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SZ-Ⅲ电机实验装置的数字化改造
2010-06-12谢慕君俞雪林牛晓升
谢慕君,俞雪林,牛晓升
(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0 引言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是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重点分析实际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应用控制理论解决系统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各种典型线路的介绍、动态工程设计方法的学习和实验装置的调试,从而建立起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调速系统学习体系[1]。
DKSZ-Ⅲ电机控制系统实验装置是浙江大学方圆公司生产的实验设备,主要针对“电机及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和“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等课程开设实验。由于我校原有设备都是基于模拟电子线路实验配置的,不适应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器等数字控制的实验内容。改造后的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挂箱式结构,为数控实验平台提供了可能。
本文基于原有的DKSZ-Ⅲ电机控制系统实验装置,设计了基于DSP的数字调速实验挂箱,实现了直流双闭环的数字控制,为“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提供了数字控制的实验平台。
1 数字调速实验挂箱硬件设计
我们在原有的DKSZ-Ⅲ电机控制系统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功能扩展,增加数字控制功能。新增的数字化控制器不影响原有的模拟调节器,只是在现有的实验装置上增加一个数字调速实验挂箱。它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及相应外围接口电路来实现的。
1)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由数字调速实验挂箱实现的数字控制直流双闭环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虚线框内为设计的数字调速实验挂箱,虚线框外为实验装置原有的单元电路。
图1 数字控制直流双闭环系统原理框图
数字调速实验挂箱以DSP芯片TMS320LF2407作为核心,把转速给定信号(电压值)、转速反馈信号和电流反馈信号经由DSP内置的10位A/D转换器采样,再经数字PI控制算法运算输出控制量Uct,最后经D/A转换输出模拟信号加到实验装置原有的触发器上对三相全控桥进行移相触发。
2)数字调速实验挂箱硬件电路设计
挂箱硬件电路具有如下功能:①完成速度给定信号、速度反馈信号以及电流反馈信号的采集;②转速和系统电流闭环控制;③控制量数模转换及输出;④接收上位计算机控制命令;⑤供电。
挂箱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
3)主控电路
挂箱的CPU选用TI公司高性能的16位定点式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LF2407作为核心控制器件,其工作速度远远高于一般的CPU控制器的运算速度,外部时钟达到了20MHz,通过内部锁相环电路处理可使系统运行时钟达到40MHz。信号采样电路采用内置A/D转换器,共16条通道,资源充分,转换精度10位,转换时间为50μ s。
图2 数字化调速实验挂箱功能框图
4)D/A输出电路
D/A转换器采用AD公司的DAC8562,它具有12位高精度,采用并行数据输入,运用CBCMOS做信号处理,其参考电压一般为+2.5V。该D/A转换器的模拟信号输出电压为0~+4.095V。
5)电源电路
挂箱的电源管理单元由两部分组成。整个系统供电为+24V,选用Mornsun公司的DC/DC模块B2405,对+24V输入电压进行调整后,输出一路+5V电源。+5V电源为DSP的外围接口电路供电,同时接到DSP的VCCP引脚,为DSP提供编程电压。用于DSP工作的电源来自MIC5209-3.3BS变换器,同时也作为A/D模块的基准电压。
6)接口部分
为了满足实验课程操作的需求,我们让挂箱预留了DSP调试接口,以便进行在线编程和调试。我们在设计时预留了与上位机通讯的接口,当需要运用上位机来修改系统参数,或由上位机模拟出电机转速曲线时,只需借助上位机界面,同时对下位机程序做相应修改即可实现PC机控制功能。
2 数字调速实验挂箱软件设计
软件程序主体用C语言编写,对于占用处理器时间较多的算法程序和I/O接口操作则采用汇编语言编程。汇编代码以C语言可调用的函数的形式出现,把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2]。
设计的ASR和ACR均采用PI调节器。先按模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设计调节器,然后再对其进行离散化,就可以得到数字控制器的设计参数。软件包括主程序和中断服务程序。主程序主要完成系统初始化和调节器的参数设置等功能。中断服务程序主要进行转速环和电流环的PI运算,输出控制量。
3 结语
基于DKSZ-Ⅲ电机控制实验装置的数字调速实验挂箱具有如下特点。
通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引入计算机控制,对原有实验装置的功能进行数字化方向上的扩展,增加了新的实验内容,形成电机数字化控制实验平台,开展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新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同时也符合当前电机控制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我们开发的数字调速实验挂箱已被应用到学生的综合实验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克服了以往只能进行模拟双闭环实验的不足。
[1]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2] 杨晓梅,王建,黄家英等.基于Simulink的虚拟现实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仿真[J].上海: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增刊):3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