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有效性的临床护理研究1)

2010-06-22朱蓓蓓郭秀君周莉莉卞玉花洪燕艳

护理研究 2010年23期
关键词:肛肠尿潴留体征

朱蓓蓓,郭秀君,周莉莉,卞玉花,杜 媛,洪燕艳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有效性的临床护理研究1)

朱蓓蓓,郭秀君,周莉莉,卞玉花,杜 媛,洪燕艳

1)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级课题,编号:Yj200705。

尿潴留(Retention of urine,RU)是指术后6 h内有明显尿意而不能排出或仅能排出点滴尿液者,是肛门和直肠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52%[1],多发生于术后12 h内,亦可发生于术后已排出第1次小便之后,再次发生尿潴留,并持续数日。不仅给病人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还进一步影响创面愈合,

而且是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若不及时处理,会增加病人痛苦,影响疗效,甚至引起膀胱破裂而危及生命。所以如何预防和解除肛门直肠疾病术后尿潴留已成为肛肠科及其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在传统针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较新的基于经络理论的中医疗法。即运用皮肤电刺激取代传统针刺方法治疗术后尿潴留,为术后尿潴留提供一种安全、有效、快速、无创伤、无毒副反应的护理方法,对中医治疗肛肠科术后疾患提出新的思路。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与分组 全部病例均来自2009年1月—10月肛肠中心的肛门病住院病人,共63例,中途退出3例,共计60例。按临床试验1∶1对照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病人术后尿潴留出现的顺序将60例病人随机入组,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治疗组30例中,男21例,女 9例;年龄(43.0±9.6)岁;诊断:混合痔19例,肛痈5例,肛瘘6例;疼痛评分(2.03±1.15)分;术式:混合痔外切内扎术11例,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8例,肛痈切开引流术 5例,肛瘘切开术6例。对照组30例,男 16例,女 14例;年龄(45.0±10.7)岁;诊断:混合痔21例,肛痈4例,肛瘘5例;疼痛评分(2.63±1.42)分;术式:混合痔外切内扎术9例,PPH术12例,肛痈切开引流术4例,肛瘘切开术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癃闭”的诊断标准。西医术后尿潴留诊断标准:若小便在术后8 h内不能排出,膀胱内尿量大于600 mL,出现腹胀难受、排尿困难,即诊断为术后尿潴留[2]。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均为功能性尿潴留,病人年龄18岁~65岁,均采用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手术,术后带镇痛泵,且补液总量<1 000 mL,知情同意,能配合治疗的尿潴留病人。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脑、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及肛肠肿瘤者;泌尿系炎症,术前尿常规白细胞高于正常值;B超提示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残余尿量>50 mL;主诉既往有尿路梗阻、狭窄、畸形病史的病人;妊娠、哺乳期妇女。

1.4 方法

1.4.1 分组及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心理治疗:根据病人的个性特点、社会角色等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谈话内容和方法,并给予恰当的护理。同时以充分理解、关心和同情的态度,与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以消除紧张、忧虑心理,增强自行排尿的信心,同时主动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诱导排尿法,如心理放松、听流水声、热敷下腹部等。治疗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法,选穴:中极、关元、三阴交(双)、阴陵泉(双)4个穴位。定位:按照经穴定位国家标准(GB12346-90)定位,关元位于下腹部,人体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中极位于下腹部,人体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4寸;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处;阴陵泉位于胫骨内侧髁后缘处。电极片:一次性使用电极(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治疗仪:SDZ-Ⅱ型华佗自牌电子治疗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方法:用乙醇棉球擦拭上述穴位,再将电极片贴于其上,将电极输出线一端插入输出插孔中,另一端插入皮肤电极的插孔中,分3组,正极、负极分别连接关元和中极、左侧三阴交和右侧三阴交、左侧阴陵泉和右侧阴陵泉;再将稳压电源输出插头插入仪器,再接通交流电源,选择连续波,输出脉冲强度50 V;最后调节强度,电流强度以病人能够耐受的最大强度为准,将治疗时间定为20 min。

1.4.2 观察指标 疼痛:参考Wong -Banker面部表情量表(FPS-R)0~5描述疼痛量表,非常愉快无疼痛计 0分;有一点疼痛计 1分;轻微疼痛计2分;疼痛较明显计 3分;疼痛较严重计4分;剧烈疼痛,不一定哭泣计5分。排尿时间:即刻排出计0分;30 min内排出计1分;30 min~60 min排出计2分;60 min~120 min排出计3分;>120 min排出计4分;无法排出计 5分。排尿量:尿量>200 mL计0分;尿量100 mL~200 mL计1分;尿量50 mL~100 mL计2分;尿量<50 mL计3分;无法排出计4分。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排尿通畅,排尿后症状及体征消失为0分;排尿较通畅,排尿后症状及体征改善计1分;尿液点滴而出,排尿后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计2分;症状及体征未改善计3分。观察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排尿量以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赋予其相应的分值。

1.4.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癃闭的相关疾病类疗效判定标准制定。临床缓解:疗效指数≥95%,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疗效指数70%~94%,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疗效指数30%~69%。症状、体征有所好转;无效:疗效指数<30%,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计算公式:症状体征分级积分下降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1.4.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或秩和检验,检验水平α=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总体评价(见表 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变化(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变化情况比较(±s) 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变化情况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治疗组 30 12.00±0.00 5.10±2.89 <0.05对照组 30 12.00±0.00 9.96±2.68 >0.05 P>0.05 <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首次排尿时间、排尿量、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首次排尿时间、排尿量、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s) 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首次排尿时间、排尿量、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s) 分

组别 首次排尿时间 首次排尿量 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治疗前 治疗后 P 治疗前 治疗后 P 治疗前 治疗后 P治疗组 5.00±0.002.36±1.49 <0.01 4.00±0.001.53±1.30 <0.01 3.00±0.001.20±0.84 <0.01对照组 5.00±0.004.26±0.98 >0.05 4.00±0.003.30±1.02 >0.05 3.00±0.002.40±0.81 >0.05 P>0.05 <0.01 >0.05 <0.01 >0.05 <0.01

3 讨论

尿潴留属于中医“癃闭”范畴,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和总结临床经验,认为导致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多数因为术中麻醉刺激、术后肛门疼痛、肛门括约肌痉挛、术后肛门填塞敷料与丁字带压迫、精神紧张等反射性引起膀胱颈部及尿道括约肌痉挛而发生排尿障碍[4]。目前有许多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如诱导排尿、耳针耳压疗法、针灸并用疗法、穴位注射、药物疗法、针刺等,其对治疗术后尿潴留起到了一定的疗效。针灸治疗不仅可疏通局部经脉,缓解疼痛,使膀胱气化功能正常,还能调节病人心理情绪,改善肛肠疾病术后盆腔神经功能,增强膀胱平滑肌收缩力,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从而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但是,传统的针灸疗法对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还存在一些不足,如选穴、取穴随意性太大,难以标准化;目前在临床上针灸多选用腹部穴位,如中极、关元、气海等,正常膀胱高度一般不超过耻骨联合,当大量尿潴留时,膀胱过度充盈时膀胱就高出耻骨联合上缘,甚至更高,此时针刺下腹部有刺破膀胱的危险;肛肠疾病术后病人由于伤口疼痛不适,卧床时常辗转反侧,难免在留针时出现断针的可能;艾灸不当有可能造成局部烫伤;针刺毕竟是有创操作,部分病人不易接受,还有个别病人可能晕针或对针灸心存恐惧;护理人员能否进行针刺目前仍是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等,这些都不利于针灸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推广应用。

经皮穴位电刺激除了舒适、易于控制、实现多种治疗策略外,多点的、动态的程序控制,使刺激作用在经络上产生接力式的传导,使独立静态的穴位刺激产生的疗效作用综合起来。采用微弱的电流,通过电极影响,对腰骶部与下腹部穴位进行刺激,可直接刺激膀胱神经及腰骶部神经,使副交感神经、脊髓神经兴奋,引起逼尿肌收缩,括约肌松弛,而引起排尿活动[5]。同时也可致膀胱括约肌兴奋,增强信号传递,使麻醉的膀胱纤维兴奋,从而恢复膀胱括约肌功能[6]。对人体骶部与下腹部的穴位进行刺激,不仅可激发经络之气,提高穴位对机体的调整作用,而且由于腧穴、经络和按摩刺激作用相互协同,可达到快速兴奋膀胱逼尿肌、促进膀胱收缩使小便自通的目的。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是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是否能够广泛使用TEAS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提供依据,扩大了 TEAS在临床的应用范围。但由于本组病例较少,加上个体差异性以及操作者之间的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治疗水平,今后有必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循证经皮穴位电刺激(T EAS)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护理提供更科学的循证依据。

[1] 张东铭.盆底与肛门病学[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0:664.

[2] 沈曲,李峥.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23-225.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0.

[4] 曹桂华.肛门直肠手术后尿潴留的预防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8(2B):423-424.

[5] 吕秀翠,王本兰,刘桂兰.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产后尿潴留[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5,11(4):207.

[6] 刘俐,刘明清,黄启嵩.针刺加艾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9(9):1075 1076.

(本文编辑 张建华)

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 on effectiveness of transcutaneous accupoint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 treat anal diseases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

Zhu Beibei,Guo Xiujun,Zhou Llili,et al
(Nursing College of Nan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Jiangsu 210046 China)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肛肠疾病手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肛肠疾病手术后出现尿潴留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心理放松、听流水声、热敷下腹部等诱导排尿法。[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首次排尿量、排尿时间、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皮穴位电刺激法治疗较为安全。[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肛肠疾病手术后尿潴留,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肛肠疾病;尿潴留;经皮穴位电刺激

R473.6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0.23.017

1009-6493(2010)8B-2102-02

朱蓓蓓,女,硕士在读,学习单位: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郭秀君(通讯作者)、周莉莉、卞玉花、杜媛、洪燕艳工作单位:21000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09-12-26)

猜你喜欢

肛肠尿潴留体征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
中医护理干预肛肠术后患者排便50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针刺联合坐浴治疗老年肛肠术后疼痛5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