偷拍的工作。这是读者需要,但却不算自己需要。那么做只是为了一份生计,为了换一部车,买一套新房……这让他感到扭曲。不做这些扭曲的事情,就不能活了吗?当然不是。

其实世界上的东西就是一通百通,你明白了它背后的逻辑,不管是做节目,还是管理公司,做投资,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很从容。于是,他毅然离开凤凰卫视,后来又以同样不可捉摸的理由离开百度公司,优哉游哉地单干。他“半路出家”,去学中医,研究《黄帝内经》,毫不犹豫地带着客户去缙云山闭关7天:一碗粥,9颗花生米,吃40分钟,每一口嚼36下,没吃完就打饱嗝了。

他开始享受别样的成功,另一种风生水起的生活。缙云山的道长说,他样子变了,比以前(两年前,刚刚离开百度时)安静了,不那么纠结了,不那么反应迅速,会慢半拍了。他享受的幸福是略受约束的自由,上有老下有小,公司還不盈利,老板还在给员工打工。

可是,他却很知足。

(图/迟兴成)

猜你喜欢

缙云山鲁豫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资讯台时事类节目开场白及结束语分析
中央电视台《读书》与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的对比分析
重庆缙云山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职工权利议题的电视媒体呈现*——以央视和凤凰卫视的相关报道为例
缙云山
缙云山森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群落特征
陈群的诗
金马影帝黄渤的访谈爆笑语录
21句雷人语录(上)
鲁豫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