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涌动的真情寻找流淌的端口

2010-06-09张安群

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动人真情思念

张安群

为了让学生学会抒写真情,笔者结合学校正在研究的课题,开展了“我跟古典诗词学写作”的小专题活动,让学生在唐宋诗词的阅读和欣赏中去领悟诗人如何将自己真实平凡的生活描绘得动人,有感染力。

一、误会错过显真情

学生从小就爱读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疑是地上霜”一句虽然简洁,却包含了复杂的心理过程:低头,只见地上一片雪白,以为是秋霜降落,心内顿感凄凉;略一思量,原来是月光!又不禁让人为“月圆而人未圆”而伤感。一次人对景物的心理误读,让诗歌平添了波折,让平白朴实的语言荡起了情感的涟漪。

打开电视,一些连续剧也往往有让我们难以释怀的情节:两位主人公彼此期盼,彼此寻找,却往往在即将相遇的刹那擦肩而过,让我们在遗憾中心生疼痛。这让我想到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佳节,微风轻拂,烟火绚烂,香车穿梭,鼓乐声声,玉壶流转,笑语盈盈,热闹繁盛的夜里,词人却苦苦寻找着心底的人儿,四处张望,却不见她羞涩婉转的笑容。这种遗憾,让人怅惘。而就在词人惆怅失落时,却蓦然发现,远处那一角残灯里,隐隐约约的可不就是她那若有所待的倩影!一种悲喜莫名的感慨也漫上了读者心头。没有先前人与人错过的失落,就没有后来蓦然回首的喜悦。一个极平凡的生活画面被作者捕捉、定格,竟有这样动人的情感张力!

在第一次写亲情的作文训练中,我引导学生回忆这两首诗词,启发学生思考自己在与父母的相处中有没有这种误会或错过,不仅仅是人与人的错过,更重要的是付出与理解的隔阂。当我们抓住这些瞬间,文章的真情就有了流淌的出口。

我班的杨洲同学通过写与母亲打电话来展示母亲深沉的爱,其中一段特别感人:

翻开日历,我蓦然发现母亲生日已过,而那天我正好打电话回家,竟不知道说声“生日快乐”。母亲也一直未提及此事。

打给母亲的电话,简短而悠长。

母亲说,电话费很贵,怕你花钱。

“我”打电话回家,明明是母亲的生日,却错过了,忘记了祝福母亲,作者将自己对母亲生日的忽略与母亲对我的牵挂进行对比,在自我责备中道出了对母亲一番深情的惭愧,语言虽然平实,读来却倍觉动人。

鄢嫣同学在写妈妈时,也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听到医生对妈妈说:“我早跟你说,你的腰不能进行像爬山那样的剧烈运动,而且还要少走路,多在家里休养,不然,万一病情加重,我也无能为力。”我霎时怔住了!我居然在看到妈妈爬山那样步履艰难时无动于衷,居然在妈妈说她腰痛不能陪我去散步时生她的气!瞬时,眼泪夺眶而出。

妈妈的腰有病,不能剧烈运动,而“我”由于不知情而误会了妈妈,埋怨妈妈不陪自己散步,对妈妈爬山缓慢而无动于衷,可是当“我”明白真情的时候,心灵震颤的刹那,也拨动了读者善感的心弦。这份付出与理解的错位让人读来倍觉真诚。有了这个小小的波折,“我”对妈妈的爱理解得更深透了。

二、烘云托月衬真情

文贵情真,而情不一定要直抒,采用烘云托月的方法,往往可以使文章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中国古典诗词,不乏借景抒情之作,唐朝诗人王勃在《江亭夜月送别》中写道:“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诗人写乱烟,见出心情的迷乱;写飞月,流露聚散匆匆之感;写离亭,满带落寞凄凉之情;写寒夜,暗写心头离别之愁。诗中不见离别之人,却处处染着离别愁绪,读来让人仿佛伫立寒夜,独自远望,心内怅惘不已。整首诗景情巧妙融合,情渗于景,景映衬情,使诗歌见出空灵蕴藉之美。

欣赏了许多古典诗歌,学生也喜欢其含蓄委婉之美,在写作中也常常运用这种烘云托月之法。我班的丁圣兰同学写自己独自在家的孤独之情,就将自己满心的埋怨移注于身边的景物:

“这日子怎么过呀,都要冷死了。爸妈跑到哪里去了?”我在心里埋怨着,望着窗外那摇曳的杉树,原来它们和我一样没人疼,没人爱。……

看样子今天要在冰窖里过一天了。夜幕降临了,窗外的冷风又请来了帮手,晶莹的雪花像幽灵般从天空飘落,有的落在树梢,有的落在枝头,还有一部分不知道哪儿去了。

作者冬天回家,却发现家里冷冷清清的,心里不禁冷落落的,于是,杉树也和自己一样孤零零的,冷风、雪花也和夜幕一起降临,让我们心里也不禁孤独起来。瞧,虽是写景,却让人体会到了心中之情。

三、细节描写见真情

“于细微处见精神”,我很喜欢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当我把这首诗推荐给学生的时候,不少人被最后两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感动了。这两句只截取了家书要发出时的两个细节——“复恐”和“又开封”,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千言万语惟恐漏掉一句的心情。正是这富有诗情的细腻之处传达出了诗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一“恐”一“开”中包孕了生活的真情。

打开学生作文,也有不少感人片段:

我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托着父亲的手,当我的指尖触到父亲的掌心时,我的心猛地被什么刺了一下。他的手心有很多凸起的像起伏的山峦一样的皮肤,其间还有一些模糊不清的烈痕,黄土般的颜色中还夹杂着少许黑斑。我说不上这都是些什么,我的视线从手心移到手背,他的指甲基本上是灰色,指甲背早已被磨平了,没有一点血色,手背上突兀的血管清晰可见,和深深的皱褶交织在一起,零乱无章,刺痛我的心的正是父亲这粗糙、猥陋的手。

这是张江城同学给父亲剪指甲的过程,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父亲那双写满了辛劳的手,“凸起的像起伏的山峦一样的皮肤”“模糊不清的裂痕”“少许的黑斑”“磨平”的“指甲”“突兀的血管”“深深的皱褶”,这满怀感情的文字既刺痛了作者的心,也刺痛了我们读者的心。

下面是张天荣同学写妈妈的文字:

以后的日子,妈妈看韩剧的次数少了。每次吃饭,她会情不自禁地拿起遥控器,但即将按下的一刹那,她的手又缩了回来。她拿起筷子,往我的碗中放了一块肉说:“多吃点,吃饱了好搞学习。”那一年,妈妈只看了三部韩剧。

句句都是描写平凡的生活,一个爱看韩剧的妈妈,多么可爱而熟悉的形象啊。可是“即将按下的一刹那,她的手又缩了回来”,就在这举手之间,道出了妈妈对我的关爱。多么细微的一个动作,却成了动人的瞬间!

四、推出真我表真情

有很多同学在写作中习惯于用介绍或陈述的口气来写文章,满足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即可,读完文章,我们会发现,文章中的“我”不知到哪去了。这种“忘我”的作文显得干涩,缺少感染力。

唐诗宋词中,诗人不论是写自己还是写人物形象,都处处蕴藏着“真我”。如唐朝诗人宋之问贬居岭外,在“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的情况下对家人倍加思念,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却道“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句“情更怯”而“不敢问来人”将诗人复杂而微妙的思念之情说得如此深婉动人。

即使是诗人写他人之作,也从不丢掉“真我”。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诗人描写一位闺中少妇登楼赏景,见到陌头杨柳,不觉悔上心头。“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悔”字让我们体会到她心中深藏的思念之情。没有作者的“真我”融入,他又如何能把握出思妇内心的微妙变化呢?

例如,我班张甜的作文片段:

钱!钱!又是钱!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厌其烦地拜访着我们,父亲终于又挤出一个灿烂得似乎没有夹杂丝毫烦恼的笑容,对着我说:“以后啊,要好好学习,什么都别管,啊?”父亲放下了手中的通知书,扛起锄头,干活去了。我强忍的泪水也终于忍不住一滴一滴流过我的脸颊,流过我的心里。……

我只能哽咽地跟在父亲身后,踏上了我们的征途。父亲啊父亲,你又何必费尽心思来满足我的虚荣心,其实你可知道我早已读懂了你的微笑。我不要什么虚荣心,我只要父亲你能幸福你能开心啊!

作者想去城里学校读书,可家里的条件又不允许。父亲在生活的压力面前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朴实地嘱咐我好好学习,然后用他的锄头,用他的勤劳,扛起了生活的重担。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父亲,我们怎能无动于衷?于是,作者感情的潮水在内心涌动,流泻笔端,抒写了对父亲的真情。

五、对面敷笔道真情

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沦陷长安,思念远在鄜州的家人,写下《月夜》一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明明是自己望月思亲,杜甫偏偏想象妻子在月下思念自己,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从对面写来却道出了彼此思念的深情,使情感显得更加哀婉深沉。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诗中“无那金闺万里愁”一句最是惹人愁肠,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如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更具动人的力量。

我班的马香明同学写自己牵挂奶奶的文字很感人:

也许你正在月空下翘首企盼,也许你正在窗边默默祝愿,也许你正躺在床上克制你对我的思念。奶奶,你还好吗?

作者运用了对面敷笔法,设想奶奶此时对自己的挂念,而在彼此的牵挂中,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奶奶真诚的思念。

下面是赵纯同学对爸爸的思念:

夜很静,窗外一片漆黑,只听见树叶沙沙响的声音。有一片叶子飘落了,如同我心里的叹息。此时此刻,爸爸,您在干什么呢?是在别人家里为了那血汗钱而挥汗如雨呢,还是在寂静的黑夜中风尘仆仆地往家赶呢?您一直都是这么操劳着,无怨无悔。

作者在思念中进行远地设想,揣摩爸爸辛劳奔波的情景,使思念更形象,更动人。

写作是一个释放的过程,而释放来源于吸纳。当学生心中有了生活的真情而找不到抒发的端口的时候,我们要教给他们释放感情的方法。当我引导学生在古典诗词的欣赏中,体悟到表情达意的方法时,学生在作文中逐渐敢于去展示真我,善于去抒写真我。那时,文章情到真处自动人。■

猜你喜欢

动人真情思念
风雨真情
真情
秋天的思念
对你不再思念
无尽的思念
爱拍摄?从明艳动人的你开始!
动人只在庸常处
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
写在岁月嚣张的夏末秋初
真挚的情感,动人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