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悲凉为祈愿 寄神奇于笔端

2010-06-28滕桂华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2期
关键词:岑参艺术特色

滕桂华

摘要:本文从内容情感与艺术形式两方面对岑参的送别诗进行分析和棵讨,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向更深层次挖掘,把一个有情有又有才有智的岑参,把一个融合阴柔之荚与阳刚之气的诗人岑参呈现在读者面前。

关键词:岑参;送别诗;艺术特色

盛唐杰出的诗人岑参一生留下大量诗歌作品,其中以送别诗的数量最多,占他留存是个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在《唐宋诗举要》中沈德潜先生就曾称赞岑参的送别诗:“起法磊磊落落,送别之作,应以嘉州为则。”这些送别诗不仅是诗人真性情的流露。也是人性美的展现,同时在体裁内容上又丰富多彩,富有特色,本文就试从内容情感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对岑参送别诗的艺术特色加以具体探讨。

岑参的送别诗总是充满一种昂扬乐观的精神,一反传统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绪,更多的是洋溢着生命的热情和乐观,诗人以行云流水之笔,将离别的忧伤化解为对未来的展望。而送别的场景和意境又构成了一副副隽永的画面。

岑参送别诗中为得意者送行的诗篇,自不必说充满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期待,他在诗中描写友人所往之地的风土人情、特产古迹,并设想了友人的旅途生活。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如《送张子尉南海》: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江雨,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这首五言诗就提到被送之人张子所赴之地南海的风物,以此地的优美传说给人以无限遐想:不仅海上常会出现海市蜃楼的美景,而且在乡里还有眼能泣珠的“鲛人”。“海暗三江雨,花明五岭春”写出了南海一带多雨的气候特点和花开满山野的秀丽景色。最后劝慰朋友不要因为南海盛产珠、玑、象牙、犀革等珍奇之物而守不住清贫的生活改变自己的操守,嘱咐友人要保持清廉的节操,“首嘉其孝,终规以廉,而中二联则俱切南海,格律谨严。

再如《送江陵泉少府赴任便呈卫荆州》:

神仙吏姓梅,人吏待君来。

渭北草新出。江南花已开。

城边宋玉宅,峡口楚王台。

不畏无知己。荆州甚爱才。

诗中把泉少府比喻为西汉曾作过南昌尉后传为仙的梅福,江陵百姓和官吏都在翘首以待他的到来,这里恐怕有些美化泉少府,是送别时的客套话。接着指出江南与渭北在气候上的差异以及江陵的古迹“宋玉宅”、“楚王台”。结尾用乐观开朗的精神宽慰友人、鼓励友人,在慰藉中寄予希望,给朋友满怀信心和力量,“不侵无知已,荆州甚爱才”。与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有异曲同工之妙,是盛唐诗人的乐观豪情品质在送别诗中的体现。

而为失意者送行的诗歌尽管开篇调子有些低沉,诗人和失意者一起哀怨忧伤,但想到今后的路还长,机会还很多,想到他们所往之地的美好景色,到诗歌的结尾处,这种哀怨忧伤就已被化解,变为对他们的鼓励和劝慰,如(送严维下第还江东):

勿叹今不第,似君殊未迟。

且归沧州去,相送青门时。

望乌指乡远,问人愁路疑。

严于滩复在,谢公文可追。

江皋如有信,莫不寄新诗。

严维天宝年间曾去长安应试,结果落第还江东,岑参写了这首诗送给他,落第之人都是失意之人,岑参同情他们,但又在诗中安慰鼓励他们要振作。

又如(送王大昌龄赴江宁)一诗,由于王昌龄谪官江宁丞,两人又是忘年交,诗篇一开始在送别对饮闷酒之时,就渲染了送别的悲伤气氛和两人抑郁的心情:“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自首徒攻文,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但岑参不是一味地“黯然”,在低沉的氛围中诗人最后笔锋一转而为旅途情趣及勉励之辞:“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于是,满天愁云至此一扫而尽,结尾写道:“潜虬且深蟠,黄鸽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鼓励朋友随遇而安多有新诗,慰藉他保重身体,隐居待时,对生活充满憧憬,对人生的坎坷始终抱着可以改变的希望。整首诗叙情说理结合,“先用悲词,后作慰语,布局既整,意亦周至”10,不失盛唐诗人的昂扬本色。

西北辽阔的异域风光和无数次的分别场面也锻造了诗人高旷的胸襟。使他的西域送别诗更加富有激情和勇往直前的乐观精神,并且给我们展示出一副副富有异域情调的边地风光。岑参的名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一副生动的“雪中送友图”,(唐风定)评此诗:“细秀袅娜,绝不一味纵笔,乃见烟波”。(唐贤清雅集)中评价此诗曰:“看他如此杂健,其中起伏转折一丝不乱,可谓刚健含婀娜。””“刚健含婀娜,贴切地诠释了岑参送别诗具有图画美的意境,刚健的盛唐豪情与婀娜的朋友离情结合在一起,才能谱写出感人的真挚篇章。”

从体裁来看,岑参的送别诗体裁多样,创作数量最多的是近体五言律诗,古体诗也有近四十首,另外还有七首杂言诗以及为数不多的绝句。其七言歌行体自立新题,抒写实事,富于创新精神,首开“元白”新乐府之先河;五言古体则语言简洁质朴。风格自然清新;同时善于向民歌学习,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表现情感。

首先,岑参送别诗中成就最高的是七言歌行体诗,集中体现于他的西域送别诗中。七言歌行这一形式在边塞题材中并不少见,然而,几乎所有的魏晋六朝边塞诗以及大部分唐代边塞诗都是沿用乐府旧题之作,其间固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依题敷衍古义的本身不能不限制表达的程度。在岑参的西域送别诗中,却没有一首沿用乐府旧题之作,而是根据不同的表现内容,另拟新题,即事名篇,像其西域送别诗中最出色的歌行除(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之外,还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火山云歌送别)等,这些作品,皆与其所拟之题名副其实地构成对眼前所见与心中所感的直接表述。值得注意的是,从岑参这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的写作时间看,显然与杜甫、元结的乐府诗一样成为元、白新乐府之先河。另,他的这些七言歌行用韵灵活多变,韵调与诗歌的内容十分协调。如(走马川)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换,节奏急促,变化灵活,与慷慨激昂的感情、克敌制胜的乐观精神和谐统一,给人以突兀不凡的感觉;而(白雪歇)和《轮台歌)则是两句一换韵,最后四句才以一韵结束,节奏更紧凑,风格更明快,这样一来就打破了长诗双句用韵、一韵到底或很少换韵的旧的格局;在节奏方面,或则轻快,或则急促有力,韵律的变化使诗歌在节奏、旋律上更具特色。

其次,岑参的五言送别诗语言则比较简洁质朴、适合于表现和友人之间朴素真挚的情感,风格自然清新,正如他在自己诗歌中所提到的“看君谋智若有神,爱君词句皆清新。澄湖万顷深见底,清水一片光照人”((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虽非作者自诩,但也可见出它对“清新”诗风的推崇,岑参虽“遭览史籍”但在他的送别诗中却并不怎么用典,尤

其是五言诗,明白易懂,自然晓畅。当然他追求清新自然之美,并非不讲究艺术加工与提炼,岑参在他的五言送别诗中也非常讲究语言的提炼和意境的构建。如:

漠遁春山冷,林交宴席寒((醴泉东漠进程皓元镜微入蜀))

雨气醒别酒,城阴低暮曛(<进薛撸擢第归河东))

江楼黑塞雨,山郭冷秋云((风翔府行军进程使君赴咸州))

弓抱关西月,旗翻渭北风((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克渭北节度使))从以上各例中就能看出岑参的炼字技巧,其中“逼”、“交”、“低”、“黑”、“冷”、“抱”、“翻”等词的运用极见功力,又如:

乌向望中灭,南侵晴处飞(<南楼送卫凭))

逆旅悲寒蝉,客梦惊飞鸿(<送王著赴淮西幕府作))

湖烟冷吴门,淮月街楚山((送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

夜深露湿簟,月出风惊蝉(<送永寿王赞府逶归县))

由这些送别诗中的景语描写就能看出诗人高超的造境之才,以”雨”、“寒蝉”、‘飞鸿”、“夜露”、山“月”等暗示出离别的暗淡凄凉,诗人面对分别时的景物,心灵却已沉人离别的忧伤,使自然环境在人的精神力量作用下对象化、人格化、艺术化了。

再次,岑参善于运用多变灵活的杂言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尤其是七言诗短句的使用就兼有词的表现力和音律上的节奏美,也体现出他对民歌的借鉴学习。如(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花门南,燕支北,张掖城头碛云黑,送君一去天外忆。”用短句点出张献心将经过的地点,令人感受到此行的漫长,体现出一种空间感。<西亭子送李司马):“为君题,惜解携;草萋萋,没马蹄,”七言古诗以短句结尾,颇有新意,(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曰:“忽着短句,峭拔足奇。”m在‘点笔操纸为君题”之后紧接“为君题,惜解携”,妙用頂针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临别时内心的酸楚。这种三字句和七字句交错出现的形式以及顶针手法的运用又深受民歌的滋养,这些民歌手法在岑参送别诗中的创造性运用,使他的诗歌语言除了质朴和奇丽兼有的主要特点外,还有自然明快、通俗流畅的一面。另岑参的送别诗中还喜欢使用复沓的手法来抒情写景,如:“黎阳城南雪正飞,黎阳渡头人未归,“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这些诗中往往有几个字反复出现,灵活多变,构成回环往复的音节,如V敷水歌):“昔时流水至今流,万事皆逐东流去。此水东流无尽期,水声还似旧来时”、(秦筝歌)、(胡笳歌)都是采用这种手法,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岑参送别诗中这些手法的运用明显受到了民歌的影响,但要比民歌精致细腻得多,使他的一些诗流动活脱,绝去雕饰,好似任意挥洒,不甚炼饰,十分通俗明白,平易自然,且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

总之,无论是从内容情感还是从艺术形式上来看。岑参的送别诗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诗人的精神是昂扬乐观的,而他笔下的诗作又是变化多端的。岑参以诗人的敏感捕捉客观景物和现实生活中那些奇丽新鲜的东西,注入主观的感情,染上理想的色彩,使得他的诗奇逸而不失真实,朴实而富有韵致,而写真景抒真情,语言浅近、朴实,而韵致深远,也正是岑参送别诗的主要特点。

猜你喜欢

岑参艺术特色
山房春事(其二)
一时之辱成就了岑参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凉州月
又恨又爱是岑参
又爱又恨是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