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陵墓入口处的故事
2010-06-25倪方六
■ 倪方六
地宫,是帝王棺椁(榇宫)放置之处,属陵地最核心最神秘的地方。在榇宫校准方位,置于宝位上后,地宫永久封死就进入倒计时了。这时候,继大位的新帝王敬视永安于石床之上的先帝,随即与执灯引路的太监、钦点重臣撤出。封陵工匠用特有的“7”字形工具(俗称“拐钉钥匙”),启动石门后的“自来石”,永久封死地宫。地宫入口处,则用砖石砌好,有的用铁水铸牢,外表进行伪饰,不得留下任何标记。为了让帝陵地宫内的秘密永远埋在地下,无人知晓,从事这最后一道工序者,早期往往只有一条路——死!
地宫入口的设置充满了智慧,能否让陵主不被外人侵扰,凭的就是工匠智慧的高低。不论是考古专家,还是盗墓贼,寻找地宫入口是挖掘陵墓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成功进入陵墓,必须寻找到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而寻找帝王陵寝地宫入口,也充满了智慧和巧合。用唯心观来说,甚至有一种天意,富有戏剧性。
清朝三帝陵被盗时,地宫入口几乎很轻易就让找到了,因为得到了“高人”指点。1928年,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盗挖清东陵时,以“防匪护陵”为名接近清东陵。1928年6月,孙即与手下“高参”梁朗先、谭温江等密谋盗陵事宜,目标首选慈禧的清东陵、乾隆的裕陵、康熙的景陵。这三座陵主在清朝帝王中在位时间长,权力影响大,墓中陪葬品丰富。7月1日深夜,孙让部队带着兵器、炸药和盗陵工具,悄悄进入陵区。而开始盗挖前,孙首先想到怎么找到地宫入口,梁朗先出点子,派人寻找流存于坊间的陵寝“葬宝图”,另一方面寻找“高人”,也就是地宫入口的知情者。当时,陵区周围住有不少守陵人和修陵工匠的后代。终于,通过两个守陵人打听到了一个名叫苏必脱林的人可能知晓。苏必脱林当年参与了慈禧安葬全过程,正是孙殿英希望找的人。
1928年7月8日,苏必脱林从家中被带到慈禧陵前。慈禧陵有隆恩殿、明楼、宝城等多个建筑组成,在威逼利诱下,苏必脱林指点了慈禧陵地宫入口处:明楼旁侧琉璃照壁下面。掘陵官兵怎么也没有想到,如此重要设施,竟然就在大家都可以看到,却都不会往上面想的地方。果然,士兵很快就挖到金刚墙,士兵用炸药将金刚墙强行炸开进入地宫。孙殿英当时分3路人马,对3座陵同时动手,并要求在3天之内完成。后两路掘陵士兵,根据清帝陵寝在构建上的一致,也从所在明楼的照壁处入手,结果裕陵、景陵地宫的入口也顺利被找到,盗陵取得成功。这些帝王生前绝对没想到,自己精心修建的陵墓会如此容易让一个军阀给掘开了。而让苏必脱林没有想到的是,孙殿英在完成3座清陵的盗掘后,将他这个“高人”拉到一条掘陵留下的深沟边枪毙了。
明、清帝王陵寝规制相对一致。地宫的封土(民间所说的“坟头”)上都砌有砖城,用宝城宝顶形式;前方则筑有明楼,构成陵墓核心区。正常情况下,如果宝城下确是地宫所在,那么在宝城与明楼之间,必有地宫通道,而入口处一般在明楼附近。慈禧陵、裕陵、景陵的入口孙殿英能轻松找到,就是这么回事。但也不一定,否则如此规律对盗墓贼来说就太简单了。朱元璋在南京的孝陵,地宫的入口在明楼东侧十几米远处,与清帝陵的地宫入口位置不同。20世纪末经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院的专家探测,不只找到了宝顶地下一个面积达数千平方米的建筑空间,而且还发现了进入地宫、长达百米的通道。目前游人到孝陵陵区可以发现,有一处墙体开裂,下沉错位,那里就是孝陵地宫的入口处。
发掘明定陵时,考古人员寻找地宫入口费了好大力气,不像慈禧的陵墓那样可以找到苏必脱林这样的知情者,民间传下来的秘谱也不可信。当时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吴晗和夏鼐都是其成员。杨仕、岳南合著的《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对定陵发掘经过有比较全面的记述。当时,考古队队长是目前仍健在的考古专家赵其昌,他在长陵转了3天,打了几个探眼,也没有找到地宫入口的踪迹,后来决定试掘朱棣儿子朱高炽的献陵。为何转向献陵?一是因为其规模小,二是地宫入口可能好找。据推测在明楼下应有通道直达宝城下的地宫,但找了半个月,甚至派人到监狱中与被抓的盗墓贼接触,希望得到蛛丝马迹,也没有找到。
吴晗和夏鼐转而决定试掘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放弃献陵。吴晗是明史专家,他觉得朱翊钧在位长达48年,生前陵已建好,定陵更有代表性,地面建筑完整,发掘的考古意义更大。1956年5月19日,考古人员挖了第一铲土,定陵成了中国第一座被官方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寝。但寻找定陵地宫入口却颇曲折。开挖很顺利,不久就发现了写了“隧道门”的石条,顺着这条“隧道”挖了一个多月,竟然断了。有专家认为那石块是过去帝王陵中常用的“迷路石”,建议从明楼往下直挖,这样就能挖到地宫了。考古队于是顺着探沟继续挖,在9月2日这天找到传说中的“指路石”,上写有“此石到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有了“指路石”,找到金刚墙就快了。
“指路石”是工匠偷偷埋下的标记。一般情况下,陵造好后帝王不可能立即就死,于是就得把陵封上,有时先葬入皇后了,也要封上。但时间一长封口就不容易找到,如定陵是万历十八年建好的,朱翊钧在30年后才死,工匠自然要留下“标记”,为将来帝王死后顺利打开,及时下葬,工匠就做了手脚,埋下“指路石”图方便。如果要说“高人”,这些留下“指路石”的才是。“指路石”也给后人掘陵大大提供了方便。在寻找定陵地宫入口、发现“指路石”之前,出现了好多至今仍让人觉得奇怪的“天象”:李自成、多尔衮当年都没有摧毁的明楼上的坐兽,竟然让雷劈掉了;一守陵人被雷劈死了;当地一个村妇“中邪”了,说是鬼魂附体,要打考古人员,抱怨挖陵给当地人带来不幸……朱翊钧动怒了,有人遭了报应。
其实,在考古专家为发掘定陵费脑筋之前,地宫入口在哪儿,当地村民早就知道了。在陵周的外罗城墙上有一处塌陷,早些年被扒开,露出了一个洞,村民到附近打柴放牛时,经常爬进去看究竟,甚至还有小孩进去捉迷藏。更有意思的是,抗战时期当地人还将此洞作为地道,爬进去躲日本鬼子。正式开挖之前赵其昌也发现了这个洞,夏鼐闻讯后进去看过,看到了里面有砖砌的痕迹和门券,估计是地宫的入口。据说,也就是因地宫入口暴露了,最终才下定决心发掘定陵的。后来并未从此处开挖,当时考虑此洞在罗城外,一片荒野,考古安全无法保证。后来证实,此洞的确是进入地宫的第一道门,当年朱翊钧的榇宫就是从这里送入地宫的,随后工匠用城砖堵死,并做了伪装。
帝王陵寝年代越久,地宫入口越难找,这与早期帝王陵寝留下的资料稀缺有关。事实上,不论是哪一朝代,帝王都不会允许地宫入口有一个准确的文字记录留下。早期参与帝王陵寝修建的工匠,往往都要被处死,是第一批殉葬者,更不要说地宫入口的知情者了。
现在地宫的入口已被发现,当地人都知道,乾陵外有一条“羡道”(埏道),经现代考古验证,此处就是通向乾陵地宫的通道。武则天死后第二年,即公元706年5月,重启墓道,她的棺椁就是从这条墓道下葬地宫的,与早她22年入葬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1958年,当地农民修公路缺石料,便到乾陵所在的梁山炸山采石,结果意外炸开了乾陵地宫入口。陕西考古专家闻讯后十分惊讶,及时赶到现场,予以保护。其后两年,陕西专家两次对乾陵进行考古,测得洞井深达17米,探有金刚墙;“羡道”全长63.10米,宽3.90米。
唐陵中的昭陵是很有作为的唐朝第二位皇帝、太宗李世民的陵寝。《长安志图》记载:昭陵“以九峻山山峰下的寝宫为中心点,四周回绕墙垣,四隅建立楼阁,北为玄武门,南为朱雀门,周围12里”。昭陵地宫入口就没有乾陵做得好,史书证实,昭陵早就被盗。据古代盗墓贼留下的资料,昭陵地宫的入口处在昭陵南殿,此处有栈道直通地宫,全长达230米。日前有媒体说德国科学家通过电脑定位找到昭陵地宫入口,我看是噱头,实在不是什么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