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活动中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有效指导策略

2010-06-08许石慧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10年6期
关键词:自画像毕加索树枝

许石慧

一、发挥“模糊层面”的作用

美术欣赏教学中应该积极发挥“模糊层面”在幼儿欣赏过程中的作用。以美术作品的“模糊层面”为立足点,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多角度地感受艺术形象。

以克利姆特《生命之树》(图1)这个欣赏活动为例:画面上的树形态优美,极具装饰感。这棵现实中不存在的树构成了一个“模糊层面”。从作者角度理解:表达的是一棵主观意识中的树,它有卷曲的树枝、富有装饰感的果实、树干树枝上的美丽斑纹代表了不同的生命形态。在欣赏活动中,老师利用了这个“模糊层面”,引导孩子们去观察,然后说说你觉得它是一棵什么树。孩子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回答:有的认为这是一棵妈妈树,因为树枝的形状就像是妈妈美丽的卷头发,而树枝上那些漂亮的装饰就像是妈妈头上漂亮的发卡,衣服上美丽的花纹;有的认为这是一棵海洋树,卷卷的树枝就像是大海里大大的波浪,树上的斑纹是五彩斑斓的贝壳。

二、运用一些“想象指导策略”

想象中的形象,并不是记忆表象的简单重现,而是对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如何将已有的认知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他们常常会无从人手,需要有效的引导。美术欣赏中老师的又一个作用就是给孩子们发挥想象的导线,让他们的思维沿着这根导线不断地扩散开来。要求孩子有求新求异的思维,老师也该有求新求异的指导方式。

1延续的想象

这根导线是让幼儿顺着作品的原有思路,进行延续性的想象。老师需要提一些问题将画面内容继续延伸,激发幼儿去思考作品背后的故事。

例如:欣赏活动: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图2):画面中天空晴朗,草地上布满了不同姿态、不同服饰的人物。顺着画面的内容,老师引导孩子们想象: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来这儿?他们来这儿干什么?试着说一个你喜爱的人物的故事。这样的引导激发孩子们将思维顺着画面以内的情节渐渐延伸扩展到画面以外的故事。

2添加的想象

在保持作品原有元素不变的前提下,激发幼儿添加想象。

例如:在欣赏毕加索《最后的自画像》(图3)时,老师要求孩子们在临摹毕加索自画像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将这张人物的画像变成一个有趣的动物画像。于是,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力在他们的画面中充分表现出来。有的在自画像的脑袋上添加大大的耳朵,把手的部分变成一只爪子,添上丛林的背景,这是一只毕加索小猴;有的在自画像脑袋上添加软软的毛发加上角和耳朵,背景变成草原,这是一只毕加索小羊……(图4)

3改变的想象(图5)

引导幼儿将作品中的某些元素进行改变,从而形成全新的形象。

例如:美术欣赏《土著人物》(图5)。在欣赏了不同的土著人物脸部有趣的变化后,老师要求孩子们也来变变变,在脸部五官位置不变的前提下,将人物脸部形状、五官的外形、脸部的花纹、色彩进行改变。画一张新的特别的脸。

4逆向的想象

完全逆向的引导,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的运用并不是很多。它是将作品中的原有元素全盘变成其相对立的元素,引导幼儿逆向地去思考。在适宜的作品中运用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惊喜的想象乐趣。

例如:这幅谢君娜的油画作品(图6)上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少女,穿着一袭白裙,在春天的花园里漫步的场景。在进行指导时,老师先让孩子们观察这幅画面,了解画面所描绘的内容。然后,请孩子们尝试用相反的思路来改变这幅画里的故事。(即:把画面中所能看到的内容都改变成与其相反或不同的内容)画面中的季节是春天,孩子们的故事中就得找一个相反的季节;看到的是个小女孩,在孩子们的故事里必定不能是个小女孩,可以是小男孩、老奶奶、老爷爷等;画面描述的地点在花园里,孩子们的故事里必须得在别的地方,动物园里、家里、山上等。这样,每个孩子都有了一个源于欣赏作品,又与欣赏作品相反的故事,然后尝试着把自己的故事画下来,大年龄的孩子甚至可以要求他们在选择色彩时也运用相反的原理,寻找画面中色彩的对比色来绘画。

猜你喜欢

自画像毕加索树枝
五月·自画像
猴叔叔剪树枝
《梦》和毕加索
我的自画像
自画像的内心独白
毕加索之夏拾遗
树枝
《牛》毕加索
看不懂没关系
没有一只鸟儿害怕树枝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