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国际合作 提升科技水平
2010-06-15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新疆同中亚国家的科技合作,不但丰富了我国对外科技合作的内涵,也成为了我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疆科技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1/4,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20世纪50年代,新疆就聘请苏联专家参与了多个领域的科技活动,加快了农业、水利、石油、地质、冶金等领域的科技发展。从1988年国务院批准新疆和苏联中亚地区开展直接科技合作、新疆同前苏联在中亚的五个加盟共和国(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开始,20多年来,新疆已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及地区建立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合作范围涉及农业、畜牧业、矿产开发、水利、能源、生物医疗等众多领域和行业,从此新疆的国际科技合作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现已形成了以西向为主的多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格局。
依托区位优势深化与中亚地区的科技合作
新疆同中亚等周边国家区位相邻,地理相同,经济互补,语言、文化、风俗等人文环境相同或相似,科技上互有所需并有长期友好合作的经历。积极开展同以中亚五国为主的周边国家的科技合作,是新疆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谋求在大开放中实现大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作用是其他省区市不可替代的。
自1988年以来,新疆同中亚国家开展的科技合作,在各有所长、互有所需的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机、矿产地质、有色冶金、地震测报、气象、干旱区地理、环境保护、微生物、科技情报、人员培训等近20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新疆同中亚国家的科技合作,不但丰富了我国对外科技合作的内涵,也成为了我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疆科技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与哈萨克斯坦在地质找矿、有色金属选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合作,缩小了新疆找矿靶区,采金率提高了10%左右,铀矿产量提高了5%。从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引进多个骑乘和乳肉兼用型马优良品种,初步培育形成了以运动马、骑挽马、马肉和马乳加工、孕马尿结合雌激素、马脂化妆品等为代表的马产业。
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同完成了天山地震区划;执行了中国援助乌兹别克斯坦建设数字地震台网项目;同哈萨克斯坦等国联合召开7次天山地震学术研讨会,开展了地震综合预报研究,交换地震数据;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开展了“天山地球动力学研究”等,从而使地震科技合作成为一项持续时间长、合作成效最为显著的领域。
2008年1月启动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国新疆和中亚邻国矿产资源对比研究与高效勘查技术集成”项目,通过对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孜别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有关成矿带的野外地质考察,开展科技交流,收集了周边国家基础地质资料,初步建立了地质矿产数据库,为今后新疆的矿产资源勘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以项目为载体,促进国际科技合作
1996年,新疆自治区首次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纳入科技计划,目前已累计投入1195万元,组织实施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7个。自2001年科技部启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以来,新疆共争取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18个、经费1452万元。在自治区实施的国家和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对中亚和俄罗斯的合作项目占了绝大多数。
与中亚的科技合作“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项目,新疆自治区从哈萨克斯坦引进了1公斤东方山羊豆种子,进行试验种植获得成功,并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牧草专家合作完成了批量引种和栽培技术开发。2004年该品种通过了国家畜牧部门的审定,该品种的引进丰富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目前已建立了种子繁育与示范基地,推广种植到甘肃、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冷水鱼高白鲑项目。从俄罗斯购入冷水鱼高白鲑的发眼卵,引进了俄罗斯的技术及专家,解决了高白鲑人工孵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在面积达450多平方公里的赛里木湖实现了产业化养殖。目前,高白鲑成品鱼及加工产品除销往内地大城市,还远销到芬兰等国。
伊犁马改良项目。引进英纯血马和乳肉兼用型新吉尔吉斯马,对伊犁马进行杂交改良,培育出运动型和乳肉兼用型的伊犁马。在此基础上,培育形成了孕马尿结合雌激素、马脂化妆品等系列马产品的加工和生产。
大型风机生产项目。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0KV~1兆瓦系列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能力,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开发队伍,风机制造业成为新疆的新兴产业。
新疆同中亚的科技合作,不仅有“引进来”,也有“走出去”向外输出技术和设备的典型事例。例如,“特变电工”生产的500千伏输变电成套技术出口塔吉克斯坦。
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 新疆把同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科技合作作为对外科技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能源、生物技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生态环境恢复与改善、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与德国的合作使新疆在风电开发与利用方面取得飞速发展。“金风科技”公司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研制出600千瓦和750千瓦以及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成为国内最大的风机研制生产企业。
同澳大利亚的合作不仅建起了中澳绵羊育种中心,而且成立了有色金属联合开发公司,利用国家305项目的成果实施风险勘探,先后引进资金3000万美元,探明和控制黄金储量88吨。
同日本的合作仅通过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渠道引进技术援助资金16亿日元,先后实施了“乌鲁木齐西山水源地开发调查”、“新疆伊犁—阿勒泰地区资源开发调查”、“新疆吐鲁番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新疆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利用及牧民定居示范工程”等4个项目。
由加拿大国际发展中心(IDRC)和国家科技部、自治区科技厅共同支持和资助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塔里木盆地沙漠化防治与水资源管理”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国家申请“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立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新疆就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同法国电力公司通过合作开展“新疆无电地区利用太阳能供电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完成新疆边远农村无电地区独力供电系统的可行性调研,并完成乌恰县“苏约克水电站工程”建设项目已成功运行。通过与丹麦、德国等国家的合作,新疆在风电开发与利用方面取得飞速发展。新疆自治区正在开展推动750KW风力发电机的产业化生产和1.2兆瓦风力发电机的研制等科研工作。
以色列的节水灌溉技术在世界上 闻名遐迩,新疆主要引进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引进专家授课。
同国际组织积极开展科技合作。2001年,新疆与国外共同组建的第一个研发中心 “中国新疆—亚美尼亚生物工程研发中心”成立。2002年,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新疆小麦试验站成立。
此外,新疆还同丹麦、比利时等国在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牲畜疫病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合作。
与其他国家的科技合作“特变电工”公司引进消化吸收乌克兰的技术,在乌克兰科学院院士的帮助下研制并生产出世界一流的高压大容量电力变压器。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应用示范”项目。新疆通过与印度QAI公司合作,启动了新疆企业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认证工作。截至目前,新疆共有2批软件企业开展了CMMI应用示范项目,8家软件企业通过认证。通过认证工作,促进了企业开发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企业规范管理水平。
开发了面向中亚西亚的多语种软件。2007年,新疆在埃及等国家举办了“阿拉伯语软件技术交流与产品推介会”,介绍了Linux操作系统研发情况和阿拉伯语Office软件,推介了阿拉伯语杀毒软件、阿拉伯语电子词典等产品。
1996年,新疆自治区首次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纳入科技计划,目前已累计投入1195万元,组织实施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7个。
构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新疆自治区积极构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合作机制,促进了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经常化,提高了合作成效。一是中、俄、哈、蒙四国阿尔泰区域科技合作机制。2000年,由新疆科技厅倡议建立的该机制,目前已召开了5次研讨会和8次国际协调委员会会议。与俄方合作实施的自治区科技、经贸人员俄语强化培训,目前已派出4批,前三批已经学成归国。2007年由自治区承办的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办的“中国高新技术及产品展览会”,16个省市区的12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参加了展览会,共签订合作项目26个,总金额达4.3亿美元。这一区域的科技与经济合作,对推动阿勒泰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年,塔城地区将被纳入合作范围。
二是新疆同俄罗斯西伯利亚的科技合作平台。自治区科技厅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西伯利亚联邦签订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协议。通过这个平台,中俄双方分别举办了科技展览、科技成果推介会。
三是建立了科技经济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新疆建立了中亚科技经济信息中心,设立的“中亚科技经济信息网”已实现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的信息共享。这一网站和《中亚信息》杂志,已经成为国内了解和认识中亚,中亚国家了解和认识中国的窗口。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疆的发展,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向西开放的地缘区位优势,努力把新疆打造成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在科技部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举行的部区工作会商会议上,科技部明确表示将大力支持新疆开展同中亚国家及俄罗斯的科技合作。新疆科技厅提出将新疆同中亚国家及俄罗斯的科技合作纳入上海合作组织框架范围的建议得到科技部的支持。由科技部倡议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一次科技部长会议于2010年5月在北京召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教育科学部科学委员会主席巴伊让诺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部长富尔先科、吉尔吉斯共和国驻华大使库鲁巴耶夫、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院长伊拉洛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部长内阁科学技术发展协调委员会主席、科学院院长萨里霍夫、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纳斯洛夫出席会议。会上,各方在友好和相互理解的气氛中讨论了关于开展上合组织框架内科技领域多边合作及其发展前景等问题。并一致认为,加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多边科技合作符合各方利益,对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都为今后新疆国际科技合作特别是同中亚国家及俄罗斯的科技合作带来了大好机遇。
今后新疆的国际科技合作将继续坚持“向西开放、经营中亚、拓展欧亚、走向世界”的战略,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特别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大力开展同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的科技合作,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矿产资源勘查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努力把新疆建成我国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和陆上能源大通道。同时,还要继续扩大同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科技合作,引进更多的技术、智力、人才和资金,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升新疆的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