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段震撼人类心灵的赎罪之旅

2010-07-04田梅徐宁

读者 2010年11期
关键词:海洋馆屠杀海豚

田梅 徐宁

如果不是因为看到《海豚湾》,大多数人,甚至包括日本民众,都不会知道每年9月到次年3月,在日本太地町镇那个风景秀美的海湾,上演着怎样血腥的屠杀。被鲜血染红的海水中,海豚的悲鸣声刺破天际。

“为什么不能放那些海豚一条生路?我们在把枪口对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海洋,我们的地球。”这句网友留言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海豚湾》实景曝光的视角以及由此展开的人文思考,使得它在观众心中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更直接推动了一些极具社会意义的行动,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反思,人类究竟应该如何与动物相处,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赎罪:倾力摧毁亲手缔造的海豚产业

“我用10年的时间创建了海豚产业,之后又花35年的时间倾尽全力想将之摧毁。”这是纪录片《海豚湾》的主人公理查德·奥贝瑞的生活写照。这位古稀老人的人生轨迹因为海豚被劈成截然相反的两段,相同的是他对海豚这一高智商动物的理解和热爱。

20世纪60年代,奥贝瑞捕捉了5只幼龄宽吻母海豚进行驯化,并带着驯化好的海豚加入电视剧《海豚的故事》剧组,由它们轮流饰演海豚明星菲利普一角。《海豚的故事》在1964年一经播出,立刻轰动全美,旋即在全世界掀起了海豚表演和海洋馆热。起初,全球只有3家海洋馆,如今,这条海豚产业链每年可以产生数十亿美元的效益。

海豚为奥贝瑞带来了名望、财富,直到有一天,海豚凯西的死彻底改变了他。他才知道,所谓的爱却是悲剧的开端。

嘴边常常挂着微笑伪装的海豚变得闷闷不乐。当它们被囚禁在海洋馆混凝土做的大水池里时,周围观众的尖叫声和过滤系统里传来的巨大的噪音,几乎要了它们的命。海豚们相继死去,奥贝瑞想尽办法也不能让它们活下来。而最让他难忘的是凯西的离去——它游进他的臂弯,凝视着他的双眼,吸入最后一口气,然后沉入水底,再也没有上来。

更让奥贝瑞惊骇的是在太地町镇年度轮回的海豚噩梦。太地町镇是全世界海洋馆和“与海豚水下共舞项目”的最大供应商。到了海豚捕捞季,渔民们将渔船排成一排,敲击产生的噪音形成一堵“声墙”,让对声波极其敏感的海豚惊慌失措,钻进事先被安排好的巨大拖网中。第二天,来自世界各地海洋馆的驯养师到太地町挑选海豚,每条海豚售价可达15万美元,被选中的幼年海豚将被送往世界各地的海洋馆。其余的海豚——多半是那些被选中的海豚的父母,被刺死并制成海豚肉出售。在当地,每年约有1500只海豚被“处理”。而因为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海豚肉内的汞含量严重超标,一旦人过度摄入,必将是一场难以挽回的生态危机。

一系列惊人的发现和血腥的屠杀,唤醒了奥贝瑞对海豚这一物种的真正关怀,他意识到海豚应回归自由的海洋。他从世界最著名的海豚驯养师变成解救海豚而四处奔波的“海豚勇士”,并在余生走上了一条拯救海豚和海洋生态的赎罪之旅。在反思海豚的生态灾难时,他说:“我们要尊重自然。我要把余下的全部时光都用来摧毁这一产业,让海豚湾的悲剧不再上演。”

潜伏:冒险七进海湾拍摄

《海豚湾》是导演路易·皮斯霍斯的处女作。2005年,他与奥贝瑞结识,并决定两人同去太地町镇,将这个隐蔽于悬崖峭壁后的秘密拍出来公之于众。

皮斯霍斯介绍,拍摄《海豚湾》要冒着被暗杀的危险,因为正常拍摄显然不被允许。他决定采用秘密拍摄的手段,取得证据。他的拍摄团队更像一个特别行动队,聚集了各个领域的“高人”。加拿大女自由潜水冠军克鲁克沙克与她的丈夫率先加盟,他们的任务是在水下偷偷装上摄像机和听音器。曾任加拿大空军技师的电学专家,专门制作了无人驾驶遥控飞机模型用于航拍。皮斯霍斯还请在好莱坞特效公司模型制作部门的朋友,帮助制作了一块块嵌着高清摄像机的假岩石,以便进行水下偷拍。

2008年,皮斯霍斯带领他的团队佯装成一个摇滚乐团进入太地町镇,开始了长期的实地“侦察”“潜伏”。由于警察盯梢盘问、当地渔民充满挑衅的威胁阻挠,拍摄行动就像一部活生生的间谍片。每到夜晚,他们就全副武装,穿着迷彩服,脸上涂抹着彩绘,使用军用夜视仪和高清摄像机,在夜色的掩护下秘密作业。他们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对秘密屠杀全程的实景拍摄和曝光。

据介绍,摄制组拍摄的素材总共长达40个小时,但是真正用到片中的涉及屠杀的场景只有不到3分钟,而且还是“最不血腥”的。皮斯霍斯介绍说:“我花了一年半时间把长达40小时的素材剪到17分钟。有一个月的时间,我每天花2~14小时看这17分钟的片断,泪水涟涟。”

尽管《海豚湾》非常规的拍摄手段引发了一些争议,奥斯卡组委会甚至收到日本太地町镇镇长的抗议信,但撇去其他因素不说,面对艺术使命与艺术手段之间的矛盾,艺术家应首先服从于前者。如果没有奥贝瑞和皮斯霍斯等人努力发掘真相的动力和勇气,这部纪录片就不会如此震撼人心。

责任:用艺术良知唤醒大众

获得奥斯卡奖后,《海豚湾》的热浪迅速席卷全球,在中国也掀起了一股《海豚湾》热,震惊、愤怒、痛心、流泪、反思、质疑、行动……

影片中血腥杀戮的场面,震撼了所有的观众。韩寒在博客上写道:“面对这令人震惊的一幕,言语已经苍白了,感到悲哀,有一种蔓延全身的悲凉,为那些海豚,也为无知的人类。”

曾经在海洋馆担任海豚驯养师的呼民表示,要向拍摄《海豚湾》的全体人员致敬,在这个人类意识占主体地位的时代,是他们提醒人类重新认识自己,并最终让大家明白,伤害我们的朋友,最终会伤害人类自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张杰说,纪录片就像是一杯浓茶,能够在众多“油腻腻”的影视片中涤荡人的心灵,让人们在为物质享受奔忙的路上歇歇脚,重拾“责任”“使命”这类崇高的词汇。正是艺术家们用生命实践责任的勇气和良知,使得《海豚湾》在揭露的同时,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

记得导演皮斯霍斯在片中说过:“我们的努力不只是为了揭露屠杀,更想要记录一些能改变人类心灵的东西。”从这一点上说,他做到了。

(火贞摘自《新华日报》2010年3月17日,戴晓明图)

猜你喜欢

海洋馆屠杀海豚
奇趣海洋馆
畅游海洋馆
沉默
海豚
海洋馆,我来了
海豚的自愈术
Top Republic of Korea's animal rights group slammed for destroying dogs
Cruel and dangerous sports should be banned by law
原野奇谈 (八)海洋馆惊魂
狂雪
——为被日寇屠杀的30万南京军民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