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精细而高效
2010-06-19易传斌
◎/易传斌
高效课堂,就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发挥教师潜能,激发学生思维,让课堂产生最佳效益,让学生学到最多知识,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入一种和谐境界。教师教得自信,教得幸福,教有作为;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有成效。要保证课堂高效,就必须加强课堂精细化管理。课堂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纳入到能够影响师生课堂效率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从个体备课到集体创新,夯实高效课堂创建基础
创新性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照教育教学理论,在备课中领悟教材编辑和课程专家的意图,让自己的课堂设计达到最优,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得到最好的发展。现实中一般教师很难做到这点,为弥补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学校应鼓励教师发扬团队精神,强化协作意识,进行创新性集体备课,给教师提供探究教法、砥砺思想、共同成长的交流平台。
规范管理要到位。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规范要求和评价制度,例如《集体备课管理细则》《教研组长管理制度》《优质教案评选办法》等等,调动全体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为集体备课的健康开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校长和教学领导深入备课组,亲自参与集体备课讨论,及时发现并解决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过程监控要到位。教务处将集体备课纳入教学计划之中,进行通盘安排。教研组长或年级主任拟定出详细的备课提纲,将课题、时间、地点、主备人、参与教师、重点讨论解决的问题、需要准备的材料提前通知参与教师,让参与集体备课的每一个成员有备而来,做到心中有“纲”,胸中有“书”,脑中有“法”,交流有“问”,避免集中交流流于形式,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程序运作要到位。一般来讲集体备课应该遵循下列程序:个人钻研——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交流思路。依据上述程序形成共案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案进行二次修改,反复磨合,直到满意为止。
互动交流要到位。“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新的多元的思想。”集体备课的核心价值在于求同存异,解决问题,探究教学真谛。集中交流时,可以围绕主备人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进行讨论,随时补充、完善,也可以就大家提出的疑问进行探讨。
反思提高要到位。集体讨论结束后,参与者结合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的学案作深入地推敲、斟酌,进行必要地增删,融入个人的特色,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在推行过程中,除按教学常规管理进行督查落实外,关键在实效上做文章。学校可采用优质教案评比的办法,激励教师在教案设计上不断创新,从而形成以“集体为主导,教师为主体,活动为主线,发展为宗旨”的新型高效课堂备课体系。
从一般管理到全程关注,打造高效课堂运作平台
常规教学管理往往注重约束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细节关注很少。这种管理不能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因此,着力构建符合高效课堂的运作平台,必须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授课艺术为突破口。
宏观上,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新课标为中心,构建对话课堂。其基本形式是:“师生质疑——学生探究——课堂交流——拓展创新”。这种模式让学生有了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与能力,促进了个性发展。以“智慧”和“生成”为基本点,构建智慧课堂。“智慧”是针对教师的课堂机智而言的,课堂是静态的物质存在,因为有了学生才焕发出无限生机。“生成”是针对学生课堂活动而言的,课堂上学生积累的知识,在思维碰撞中能否有所生成,有所拓展,有所体会,那就看“生成”这个基本点能否被智慧的火花点燃。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做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学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关键,它可以通过领导看课、听课,教师听课、评课,学生评教等过程来完成。
微观上,抓好课堂调控。利用时间调控情绪。用好两个2分钟。课前2分钟,教师到教室门口候课,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提高注意力;课堂最后2分钟教师在课堂上个别答疑,不给学生遗留问题。把握师生互动时间,实行“师生互动对半”制,一堂课教师讲课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最佳状态。利用内容调控容量,课堂容量过大,学生会因获得的信息过多,囫囵吞枣,吃夹生饭,最终导致消极倦怠,失去学习兴趣;课堂容量过小,学生“吃不饱”,时间一长,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利用习惯调控行为。高效的教学行为是质量的保证,良好的教学习惯是成功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必须做到情绪激昂饱满,用语规范有趣,板书新颖醒目。利用反馈调控效果,密切关注师生课内合作和课后反映。
只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关注高效课堂的构建,才能促进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总结,促进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促进教师掌握学科的教育现象,形成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课堂高效教学之路。
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构建高效课堂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的,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高效课堂的评估也应该从单一分数评价走向多元的综合评价。
专家评价课堂。学校根据高效课堂管理的需要,选聘校内各学科的业务骨干组成课堂评估督查小组,不定时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评估小组每次评课不仅要有记载,而且要对所督查课堂依照学校《课堂评估细则》分等定级,结果作为年终学校考核教师的主要依据。
学生评价课堂。把高效课堂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正如给孩子买双新鞋子究竟合不合脚,有发言权的不是家长,应该是穿鞋子的孩子。课堂内容的深浅、课堂教学的方式、课堂技巧的设计是否合适,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学校教师聘任过程中,广泛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意见,把学生反馈的信息作为教师聘任的依据。教务处每学期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评教评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量化评估,评出A、B、C三个等级,结果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依据。通过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课堂教学,这种评价虽然是终端显示,但也不乏体现教师的课堂综合素质。
教师反思课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新的课程理念把教师本身视为课程资源,提倡为教师的发展而教育。自我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师每节课后必须有教学反思这一环节,通过反思明确得失,扬长避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校每学期要开展教学反思论文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升华为科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