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示范园凸显高原特色

2010-06-15青海省互助县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刘延庆

中国农村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农牧业园区基地

青海省互助县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 刘延庆

为进一步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互助县还建设了集科研、展示、示范、推广、培训、农产品加工、观光为一体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

青海省互助县自然条件恶劣,干旱,无霜期短,县领导班子深知要在当地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科技研发能力,提高农牧业生产能力。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互助县农业生产开始立足“冷凉”气候资源,突出特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顺天应市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种植区域布局,重点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制种农业和标准化养殖等。

目前,全县基本构建了以干旱浅山为主的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以半浅半脑、脑山为主的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繁殖和油菜生产基地,以川水为主的优质蚕豆生产基地,以北山地区为主的杂交油菜制种基地,以互助八眉猪为主的良种仔猪繁育和生猪生产基地的传统优势主导产业种养格局,和以设施农业为依托的特色蔬菜、食用菌、花卉、高原果品等新型产业种植格局。最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互助县还建设了以威远镇为中心,涉及台子、林川、东和、塘川等11个乡镇的集科研、展示、示范、推广、培训、农产品加工、观光为一体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

园区建设如火如荼

按照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四区两带一线”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地委、行署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树形象,三年见成效”的总体建设要求,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科技研发为支撑,以工业化理念为举措,以市场化运行为机制,以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平台,以辐射带动为目的,从2008年7月起全面启动建设互助农业示范园区。

互助农业示范园区先后完成投资3.98亿元,基本建成了以青海互丰、霍普兰德、青海绿革、青海谷丰、八眉猪原种育繁场、杨光养殖为主的农牧业科技企业,以青海汉尧、威斯顿、介实、金大地等为主的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基本完成了旧区改造、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建2650平方米的综合楼一幢,建立试验田200亩、特色园林绿化展示园200亩,新建高标准观光温室20栋、连栋温室2112平方米、网棚200个。六大基地建立特色蔬菜生产基地6000亩;杂交油菜制种基地9000亩;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7000亩;优质蚕豆繁种基地3000亩;建成八眉猪生态养殖小区2处,八眉猪生态养殖基地村5个;肉(奶)牛养殖示范小区2处。

园区科技创新问题重重

园区科技研发能力薄弱,有效供给不足。科技研发人员不仅少,而且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均不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持续农业发展需求,科技人员和科研投入尚难于适应进一步深化和超前研究的需要,提高效益、降低投入、保护农业环境的科技积累不足,致使科技成果产出较低,科研与生产脱节。

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成果转化率低。园区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核心区与种养基地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实用技术的入户率和技术到位率不高,再加上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户经济能力弱和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因素的影响,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市场驱动力。以上方面原因的叠加,导致成果转化率低。

园区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示范园区刚刚处于起步建设阶段,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科技咨询服务系统不健全,科技信息缺乏,扩散能力弱,反馈渠道不畅。

多措并举促进园区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加强园区科技创新,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大产业调整力度,支持杂交油菜、马铃薯、蚕豆等特色制(繁)种产业发展。加大良种培育以及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病虫害防治等相关技术研究与推广,建设一批特色产品示范基地。提高设施农业的技术水平,在特色蔬菜、食用菌、高原果品、花卉等设施农业发展中,针对不同区域,从暖棚设计、良种引进、设施栽培等技术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暖棚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二是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重点加强油菜、马铃薯、特色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引进和新产品开发,解决农畜产品保鲜、储藏、运输等环节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加大对园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对农民的带动能力。三是重点加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在农牧业生产的应用,加强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农畜产品安全质量检验监测体系以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四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组织实施以园区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支撑,农牧技术协会和农民参与的特色产业发展科技行动计划。

构建园区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提升农牧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加大对青海互丰、霍普兰德、青海绿革、青海谷丰、八眉猪良种育繁场、杨光养殖等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从仪器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企业积极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共同组建企业研发中心,形成产学研联合的创新平台。发挥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与示范带动作用,使之成为促进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二是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工作。重点支持园区基础性、公益性、特色性研究工作,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继续加大解决制约园区经济发展瓶颈问题和现代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究,通过集成创新,带动全县农牧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农牧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区域试验与示范、中间试验或生产性试验,不断扩大良种规模,优化产品技术工艺,为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技术,加速农牧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三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内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等重大农牧业科技项目以及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园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倾斜、重大科技项目招标、省院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同时重视和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农村专业大户和农牧民技术骨干的培养,形成稳定的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为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农牧业园区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我的基地我的连
农业主要税收收入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