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

2010-06-18李双全

关键词:风蚀荒漠化山西省

李双全

(山西省林业勘测设计院,山西太原 030002)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

李双全

(山西省林业勘测设计院,山西太原 030002)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严重威胁。山西省是全国荒漠化监测与防治地区之一,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耕地减少、质量下降,草地退化,影响着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气候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防治土地荒漠化要坚持植被建设与工程建设、防治保护与开发利用、传统治理与科技创新、国家投入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战略思路,通过建设生态体系、工程体系、产业体系、保障体系,分片治理、分步实施。

土地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山西省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指出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干燥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1],这个定义首先明确了荒漠化本身就是一个土地退化的过程,因而荒漠化土地就是退化的土地,是指土地的植物量减少,土地载畜能力下降,农作物单位产量降低,土地生产力丧失,从而使人类获得生存机会减少的土地[1]。

荒漠化这个术语是1949年第一次由法国科学家采用,1977年联合国召开荒漠化问题会议正式作为一个环境问题被提出,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将荒漠化列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2],《公约》的前言中指出 “它是全球范围内的问题”[3]。有关研究表明,目前全世界大约1/4的土地已经荒漠化,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亿人口,还在继续扩大[4]。荒漠化不仅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已经影响到一些地区人民的生存,为此,荒漠化已经作为 “保护土地,为了我们的生存[1]”的一个严峻问题列入 “21世纪议程”。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的国家之一,据第三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5],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3.6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8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498个县 (旗、市)。土地荒漠化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整治的首要问题。

山西省是全国荒漠化监测和防治重点地区之一,荒漠化面积占70%以上[2],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威胁着我省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时了解和掌握全省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并采取相应的举措加以防治,保护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对实现山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现状

1.1 土地荒漠化现状分析

1.1.1 土地荒漠化总量

根据山西省荒漠化土地监测资料①,山西省荒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北部,包括晋西黄土丘陵区、晋西北高原和中部盆地。行政区划上涉及6市39县 (市、区)②,土地总面积218.50万hm2,其中荒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2.77万hm2,占到74.5%。实际上,山西省土地荒漠化面积大于监测数据,因为依据国家划定的监测范围,未能包含右玉、平鲁、神池、五寨等重风蚀区和隰县、大宁、汾西等严重水土流失区。

1.1.2 土地荒漠化类型

山西土地荒漠化类型多样,按荒漠化发生的动力划分,主要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盐渍化三种类型,其中以风蚀荒漠化为主。风蚀荒漠化土地83.38万hm2,水蚀荒漠化土地58.78 hm2,盐渍化土地20.62 hm2,分别占荒漠化总面积的51.2%、36.1%和12.7%。

按荒漠化发生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有退化耕地98.89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3.6%;退化林地33.09万hm2,占林地总面积的58.2%;退化草地29.12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84.5%。耕地退化最为严重 (表1)。

按荒漠化发展的严重程度划分 (表2),有重度、极重度荒漠化土地7.20万hm2和0.57万hm2,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4.4%和0.3%;中度荒漠化土地38.52万hm2,占23.7%;轻度荒漠化土地116.49万hm2,占 71.6%。山西土地荒漠化以轻度为主,重度、极重度荒漠化比例明显低于全国水平38.7%[5]。

总体上,山西土地荒漠化以耕地轻度风蚀为主。

表1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面积及构成/万hm2,%Table 1 Shanxi land desertification area and composition/104hm2,%

表2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面积及构成/万hm2,%Table 2 Shanxi land desertification area and composition/104hm2,%

进一步分析,利用方式不同的土地,发生荒漠化的类型和程度不同。从荒漠化类型看,耕地以风蚀荒漠化为主,占耕地荒漠化总面积的70.7%;林地和草地以水蚀为主,分别占69.7%和86.9%。从荒漠化程度看,耕地主要是轻度荒漠化,占90.5%;林地轻度与中度接近,分别占47.4%和41.9%,中度及以上占52.6%;草地以中度为主,占50.0%。概况起来,耕地主要是轻度风蚀,林草地以中度及以上水蚀为主。侵蚀的类型、程度不同,采取的防治措施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1.2 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分析

1.2.1 荒漠化总量动态变化

全省荒漠化监测结果表明,1999年监测面积221.9万 hm2,荒漠化土地164.3万 hm2,占74.04%,2004年监测面积218.5万hm2,荒漠化土地162.8万 hm2,占74.51%,土地荒漠化呈扩展态势。5年间荒漠化耕地净增加 10.6万hm2,增长了13.4%,耕地退化扩展严重;林草地退化面积分别增加8.5万hm2、10.2万 hm2,但退化比例降低了12.2%、12.4%;未利用土地面积净减少30.7万hm2。这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成就。

1.2.2 荒漠化程度动态变化

2004年与1999年相比,轻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73.3万hm2、增长169.7%;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53.0万hm2、减少57.9%;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 17.5万 hm2、减少了70.9%;极重度荒漠化面积减少4.3万hm2、减少87.8%。

1.2.3 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

与1999年相比,风蚀荒漠化增长0.35%,水蚀荒漠化减少0.42%,盐渍化增长0.07%。

从以上分析可知,山西省土地退化主要是耕地,表现在退化比例大、扩展速度快,因此,要特别加强沙化治理。林草地由于近年来启动实施了一批林草植被建设重大工程,如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太行山绿化等相关的工程项目,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综合分析,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的重点是耕地,难点是林草地。保护耕地,建设耕地,是山西省荒漠化防治工作的重点。

2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成因分析

荒漠化的成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其中北方气候干旱及山西易侵蚀的地形地貌、植被稀疏是荒漠化发展的基本背景条件,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对荒漠化的发生起了加速、促进作用。

2.1 气候、水文因素

降水、大风都是影响土地荒漠化的基本气候因素。山西土地荒漠化监测区属半干旱中纬度大陆性气候区,干旱、大风及降水分布集中是本区域的气候特点。晋西黄土丘陵区降雨年内季节分布不均,约有75%~80%的雨水集中在6~9月份[6],常出现高强度、短历时的大暴雨,形成径流,冲刷坡面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地表径流冲走表层土粒,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甚至冲刷破坏土壤及其母质,形成切入地表以下的沟壑。晋西北高原多年平均降水量380~440 mm[6],冬春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春季地面气温回升迅速,加上气旋活跃、过境频繁,地表极易形成大风和沙尘天气。这一季节也正是降水稀少、植被盖度小、农田休闲裸露的时期,这为风蚀沙化提供了极有利条件,土壤表层大量富含营养物质的细微颗粒被风刮走,导致表层粗化,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衰退。

2.2 地质、地貌因素

晋西北地区属于沙黄土带和潜在沙漠化发生范围[7],地形呈起伏和缓的覆沙黄土丘陵,地表物质的机械组成以极细沙成份为主[6,8,9]。土壤沙性较大并缺乏团粒结构和粘性物质,这是土地沙漠化发生的物质基础。晋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绝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土质疏松,地形复杂,山坡多、平川少,黄土冲沟和梁峁丘陵相间分布,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形成极易侵蚀的地貌类型,是我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

2.3 植被因素

监测区林草面积小,覆盖率低,森林生态屏障作用孱弱。夏季遇大雨暴雨,稀疏的植被起不到拦蓄雨水、减少径流的作用,水流破坏地表,夹带着泥沙顺坡而下,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冬春季节,正值农地休闲裸露、林草植被覆盖度最低时期,沙质地表一经风吹蚀,粉沙特别是粘粒成分随风吹扬,将细沙和极细沙残留原地,导致地表粗化进而发展成荒漠化。如河曲县砖窑沟流域的沙黄土年风蚀模数达1000~1500 t◦km-2,裸露明沙地为10 000 t◦km-2左右[6,10]。

2.4 人为因素

近代,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引起各类荒漠化的最主要动因[10]。

人口增长迅速,生产经营方式落后,是荒漠化扩展的内在动因。联合国曾建议,人口密度在半干旱地区不应超过20人◦km-2[11],山西省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密度大,如右玉县从解放初期到2003年人口增长了1.5倍,密度为56人◦km-2。人们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基本食物的需求而盲目开荒,如毁林毁草垦殖,陡坡、沟道种植等,导致植被减少、地表破坏,进一步加剧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另外,多数地区仍然维持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只用不养或重用轻养、靠天吃饭的传统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这种掠夺式生产加剧了土地荒漠化过程,形成“越垦越荒,越荒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3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防治战略思路与对策

3.1 总体思路

立足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的实际,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 “保护优先、积极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针,努力建设和保护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一是植被建设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做到综合防治;二是防治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实现生态、经济 “双赢”;三是传统治理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提高科技含量;四是国家投入与地方、社会力量相结合,实现投入主体多元化。

3.2 基本原则

荒漠化防治要遵循 “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依托科技,科学防治”的基本原则。

3.3 战略步骤

首先特别重视目前正在进行农牧业生产,已出现轻度荒漠化或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以及大河源头的保护与防治;其次采取措施对中度荒漠化土地整治,逐渐恢复其生产力;再次是控制重度和极重度荒漠化土地的进一步扩展。

3.4 治理分区

依据地形地貌、自然气候、荒漠化现状、治理方向相似性以及地域上相对集中连片等因素,将我省荒漠化地区划分为三个治理区域。

晋西黄土丘陵区。本区在吕梁山地以西,黄河谷地以东,主要包括河曲、保德、偏关、临县、兴县等丘陵沟壑区和隰县、大宁、永和等残垣沟壑区。这一区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干旱严重,黄土冲沟和梁峁丘陵相间分布,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重点是以流域为治理单元,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梁峁沟坡川兼治,大中小微型工程相结合,综合治理。加强植被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荒山荒坡绿化工程,营造乔灌草结合的水土保持林网体系;加强工程建设,实行以淤地坝等沟坝骨干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沃土工程、旱井集流微灌工程等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晋北黄土丘陵土石山风沙区。本区属于国家“三北风沙综合防治区”一级区,包括大同、朔州、忻州的18个县 (区),这一区域干旱多风,植被稀疏,草地退化,耕地风蚀沙化扩展严重。主攻方向是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主要采取围栏封育、舍饲圈养,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兴修水利设施等综合措施,建设防风固沙防护林体系,沿外长城一线,营造10 km宽的防风固沙林带,结合梁、沟、路建设,营造农田防护林,厂矿、村镇多栽 “四旁树”,营造环村 (厂)林,公路、铁路两侧乔灌草结合,营造护路林,实现通道绿化。针对我省耕地风蚀严重的实际,特别加强耕地风蚀沙化防治,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实施沃土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粮草带状间作留茬等技术,有效控制沙化。

中部盆地。本区包括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和太原盆地。该区域防治荒漠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变灌溉方式,结合工程措施、农艺措施,防治盐渍化;二是建立、巩固和完善平原农田林网;三是大力开展通道工程和城乡园林化建设。

3.5 对策措施

土地荒漠化防治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国土整治和生态建设事业,需要从技术、组织、政策、机制、法律、监督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3.5.1 建设以植被为主的生态体系

一是封禁保护区建设。划定四禁 (禁垦、禁牧、禁伐、禁猎)区和四限 (限耕、限牧、限樵、限灌)区,保护和促进林草植被的自然恢复,遏制荒漠化扩展;二是营林造林,继续抓好国家级重点荒漠化防治工程,主要包括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 (四期)、退耕还林工程等;强化实施山西省荒漠化防治工程,如六大造林绿化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黄河中游生态林工程。采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和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牧场防护林网、防风固沙林网、水土保持林网和四旁林网,逐步形成乔、灌、草,带、片、网,防护、绿化、美化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完整生态体系。

3.5.2 建设以坝系为主的工程体系

加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和北部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通过建设淤地坝、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坝系配套,大力发展梯田、坝地、滩地,建设基本农田。加强耕地风蚀沙化防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实施沃土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粮草带状间作留茬技术等,有效控制农田沙化。

3.5.3 建立以基地为主的产业体系

防治与开发相结合,以产业促开发,以开发促治理。发展生态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经济林、瓜果、药材、杂粮生产基地;建立草食畜养殖基地,变分散、粗放养殖为集约养殖;大力发展以果品、畜牧、木材等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和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同时带动餐饮服务、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这样可拓宽农牧民就业渠道和增收途径,减轻单纯依赖土地而造成的对土地的压力,减少和消除滥垦滥牧滥挖,逐步达到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统一。

3.5.4 健全以管理、监测、监督和能力建设为主的保障体系

(1)加强组织保障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2)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实行权属明确的土地使用政策,谁投资、谁治理、谁受益的利益分配政策,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和扶持政策。(3)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4)加强荒漠化防治科技体系建设,推广和应用荒漠化防治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模式,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5)建立健全荒漠化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监测机构和队伍建设,形成国家级、省级和县级三个层次的荒漠化监测网络体系。

[1]朱震达.荒漠化概念的新进展 [J].干早区研究,1993,10(4):8-10.

[2]苏志珠,马义娟.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特征 [J].山地研究,1997,15(4):311-316.

[3]朱震达.关于中国土地荒漠化概念的商榷 [J].中国沙漠,1998,18(增刊):1-5.

[4]苏志珠,马义娟.亟待加强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的研究和治理 [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1):88-90.

[5]国家林业局.第三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 [EB/O L].北京: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7-06-15].http://www.g ov.cn/ztzl/fszs/content-650487.htm.

[6]马义娟,苏志珠.晋西北地区环境特征与土地荒漠化类型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2,9(3):124-126.

[7]朱震达,刘恕.中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过程及其治理区划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69-71.

[8]苏志珠,马义娟.晋西北土地沙漠化过程及发展趋势研究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7,11(3):20-27.

[9]马义娟,苏志珠.山西省土地沙质荒漠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6):81-84.

[10]段建南,李旭林,王改兰,等.黄土高原土壤变化及其过程模拟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69-172.

[11]时永杰,杜天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发展趋势 [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3(专辑):88-91.

Study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LI Shuang-quan
(Shanxi Institute of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TaiyuanShanxi 030002,China)

Land desertification is one of global environment questions and it has threaten seriously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Shanx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areas of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of national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its serious land desertification,farming drop in quality,degenerated lawn,have influenc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countryside.The main causes of desertification development are climate factors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of human beings.To prevent desertification,we should insist veget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n,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traditional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combination of social forces and strategic thinking,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ystem,engineering system,piece-wise governance,implement ation step by step.

Land desertification;Wind erosion desertification;Water erosion desertification;Shanxi province

X171.4

A

1671-8151(2010)01-0009-05

2009-11-09

2009-11-20

李双全 (1956-),男 (汉),山西临县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风蚀沙化监测与治理方面的研究。

(编辑:武英耀)

猜你喜欢

风蚀荒漠化山西省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迎风坡水蚀影响的风蚀特征
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进展评述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秦王川灌区种植春小麦与披碱草对耕地风蚀的影响差异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