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的诗性魅力探因

2010-06-28吴伟凡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2期
关键词:红楼梦

吴伟凡

摘要:《红楼梦》作为娓娓讲述古代皇族大家高门大墙之内日常生活为主的作品,却是一部落溢着诗情、透显着诗化意境的诗化小说。究其原因,不仅因为它的书名意象、艺术形象、艺术描写中渗透着抒情性,也因为它的神话结构、诗体叙事、场景营构中潜藏着暗示性,以及主题童蕴、形上意味、女性悲剧强化着审美性。《红楼梦》是由无数这样的具体综合起来升华为诗化小说和优秀艺术的。

关键词:红褛梦;诗化小说;诗性魅力;原因

作为中国古典时期的颠峰性巨著,(红楼梦)没有讲千古英雄纵横捭闽的征战、豪杰群雄你争我夺的较量,它娓娓讲述的是古代皇族大家高门大墙之内日常生活为主的种种故事,吃饭睡觉,婚丧嫁娶,曰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日常生活中具有通俗性、家常性、生活性的故事,顶多带有些宫闱秘事性和传奇性,却是一部荡溢着诗情、透显着诗化意境的诗化小说,令我们古往今来的读者读之如醉如痴、深觉其中特殊的诗意之美,其道理何在呢?

一、书名意象、艺术形象、艺术描写中渗透着抒情性

<红楼梦)这个书名最富诗意也最深沉蕴藉,它直接来自书中第五回“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的十二支曲子,是所有书名意义的综合,井因本身是古典诗歌中的特殊意象而具有深刻的抒情性。“红楼”即紫檀木筑就的楼宇,借指富贵之家或豪门大室的邸宅。白居易V秦中吟)有“红楼富家女,金缕锈罗襦”句。韦庄也有名句‘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以(红楼梦)命名,不仅包含了对当日所历所闻的富贵之家中一切青春浪漫女子的追忆,还包含了对世事抗浮、沧海桑田、繁华如虹、人生似梦等更为深邃的思考。正如梦觉主人在(红楼梦序)中所说:“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红楼富女的意象再与庄周梦蝶联系起来,更加韵味深长,小说内容也无不聚焦在书名的抒情性光辉之中。

如果说书名作为特殊的意象一开始就把读者引入特殊的诗性回味之中,当我们进人<红楼梦)的艺术世界,纷至沓来的诗性元素便如泉涌般不断出现。艺术形象的抒情性是红楼诗性的重要原因,作者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金陵十二钗都是处于青春时期的美丽女性,年轻和美丽,这本身就是抒情和诗性的核心。作者用“群芳”来形容她们的青春和美貌,她们简直就是春天里引动诗情的各式各样的花朵。作者不仅喜欢用花朵形容她们,更喜欢在她们出场的特殊时刻用诗歌着意描摹她们的美貌、气质特征与美的“神韵”,如描摹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第三回),并用美的事物来加以映衬、辅助象征,突出人物外在与精神世界的和谐诗意。比如,黛玉与琴、惜春与画、妙玉与白雪红梅。白雪红梅既是美丽夺目的冬天景致,也是增添诗意的抒情媒介。曹雪芹抓住冰晶剔透的天地中含芳吐红的梅花,来象征妙玉孤高雅洁的个性,和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倾心向往的感情,

二、神话结构、诗体叙事、场景营构潜藏着暗示性

非诗体文学作品的诗性还在于其叙事框架和情景营构上留出的时空余地较大,其间接性、朦胧性和暗示性的特点,令读者总有不尽的联想和想象。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在抒情过程中通过情景营构等特殊手段造成的主旨朦胧和意义暗示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也是诗性美的重要标志。在<红楼梦)中,从开篇叙事。就出现了富有暗示性的神话内容,到整篇结尾依然以神话内容结束。在首尾叙事的神话结构中,包含了三个与主体人世情节相互对应的神话故事:石头神话、绛珠仙子神话和将前两个神话进行遇合和预测的太虚幻境神话,三个神话都寄寓了丰富幽微的暗示性意义。与宝玉形象相应接的“石头”神话借石头幻形人世的经历,暗示了“庄生晓梦迷蝴蝶”般的人生体验和对有情与无情世界的辩证玄想与哲理感慨。“绛珠仙子”的神话内容则是宝黛凄美爱情故事的悲情隐喻,既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宿命的执著,更暗示着作者对心目中新的爱情理想的追求及为之奋勇抗争、致死不渝的决心与思索。最后的“太虚幻境”神话则更具有大旨谈情和整个故事方向上的意义暗示。由于(红楼梦)是首尾神话叙事结构包孕着的人世故事,人世故事是神话故事哲学主题的人间兑现,所以整体上表意十分深玄,也因为神话深具象征色彩并充满暗示性,使整部作品诗性特征十分鲜明。

(红楼梦)的神话故事中还有很多复杂功能的诗歌,它们,既具有抒情性,又具有叙事性,同时,也具有叙事和主旨意义。的预测性、暗示性,最突出的是太虚幻境中的(红楼梦曲)、各个(判词)以及(好了歌)等,这些诗歌的暗示性意义都是贯穿性的,是与红楼人物的性格、命运、结局相伴相随的。正如张新之(红楼梦读法)中说“书中诗词,悉有隐义,若谜语然。u0I比如,探春的判词写道:“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余意未尽地设置了探春有聪明才智,却生不逢时、流涕远嫁和遥梦故乡的一生。(分骨肉)曲则仿佛幻现探春在含恨悲诉,表现了一位红楼女杰,在离家千万里之际,隐忍地用命运穷通自我宽解,也宽解家人的心灵谜语。还有<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主要情节,众人抽花签行酒令,每抽到一枝上面就有题词和系诗。每一个题词都有象征蕴奥,每一首系诗也都有意义暗示。比如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个字,系诗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此处“东风”应暗示的是宝钗。如此暗示性和抒情性的内容与写法都是其诗性魅力的显现元素。

再看<红楼梦)女性主人翁特定的生存环境和主要活动场景。小说中这些空间性的内容是向着中国古典诗学意境化的特征去特殊营构的,它使小说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纵深感,不仅是人物的陪衬物,又在饱含情景交融意味的同时具有多层的性格暗示性。大观园是美的环境的典范,各处的楹联、匱额等本身就是诗体艺术的直观性呈现,每一个人物具体活动场景的命名和场景本身,更是作者挥洒诗情、寄予诗意、延展想象的焦点。

黛玉葬花的场景也和她的典型形象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是兴象浑融、情与景谐的极致画面,也是特殊营构出的“高超莹洁而又壮阔幽深的宇宙意识与生命情调”m的诗性画卷,其他各种描写环境、景致的文字,也多通过对唐宋诗人山水田园诗句和诗意的借鉴和化用,来描摹一种诗意盎然又个性脱俗的境界。如贾宝玉为藕香榭所做的对联上句是“英蓉影破归兰桨”(第三十八回),荷花的摇曳之姿和归舟的动静互衬,显然是王维(山居秋暝)中“建动下渔舟”一联的化用。这样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

三、主题意蕴、形上意味、女性悲剧强化着审羹性

(红楼梦)内容上的“别材、另0趣”是其诗性魅力的土壤和基础。作为中国古典最伟大的小说,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现实主义描写生活的前提下作品展示了浓郁深沉的历史感与宽广渊厚的人生感,也即它的主题具有层次多维、意蕴幽深的特点。(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意蕴的确是不易

确定和把握的。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其丰富的意蕴都不是概念和逻辑有能力予以解说的,而正是这种难以言尽和难以逻辑化的主题意蕴,带给读者更强烈的意义预期和审美期待。

v红楼梦)不像某些作品只让人看人生里的某一些事件、某一些场景或某一系列人物,它总是让人穿过这些生活的细枝末节,透过这些具体表象的生活内容去感慨和面对整个生活背后的东西,去进行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和感慨,既对人生或者对生命的终极意义进行追问,将富有‘神韵”的悲剧气氛渗透在全书的艺术思维和内容的整体与细节之中,引导读者去体验整个人生的某种况味、某种觉悟,也对人物的命运乃至宇宙自然的存在由衷感伤和思考,在整体意境上呈现出层层深入、幽微深邃的形上特点。宗白华曾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T2q这是说,优秀的艺术创作在对宇宙人生的具体描写中,不论是对它的表象、还是秩序、节奏等的摹写,都是为人类心灵服务的,都能让人窥见最具体的人性,都能引人从根本上追问和体验人生的终极意义和价值。(红楼梦)正是用虚与实、空灵与沉重等系列辩证统一的悲剧意境,既与特定的时代相联系,又超出了特定的时代,写出了不同时代的人所共有的心灵体验和感受。就此蒋和森才说:“V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诗,是无声的音乐,是抒情的哲学”p,

<红楼梦)是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这样主要人物的具体命运,向我们传达出一种对人的有限生命和人的命运挣扎这样一种深沉伤感的。他们常常忧郁、流泪,常常用话语。尤其是用笔墨物化那种莫名的、有着某种形上意味的生命忧伤,如黛玉的(葬花辞)、宝五的(芙蓉女儿诔)等。他们的惶惑、叹息不仅仅是针对两人爱情生活的不幸,而是出于对生存、对生命本身、对人生意义的价值追问。这使(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主题意蕴深邃,井笼罩着忧郁的情调、弥漫着浓郁的抒情哲学意味,深化着我们的审美感受,

除了宝玉和黛玉震颤人心的爱情与生命故事带给我们悲剧美的无穷享受,(红楼梦)中女性的悲剧群像也令我们在深刻的感叹中沉迷其中,并为群美毁灭的悲歌叹惋不已。鲁迅曾一语中的地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一,<红楼梦)中女性的悲剧是作者倾力描绘的社会生活的重大悲剧。在“干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楼人生中,曹雪芹向我们展现了一出出惨烈的女性悲剧。无论是美丽的贵族女子如元春、黛玉、宝钗,还是俊俏的丫環仆人如鸳鸯、晴雯、金钏,还是在主子与仆人之间的平儿、香菱。甚或是概念上远寓红尘者的妙玉。她们或者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或者是封建丑恶的家族政治和经济文化势力排斥、吞咽的对象,她们的人生无一不是以悲剧收场,无一能逃脱红消香断、花残春尽的悲惨结局。作者统统把她们归结到“薄命司”中,伴着她们由秋流到冬、由春流到夏的眼泪,在强烈的悲剧审美申,我们的内心掀起了对丑恶没落的社会制度的满腔愤慨,正是那个罪恶的社会制度不能容纳这些“清纯如水做的女儿们”艳丽、鲜活的美好生命及其理想追求。

作为最能焕发民族文化光彩、最能张扬人性的巨著,(红楼梦)是由无数上述的具体综合起来升华为诗化小说和优秀艺术的。当我们用艺术的心灵去拥抱它,当我们在如痴如醉、如梦如晤的高峰体验和无尽沉静的心灵冥思中品鉴她诗性世界之时,便是在感受(红楼梦)“悲凉之雾,遍披华林”(鲁迅语)的意境,也是在“大哉红楼梦,浩荡若巨川”(冯其庸语)的人生和文化体验中做审美的遨游了。这是一部难解其味的书,其中的诗性魅力应是普通欣赏者着重体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红楼梦》读后感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冯其庸的论文
冯其庸的序跋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十年一觉迷考据 赢得红楼梦魇名
于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