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教辟谷养生术的综合考察
2010-07-01黄永锋
道教辟谷养生术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局势、道教信仰、养生实践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类型有服药(饵)辟谷、服气辟谷、服(符)水辟谷、服石辟谷等,各有一套操作规程;拨开道教神学云雾,辟谷养生之精要在于慎重选择食材和适当节制食量。
关键词:道教养生辟谷
作者:黄永锋,1976年生,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辟谷又叫“断谷”、“绝谷”、“却谷”、“休粮”、“绝粒”、“却粒”、“停厨”等,《大戴礼记·易本命》记载:“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这里的“不食”即辟谷,不食五谷。《淮南子·人间》也记载春秋时鲁国人单豹不食五谷,仅喝溪水,年届70犹有童子颜色。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却谷食之篇》专门探讨服气辟谷。可见,秦汉时期,辟谷术已经相当流行。道教创立后,因袭并发展了这种养生术。
道教辟谷作为道教养生术中之别树一帜者,已经引起国内外养生爱好者、医学界、学术界的重视,许多人亲身实践,一些报刊对辟谷方法和效验有所报道。不过有些报道不合事实,甚至过度夸大了道教辟谷养生术之功效,反而使人对其产生怀疑和误解。本文拟就道教辟谷养生术做一比较深入的专题研究,厘清道教辟谷养生术产生、发展之深层原因及其基本类别与操作方法,并从典籍记载和养生机理等角度解析道教辟谷之益生作用,还其本来面目。
一、道教辟谷养生术产生、发展的深层原因
道教辟谷术的产生、发展与东汉中叶社会黑暗,粮食匮乏,民生凋敝有相当的关系。《太平经》认为行辟谷法,不仅可以养自身,还可以养众生。从个人而言,“令人病悉除去,颜色更好,无所禁防。古者得道老者,皆由不食”。从国家而言,“此乃富国存民之道”,可以“助国家养民,助天地食主”,“君臣民足以安身心,理其职;富者足以存财,贫者足以度躯;君子行之,善乐岁,凶年不危亡”。《太平经》又从反面论述说,不修其辟谷术,习惯于一日三餐的人,遇到荒年就会饿死或出乱子,“日三食乃生,朝不食,一命绝;昼不食,二命绝;暮不食,三绝(此句“三”下当有“命”字,引文脱);绝三日不食,九命绝。……奸邪大起,悉从此始。由此,《太平经》倡导“用吾道,万事自理,吉岁可以兴利,凶年可以存民”。《太平经》造作于东汉顺帝年间(125-144),当时统治集团日益腐朽,政治相当黑暗,豪强凌弱,时有凶年,民不聊生。《太平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辟谷,一方面是曲折无奈地进行抗争,另一方面是有针对性的治国方略。应该说,《太平经》是抓住了“民以食为天”这一封建社会的关键问题的。可见,在早期道教中,辟谷术主要源起于个人节食养生以及社会长治久安之需要。
辟谷术在道门受推崇,还与道教神仙信仰有关。道教所有养生术的根本宗旨是长生永寿、不老成仙。道教饮食养生术和辟谷养生术同样遵循着这一原则。讲究顺应自然、荤素搭配、有宜有忌的道教饮食,以现代的眼光看来是相当健康的饮食方式。可是,如果从长生不老、羽化登仙这个高不可攀的目标来看,道教饮食养生的效果则相当有限。道教饮食技术目的的无限性及其技术功效的有限性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道教养生典籍中出现了许多质疑食用五谷杂粮养生效果的言论,并极力推崇辟谷术。如唐代王悬河所修之《三洞珠囊》卷三《服食品》引《天文上经》称,“玄古之人所以寿考者,造次之间不食谷也”。不食谷,言下之意是辟谷。《三洞珠囊》卷四《绝粒品》引《太平经》的几条材料表明了对辟谷的推崇态度,相当有代表性:
《太平经第一百二十》云:是故食者命有期,不食者与神谋。食气者神明达,不饮不食与天地相卒也。
第一百四十五云:问曰:上中下得道度世者,何食之乎?答日:上第一者食风气,第二者食药味,第三者少食裁通其肠胃。
又云:天之远而无方,不食风气,安能疾行,周流天之道哉?又当与神吏通功,共为朋,故食风气也。其次当与地精并力,和五土,高下山川,缘山入水,与地更相通,共食功,不可食谷,故饮水而行也。次节食为道,未成固象,凡人裁小别耳。故少食以通肠,亦其成道之人。次《道基经》云:服药食麦为善!昔有甘始道士,御气食麦而度世也。
对日常饮食养生功效的不满足,导致了辟谷养生术的出现。这其中除了神仙信仰因素,有科学理性的蕴含。道教养生家对去三尸九虫格外关注,他们认为驱除三尸九虫是养生的先导。“三尸九虫”是道教对人体内部寄生虫的称谓。唐代《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中绘制有三尸九虫的形状,其中有的与我们现代观察到的蛔虫、蛲虫基本一致。道门认为三尸九虫作祟会使人速死,为了除去三尸九虫,求取康强长寿,道教养生家探索出种种方法,形成了中国古代道教医学的寄生虫学。关于三尸九虫对于人类健康的危害,《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卷中引葛仙公云:“诸修长生之道,当先去三虫,下伏尸,乃可将服食,休粮绝谷耳”。同经所记之“仙人下三虫伏尸方”也认为,三尸与人俱生,上尸喜好宝货千亿,中尸喜好五昧,下尸喜好五色,常欲令人死。道士、医师,如果只知道按方治身,而不知伏尸在人腹中,去之固人药力,那么药物就起不到疗效。还有《三洞珠囊》卷三《服食品》引真人涓子云:“必欲服食者,当先去三尸。三尸不去,虽断谷绝五味,虫犹不死,人体重滞,所梦非真,颠倒翻错。邪欲不除,由于虫在其内,摇动五神故也。”⑤基于这些认识,道教养生家们积极探索,曾尝试用各种方法去除三尸九虫。辟谷法就是其中之一。《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中的“造云芝英法”就是属于此类:
造云芝英法
云母粉,五两;雄黄,筛令极细,秤四两。右二味合著铜器中,微下火,令药色小变。毕,内竹筒中,以松脂急塞其口,慎勿令泄气。悬于饭甑下,蒸熟一硕米饭,毕。拔视令三物相合,如凝脂。更以松脂重和之,都合,和药用十两松脂也。屋上悬二十四日讫,捣一万杵,于是云芝英成也。先斋三日,合之云芝英成。后更斋七日,乃合制虫。……昔修羊公、禳丘子、东方朔、雀文子、商丘子、俱服此药以辟谷,皆得仙也。
基于上述考察,我们可以发觉,道教辟谷养生术之发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社会及民生需要促成了辟谷术的产生;作为道教养生术的重要种类之一,其发展历程中也有神仙信仰的力量在推动。我们不否认,道教养生术有其宗教信仰底蕴,不过它们也有科学探寻的成分,道教辟谷术之进步同时离不开道教养生家科学观察、试验等实践活动。
二、道教辟谷养生术的基本种类与操作规程
《太平经》是比较早主张辟谷的道教经书之一,如上文《三洞珠囊》卷四《绝粒品》征引《太平经》第一百二十云“食者命有期,不食者与神谋,食气者神明达,不饮不食与天地相卒也”。但该经由于残缺,现存论及辟谷的经文相当简略,《太平经合校》卷120-136(引《太平经钞》辛部,曰:“比欲不食,先以导命之方居前,因以留气。服气药之后,三日小饥,七日微饥,十日之外,为小成无惑矣,已死去就生也”。这就是说,辟谷之前,要先服食一些具有滋补元气作用的药物。服气药之后,三日内感到有点饥饿,七日内稍微更饿一点,十日之后就初步
适应,疑虑不安之感也去掉了,已经脱离死籍,归就长生了。辟谷不是什么都不吃,是慢慢节食,少食;不吃通常之食物,至于“特殊”食物还是要吃的,“服气药之后,诸食有形之物坚难消者,以一食为变,食无形之物,节少为善。……少者为吉,多者为凶,全不食亦凶,肠胃不通”。这段话反复说明辟谷过程中当节少进食,硬食以每天一次为最合适,流质食品尽量少食;但都不吃会造成肠胃不通,即肠胃沾连,影响健康。《太平经》关于辟谷的记述不多,但基本上阐明了辟谷的要点。由于对辟谷的记载比较简练,从《太平经》中我们无法了解当时道教辟谷的详细状况,当然,也不能窥见道教辟谷术的类型与具体操作方法。
东晋著名道教学者葛洪(283-363)虽然力主养生首推金丹大药,认为“断谷人止可息肴粮之费,不能独令人长生也”。但其《抱朴子内篇》卷15《杂应》很好地总结了道教辟谷的种类,反映了当时及此后道门辟谷的主要方法,是记载道教辟谷术的一篇重要文献。在《杂应》篇中葛洪以问答的形式,总结了他对辟谷术的见闻:
近有一百许法,或服守中石药数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饥,练松柏及术,亦可以守中,但不及大药,久不过十年以还。或辟一百二百日,或须日日服之,乃不饥者。或先作美食极饱,乃服药以养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辟三年。……或用符,或用水,或符水兼用。或用干枣,日九枚,酒一二升者。或食十二时气,从夜半始,从九九至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止。或春向东食岁星青气,使入肝;夏服荧惑赤气,使入心;四季之月食镇星黄气,使入脾;秋食太白白气,使入肺;冬服辰星黑气,使入肾。……或思脾中神名,名黄裳子,但合口食内气,此皆有真效。
从上文看来,道教辟谷术主要有服药(饵)辟谷、服气辟谷、服(符)水辟谷、服石辟谷等四种类型,本文拟遵循葛洪对辟谷术基本类别的概括,联缀道教历代辟谷经书,对辟谷操作规程、方法作一番讨论。
第一,服药(饵)辟谷。服药(饵)辟谷是服食高营养、难消化的药物或食物以代替谷物。这是辟谷术最主要的做法,道经中与此相关的记载很多,《太清经断谷经》收有三十七种服药(饵)辟谷方。我们以服食黄精为例:“黄精细切一石,以水二石五升,一云六石,微火煮,旦至夕,熟出使冷,手授碎,布囊竹榨取汁二烈之,滓曝燥捣末,合向釜中煎熬,可为丸,如鸡子。服一丸,日三服,绝谷,除百病,身轻健不老。少服而令有常,不须多而中绝,渴则饮水。云此方最佳,出《五符》中。”由此,我们大略可以窥见道教服食药饵辟谷的一般做法是将一些“坚难消者”的具有药效的植物果实根茎等制作成团状取代日常饮食,此后减少进食,饥渴时可饮水。实际上,辟谷者日后想恢复正常饮食也是可以的。因此,辟谷不是不食,而是基本上不食五谷;不是断然绝食,而是逐步减少进食,以至于长时间可食也不饥饿。现在,我们对服药(饵)辟谷集成性著作《太清经断谷经》作一番梳理,看看道教辟谷养生家大抵用一些什么原料来制作辟谷药饵。
除《太清经断谷法》外,南朝灵宝派所传之《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唐孙思邈《摄养枕中方》、《备急千金要方》卷82《养性·服食法》、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筑》卷75、卷77,南宋陈显微校正之《神仙养生秘术》、清葛云梦所传之《成仙秘方五十种》还有许多记载服药(饵)辟谷的资料,此处不一一列举。综观这些经书,我们发现,服药(饵)辟谷开始时用以取代日常食物的主要有:松根(或松针、或花蕊、或松实、或松脂)、柏叶(或柏实)、茯苓(去黑皮,或用茯苓末、茯苓屑)、成治术、黄精、萎蕤(叶或根)、天门冬(去心、皮)、巨胜、稻米、粳米、黍米、小麦、青梁米、秫米、大麦、大豆(或黑豆)、蜡、枣、黑桑椹、甘菊、地黄、杏仁、枸杞、何首乌、菟丝子、紫河车、蒺藜、龙眼等植物性原料,牛苏、羊苏、白蜜等动物性原料,还有云母、赤石脂、雄黄、水银等矿物质原料。这些原料的搭配、分量不一样,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服药(饵)辟谷方。另外,从字面上看,辟谷是断绝食用谷物,这也是研究者认同的说法。但据我们认真考察史料,辟谷者并非谷物颗粒不沾,至少在辟谷开始阶段,辟谷者也是有服用五谷的,虽然五谷大都只是用作配料。五谷是谷物的统称,并不限于五种,一般指麻、菽、麦、稷、黍、稻等,从上表可见,辟谷并不禁食谷物。《太清经断谷法》中有服杂米麦一法,甚至以五谷杂粮为主要原料制作辟谷丸、散、末等,其中还说“若遇饭菜蔬,便食之,无禁”。
第二,服气辟谷。大体说,辟谷与服气的关系可以从两个维度把握:一方面,服气功夫深时,自然会出现辟谷的现象;另一方面,辟谷者如果不服食药饵或其它东西,就必须靠服气维持生命活动。在养生实践中,这两方面往往又交织在一起。为了方便阐析,我们将服气辟谷区分为服外气辟谷和服内气辟谷两种。北宋《云笈七笺》卷36《食气绝谷法》云:“向六旬六戊,从九九至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饱,或念天苍,或思黄帝,或春引岁星之罴,以肝受之(其馀四方皆然)。初为之,颇有小瘦,行四旬已上,颜色转悦,体力渐壮,白发更黑,落齿更生,负重履崄(通“险”),胜于食谷时。余见十余人,为之皆七八十岁,丁健体轻而耐寒暑,有真验,非虚传也。”②从上引行文看,这是一种服五方清气辟谷法,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证明服外气辟谷的有效性。《中华道藏》第23册《幻真先生服内元暴诀法》则谈及胎息辟谷术:“凡欲休粮,但依前勤修③,三年之后,正气流通,髓实骨满,百神守位,三尸遁逃。如此渐不欲闻五味之霖,常思不食,欲绝则绝,不为难也。但觉腹空,即须咽熙,无问早晚,何论限约,久久自知节候,无烦其言,何用药物!”④幻真先生认为服内气到了一定的程度,腹空时就咽内熙,无须药物,这是服内气辟谷术。上已经讨论过了,服外气与服内气并非泾渭分明,同样服外气辟谷与服内气辟谷也没有明显的界限。服气辟谷者都相信他们可以从气中获取生命能量,服气却谷。
第三,服(符)水辟谷。道经《太玄宝典》卷下《服水章》言及服水辟谷术:
真人服水,所以益真气元也。……停厨者,居山或山荒之地,欲绝粒,服水益脾,不赢不弱者,先存脾元作黄气缭绕,次令火力下行透骨,闭息三百六十,握固,咽气真津亦三百十,乃服水。水一盏向日倾一半,擎之以左手,药叉印擎水,右手紧拳,向东念轻元法,水流入吾心,化白光,白光溢脾,脾化为石,急急如律令!七遍,吹入水,存白兔入水,每日清旦服之。七日外不饥,初服先数目少少饮粥,服水未得力可服枣栗,少少以助神力。
该《服水章》所讲的停厨也是辟谷的异名,从上面引文来看,服水辟谷还伴随着存神、行气、握固、咽津、祝由、饮粥、服饵等养生术,同时还带上了宗教因素。服水辟谷中的宗教色彩还体现在服符水辟谷。唐代道士朱法满撰《要修科仪戒律钞》卷14《服符水断谷》说:
书此六甲阴阳符,皆各随其日支干书内方中也,可豫口内函中,至其日取以祝水而服之也。服此阴阳符,平旦东向,左手持符,右手持水器,祝曰:‘真人某甲好乐真道,服食中和之气。甲子太玄玉女承翼给侍某,用行厨所在,去所当得,无令饥渴,军无大小,人无多少,皆当得饱。毕,以符著口中水送之,唯在人多耳。若欲断他人谷,千人、百人,皆东向
列,再拜自称名,各为书符与之,共饮一器水耳。甲子旬,太玄玉女承翼。甲戌旬,黄素玉女飞廉。甲申旬,太素玉女琼石。甲午旬,降宫玉女云龄。甲辰旬,拜精玉女灵素。甲寅旬,青要玉女惠精。此六旬玉女名,当其呼之,勿误也。”
这种服符水辟谷术有时是用水送服符,有时是化符于水中饮服,有时是在水上画符再饮水,此“符”是符号性的。为什么服符水呢?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15《杂应》说:“符水断谷,虽先令人赢,然宜兼知者,倘卒遇荒年,不及合作药物,则符水为上矣。”《云笈七鬣》卷57《服气精义论·符水论》有另外的说法:“夫符文者,云篆明章,神灵之书字也。书有所象,故神气存焉,文字显焉。有所生,故服用朱焉。夫水者,气之津,潜阳之润也。有形之类,莫不资焉,故水为气母,水洁则气清;气为形本,气和则形泰。虽身之荣卫自有内液,而腹之脏腑亦假外滋。即可以通肠胃,为(疑为衍字)益津气,又可以导符灵,助祝术。”司马承祯大大彰显了符与水的地位与作用,为服符水辟谷作了比较充分的论证。值得注意的是,服水辟谷养生者往往将水与气(元气)连结在一起,认为“水为气母”,服水益真气元,气又是构成人体及万物的基本物质,那么服气的意义不言而喻,应该说这是服气辟谷术的理论基点。
第四,服石辟谷。服石辟谷不是辟谷术的主要方面,道经中记载比较少。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谈了一些服石辟谷的方法:
洛阳有道士董威辇,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陈子叙共守事之,从学道积久,乃得其方,云以甘草、防风、苋实之属十许种捣为散,先服方寸匕,乃吞石子大如雀卵十二枚,足辟百日,辄更服散,气力颜色如故也。欲还食谷者,当服葵子汤下石子,乃可食耳。又赤龙血青龙膏作之,用丹砂曾青水,以石内其中,复须臾,石柔而可食也。若不即取,便消烂尽也。食此石以口取饱,令人丁壮。又有引石散,以方寸匕投一斗白石子中,以水合煮之,亦立熟如芋子,可食以当谷也。张太元举家及弟子数十人,隐居林虑山中,以此法食石十余年,皆肥健。但为须得白石,不如赤龙血青龙膏,取得石便可用,又当煮之,有薪火之烦耳。
葛洪这里以生动的事例讲述服石辟谷法,读来饶有趣味。他所说的服石辟谷术归结起来有两种:一种是先服药饵,再服石,以药护食,使之不被消化,腹中自然不饥;一种是用药物化石子,这里的“化”就是化学反应,使石子柔软可食。服石辟谷法,看起来荒诞不经,但孙思邈也认可,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卷82《养性·服食法》中所收的《西岳真人灵飞散方》就是一种服石辟谷方,其主要原料为云母粉、钟乳粉。
上面介绍了了辟谷的四种主要类型,辟谷者通过如上方法使自己保持生命活动,如果辟谷者不辟谷了,也可以重新正常饮食,道教辟谷经在收载辟谷方时也记录还谷方。服药(饵)、服石辟谷者,应先用葵子、猪膏、大麻子、酪苏等下药、下石。《抱朴子内篇·杂应》说:“或先作美食极饱,乃服药以养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辟三年。欲还食谷,当以葵子猪膏下之,则所作美食皆下,不坏如故也。”《太清经断谷法》总结了好多种还谷法:“后欲下药,饮葵羹汁则去也。”“欲去之,服热粥二升,豆即下。”“后欲去,当服葵茎灰方寸匕,即服猪膏及酪苏,亦下。”“欲还食谷者,当先服葵子汤下药,乃可食也。”葵子汤等下食药的制作法如下:
葵子一升,猪膏一斤,以水五斗,煮取二升,去滓,稍稍服之,须乐(当为“药”字)下尽乃止。亦可合米作薄粥饮之,蜀苏亦佳。
又法
葵子、消石分等末,以粥清服方寸匕,日再,十日药去尽,乃可食谷。亦可各取一升,以米三升煮取一升,日三服
又法
大麻子研碎,煮令熟,饮五升取下。亦可合作薄饮,每令食肥滑物为善。
辟谷者制作下食药钟爱葵子、猪膏、酪酥等物,因为它们有滑肠之作用。腹中旧食去尽后,进食讲究和缓,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辟谷法,刚刚恢复饮食都不能一下子就饱食,《太清经断谷法》云:“初食日作一合米粥,日三。二日后日二合米,又三日后日五合,又三日后七合,又三日后日一升,如此一月后,乃可复常”。这种审慎的做法,是考虑到肠胃功能的鲜明体现,说明了道门养生家谙于实践,并善于从中总结经验。
三、道教辟谷术功效的典籍记载及其养生机理
道教辟谷经中有很多关于辟谷功效的记载,其中大多认为辟谷使肌体强健,延年长生。《神仙养生秘术》辑录了七种辟谷延年方,其中《神仙饵生地黄延年法》称日服三丸如梧桐子大,“百日颜如桃花,至三年令人长生矣”。《神仙饵蒺藜方》称蒺藜细末:“日进三服,勿令断绝,服之长生。服一年后,冬不寒,夏不热。服之两年,老返少,头白再黑,齿落重生。服至三年,身轻延年”。《辟谷方》记载永宁二年(351)二月十七日黄门侍郎刘景先进表言:“臣闻京师米粮大贵,宜以此济之,令人不饥,耳目聪明,颜色光泽。如有诳妄,臣一家甘受刑戮。”刘景先以身家性命担保他所献给朝廷的辟谷方有效,说明它对该辟谷方效验的强烈自信。其它经书对辟谷效果的记录大抵如此。道经中所载辟谷养生功效有些地方是虚妄不可信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正史对辟谷养生的记述。《三国志》卷29《魏书》第二十九《方技传第二十九》云:“余尝试郄俭绝谷百日,躬与之寝处,行步起居自若也。夫人不食七日则死,而俭乃如是。然不必益寿,可以疗疾而不惮饥馑焉。”《梁书》卷第51《列传》第四十五《处士》云:“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魏书》卷114《志》第二十《释老十》云:“(寇谦之)辟谷,气盛体轻,颜色殊丽。”《隋书》卷77《列传》第四十二《隐逸》称:“时有建安宋玉泉、会稽孔道茂、丹阳王远知等,亦行辟谷,以松水自给,皆为炀帝所重。”《北史》卷27《列传》第十五云:“皎为寇谦之弟子,遂服气绝粒数十年,隐于恒山。年九十余,颜如少童。”《旧唐书》卷192《列传》第一百四十二《隐逸》云:“(潘师正)清净寡欲,居于嵩山之逍遥谷,积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师正以永淳元年卒,时年九十八。高宗及天后追思不已,赠太中大夫,赐谥曰体玄先生。”《宋史》卷457《列传》第二百一十六《隐逸上》云:“(陈抟)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宋史》卷459《列传》第二百一十八《隐逸下》云:“(刘庭式)绝粒不食,目奕奕有紫光,步上下峻坂如飞,以高寿终。”这些文字自三国及宋,或言道士因辟谷身康体健、年寿高迈,或言帝王君主对辟谷道士的推崇,语言朴实,并无夸张虚妄之处。那么,辟谷有效可行的养生机理是什么呢?
道教辟谷不等于绝食,其精义在于节食和慎食,所以辟谷术与一般的饮食术并非截然两分。道士辟谷时往往以药饵、符水、玉石等物代替五谷,如孙思邈《枕中记》服食药饵以当诸食法:
夫欲服食,先草,次木,次石,此将药之大较,所谓精粗相代,阶浅以至深也。
凡人从少及长,体习五谷,不可一朝而遣。凡药为益迟微,无充饥之验,唯积之不已,方令骨髓填实,则五谷居然而自断也。五谷之中,大麦为上,盛冬不死,故可食也。次椽
子,非果非谷,而最益人,服食未能断谷,啖之,为佳,无气而受气,无味而受味,消饮而止痢,令人强健不极。次有枣、栗,亦佳。
由此观之,辟谷并非一物不食。一般来说,辟谷开始时,是逐步减食,为了避免过饥,中间也有食用一些东西,饮用一些流质。辟谷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不辟谷了,也可以恢复正常饮食。但辟谷术毕竟不同于一般饮食,其创新之处在于节制食量,此其一;其二,选择一些高营养、难消化的物品来取代日常五谷,如大麦、橡子、大枣、栗、灵芝、松根、茯苓、成治术、黄精、巨胜、大豆、黍米、粳米、胡麻子、天门冬、地黄、萎蕤、桑葚、牛羊苏、蜂蜜,等等。我们认为,辟谷养生可供时人借鉴之处有二:一是慎食益生,即慎重选择食物品种,以素餐为主。二是节食长生,即适当减少食量,不终日饱食。
首先,慎食益生。道教辟谷固然有服药(饵)辟谷、服气辟谷、服(符)水辟谷、服石辟谷等类型,但其中以服药(饵)辟谷为主,且服气辟谷、服(符)水辟谷、服石辟谷常与服药(饵)结合进行。从上文《太清经断谷经》辟谷药饵一览表中可见,辟谷药饵大多是高营养的植物性食物,比如巨胜,即黑芝麻,含脂肪油约60%、叶酸18.45%、烟酸0.48%、蔗糖0.64%、卵磷脂0.65%以及戊聚糖、蛋白质、钙等。脂肪油中含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廿四酸、廿二酸等甘油酯、甾醇、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维生素E等。食用巨胜能补肝肾,润五脏。动物性食物如蜂蜜,含果糖、葡萄糖约70%,尚含少量的蔗糖、麦芽糖、糊精、树胶、含氮化合物、有机酸、挥发油、色素、蜡、植物残片、酵母、酶及无机盐等。饮用蜂蜜能补中润燥,缓急解毒。矿物性原料如赤石脂,性甘、涩、温,入胃、大肠经,能涩肠,止血收湿,生肌敛疮。辟谷的原料很多,我们不一一介绍药性,它们大多具备养生防疾的功效。辟谷养生家取这些原料以蒸熟为主要办法粗放制成的丸、散、末状物代替日常饮食,自然既能防饥饿,又健体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道教辟谷方也用到蜂蜜、赤石脂等动物、矿物原料,但道士辟谷基本上是素食的,提倡素食的文章近年来常见诸报刊,医学界认为人类的肠子较长,比较适宜食素;如果肉食过多,其残渣在人体内停留的时间长,会产生毒素,给肝脏等器官造成负重。另外,肉食为主容易诱发高胆固醇、癌症等各种疾患;而素食为主,则少有这些问题。生活中,我们确实可以见到许多的人因为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即荤素配合、以素为主,而获健康长寿。
其次,节食长生。浏览一下辟谷典籍,我们就可以发现,辟谷者并非一物不食,他们以辟谷丸、散、末来充饥,往往是日服一次或三次,等等;一次一丸或三丸,等等;这些丸大小不一,有的如梧桐子大,有的如鸡子大,有的如李核大等等。例如,《太清经断谷法》服食巨胜辟谷方法之一“取成蒸者一斗二升,茯苓二十四两,泽泻八两,捣三万杵。每服如潭(疑为“弹”字)丸,日三。亦可密丸,可预作从军。入山涉水,不令疲瘦,遇食便食。无所禁忌”;有时用方寸匕取散、末服用,例如,《太清经断谷法》服食天门冬辟谷法“干天门冬十斤,杏仁杏升捣末,蜜溲,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甘始所服,名日仙人粮”。方寸匕是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其形状象刀匕,大小为古代一寸正方,一方寸匕约等于2.74毫升。总之,辟谷者所服食的食物在数量上是不多的。适当少食有益健康,据现代医学研究,多食导致死亡率增高。多食使人体重增加,引起肥胖,肥胖的人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统计数字表明,超过标准体重30-50%者,死亡率高出一倍。科学实验表明,摄取低热量的食物,自发性肿瘤和肾水球肾病的的发生率减少,寿命延长。低代谢的生命活动,减低了有丝分裂的频度,可使生命延长1/3。特别是老年人储存热量能力有限,如果摄取过量,将罹患高血脂、高血糖。
“仲夏斋戒月,三旬断腥膻。自觉心骨爽,行起身翩翩。始知绝粒人,四体更轻便。初能脱病患,久必成神仙。”在研读、整理、诠解辟谷经文中,我们会情不自禁地佩服道门中人对长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态度以及另辟蹊径的开拓精神,而且,辟谷中慎食、节食的养生理念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值得今人取资的地方。
(责任编辑: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