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标准体系,保证带电设备使用场所的安全——解读GB/T24612.1-2009《电气设备应用场所的安全要求 第1部分:总则》
2010-06-21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曾雁鸿
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 曾雁鸿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项雅丽 马桂芬
目前我国电气设备的安全标准体系,由基础安全标准和产品安全标准构成。现有标准体系中,有关安全方面的措施和防护,多是针对电气设备本身而言。实际生产与作业中,安全用电的组织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用电的管理机构,需要由有经验和资质的电气专业人员构成,建立资质考核制度;二是制定和完善安全用电的规章,包括安全工作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要求电气专业人员或相关人员掌握;三是组织安全用电的教育宣传和知识培训;四是进行安全用电检查,需要电气从业人员熟悉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状况、保安电源和非电性质的保安措施、反事故措施、现场分析及事故处理等。因此在标准层面上,从人员安全的角度,针对带电设备使用场所(在通电状态或未通电状态下)存在的可能由于疏忽、意外接触、或设备故障造成对工作场所中人员的造成伤害、潜在的电气风险等,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规定,应完善和扩展电气安全标准体系。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11月发布了GB/T 24612. 1-2009《电气设备应用场所的安全要求 第1部分:总则》。该标准是基于我国电气安全技术自主制定的国家标准。它针对电气设备按照设计要求(包括安全要求)制造后,在使用场所应用时仍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特别是裸露的带电部件或电路部件对设备所在场所工作的人员仍可能发生电击危害,规定了电气设备应用场所相关人员应该遵循的基本安全要求。该标准针对电气设备用电场所事故隐患,从场所人员安全的角度,根据电气设备的危害机理、安全防护特性,规定了必要的设备安全防护措施和相关的防护程序,从而对场所设备使用人员或其他人员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危险和伤害;同时提高电气产品使用的组织和人员的安全意识,保障安全用电管理,实现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标准,现将该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归纳如下。
一、有关的基本概念
标准的术语,是在专业领域中进行技术交流的通用性概念。GB/T 24612.1中,给出了有关电气设备应用场所中的一些特定术语:
——专业人员 skilled person,受过专业教育并具备经验,有能力识别风险并能够避免电气危险的人员;
——受过培训的人员(电气)instructed person(electrically),在熟练电气技术人员建议或监督下,有能力识别风险并能够避免电气危险的人员;
——非专业人员 unskilled person,既不是专业人员,也没受过初级训练的人员;
——电气安全工作条件 electrically safe work condition,在导体或导电部件的安装处或其附近,带电部件被隔离,锁定和标识在规定状态,经测试确保现场没有电压并且按规定接地的一种状态;
——限制接近范围 limited approach boundary,对接近裸露带电部件距离的限制,在该距离内存在电击危险;
——有电部件 energized part,与电压源有电气连接的或有电压源的部件。
——带电部件 live parts,有电的导电部件。
二、标准明确规定了对电气设备应用场所的安全负有责任的组织的责任以及和人员的关系
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责任规定,组织/机构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主要行政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此标准中明确规定必须有能对电气设备应用场所的安全要求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责任人),即是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如果该场所有多个组织进行管理也必须指定一个作为责任人,这一责任人同时承担对进入该场所的外来人员的安全方面的告知责任。上述工作应在程序以及文件中加以规定,由此明确了组织应制定电气安全工作准则或制定更为详细的要求作为基本制度。
三、规定了面对电气危害风险的人员的分类管理及其培训内容
GB/T 24612.1要求对有可能操作裸露的带电部件或电路部件和在其附近工作的人员应按照专业人员、受过培训的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分为三类,并针对不同类别的人员进行培训,所有相关人员按照有关要求取得许可后方能执行相应的任务。标准通过术语定义对于上述三种人员的划分给出了界定,并在第6章培训的管理中,对培训内容给出了明确的规定。标准要求对面临电气危害风险(这些风险指未被相应的电气装置降低到安全程度)的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是与安全相关的工作准则和程序要求方面,使其理解与电气相关的特有危害,并充分了解和确定电气危害与可能的损伤之间的关系。
根据国家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规定,针对安全事故,要求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标准规定了电气环境事故应急程序中的培训内容,要求对在裸露带电部件或电路部件处或其附近工作的人员进行掌握解救受害人的培训,应定期对人员进行第一时间救援和应急方法的培训。
对电气设备应用场所培训环境应结合人员所面临的实际风险来确定,分为室内培训或工作现场培训,或二者的综合形式。
四、详解了电气安全程序和与电气安全有关的工作程序
标准中明确规定:“组织应实施所有用以指导与电压、能量等级和电路条件相适应的电气安全程序”。要求对经常在受电气影响的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具备安全意识和自我约束,要清楚了解与工作相关的电气危险、正确的工作步骤、特殊预防措施、能源的控制及个人防护所需的材料等;应建立电气安全程序,规定人员的必要自律措施,包括规定安全工作的原则和安全控制程序。标准具体给出了电气安全程序的原则、控制、内容、电气危险/风险评估程序,并按“重复或相似的工作任务”以及“常规工作”的分类规定了安全方面的工作程序。
针对某些具有复杂性或具有特殊危险性的工作任务或预期有关人员将会无法识别并避免的工作中的危险的情况,标准指出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讨论和处置。
五、针对导电体或电路部件处或附近工作安全做出了具体规定
标准的第8章提出了“带电部件的安全工作条件”和“带电部件的不安全工作条件”中不同的安全工作准则和与相关的电气危险性质与安全程度相适应的要求。规定人员在带电部件处或附近工作之前,首先要使面临的带电导体处于一个电气安全工作条件,否则,仅允许专业人员在未处于电气安全工作条件下的电导体或电路部件处或附近工作。
标准对在带电的或可能通电的裸露导体和电路部件处或附近工作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包括:用锁定/标识装置进行保护或适当的规定(如各种工作区边界的限制、隔离、人员资格、使用绝缘防护用品和工具等)。
同时强调:
(1)要进行电气危险分析,包括电击危险分析:应确定操作人员所面临的电压、操作界限要求及必要的保护装置等;电弧危险分析:应确定“电弧保护范围”,以及在“电弧保护范围”内工作的人员所使用的人体保护装置,以保护操作人员免受电弧的损伤。
(2)规定电气工作许可证(持证上岗)的制度。若带电部件未处于电气安全工作条件下,则所进行的工作应视为带电的电气工作,只有具有书面许可证的专业人员才能进行。标准明确禁止非专业人员进入规定仅让专业人员进出的地方。
(3)提出安全互锁以及将人员与各种危险电压隔开的具体要求。如规定工作人员应与工作电压在电压限值或以上带电部件绝缘或隔离开;工作人员徒手进行相线工作时,应与其它导电物体隔离开来;任务完成后电气设备安全互锁系统应回归到其工作状态等具体规定。
六、对电气设备的应用要求作出了规定
电气设备在断电状态下操作时,其安全措施应符合GB/T24612. 2-2009《电气设备应用场所的安全要求 第2部分 断电操作的安全措施》的规定。
标准还对其它电气设备如固定的测试仪器、设备及附件应根据其所面临的工作环境及其使用方式进行设计,应能根据其连接的电路和设备调整额定值。标准也对便携式电气设备的设计、操作、检查、故障、匹配、安全连接等安全要求也作出了规定。
GB/T 24612.1-2009 通过上述技术要求,为电气设备应用场所人员的安全环境提出了技术解决方案。GB/T24612.1-2009 的发布与实施,从标准层面提出的技术措施,解决了安全用电组织措施中的相关要求,营造了电气场所的安全环境,以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满足我国电气从业人员在电气设备场所中,避免伤害,保障人身安全的基本需要,同时支撑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