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价值多元环境下高校德育的多维性特征

2010-06-08吴岳军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高校德育环境

吴岳军

[摘要]价值所揭示的是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关系。高校德育始终是在一定的价值背景下进行的,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是高校德育面对的现实环境。在价值多元环境下,德育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等于各要素单独作用的叠加,高校德育呈现出多维性特征。这一特征启示我们,生成“耦合”功能、关注大学生“初始条件”、深入大学生精神世界,是高校德育取得实效、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价值多元;环境;高校德育;多维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0)05-0115-03

一、价值多元:德育面临的现实环境

从哲学的角度上说,价值首先是一个关系范畴,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的对应关系。价值所揭示的是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关系,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目标,同一事物对于不同主体将表现出不同的价值,确定主体是确定事物价值的首要前提。

高校德育始终是在一定的价值背景下进行的。当今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人们生活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实际上是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进化过程。随着社会的转型,教育结构与制度、教育目的与功能,都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在社会转型时期,既有日渐衰退的各种落后因素,也有不断成长的各种先进成分,二者相互渗透影响又相互对立冲突,在交融与激荡之中赋予社会转型时期以独特的多元文化。各种文化所蕴含的价值也有着融合与冲突,伴随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汇,必然生成许多新的价值观念。多元价值深刻影响着处于社会转型中的高校道德教育。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纷纷出现,价值多元逐渐显现,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的诠释与规范效力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约和干扰。从价值定义的角度来看,由于外部客观世界的变化,主体的需要与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之间已不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在同一社会环境下的主体有着不一样的目标和不一样的需要,传统的价值体系要应对来自西方的价值体系的挑战,特别是以社会为本位的传统主流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价值体系出现了由追求共性的一元化价值向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形势转化。价值多元化正是高校德育面对的现实环境。

二、高校德育的多维性特征:价值多元环境下的德育现象

价值多元环境對高校道德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一元价值环境下,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是单子式的、线性的。毫无疑问,面对多元价值的碰撞,高校德育应该有所作为,但高校德育面临的现实环境却是严竣的。毋庸讳言,高校德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低效、苍白、乏力的一面,德育产生了困惑,德育不再重复传统一元价值环境下主体需要与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德育也不再是简单划一的主客授受关系,德育过程中的输入与输出之间不再满足简单的数量叠加原理,德育作为一个系统,其内在相互联系的那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己不再呈现“有投入即有产出、多投入即多产出”的特征,在开放和价值多元环境下,高校德育呈现出的是多维性特征。

高校道德教育的多维性特征表现在高校中道德权威者与道德当事人之间出现了博弈。过去,我们往往将道德教育的过程视为一个线性的过程,认为只要教师努力地教了,学生努力地学了,那么必然会有相应的回报,成绩与付出之间具有正比的关系。但是,当我们处在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环境下,一个价值观念主导单一时代的岁月已经过去,在价值取向多元的今天,高校道德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主体关系已经成为一个难题,教师和学生,谁是主体,抑或都是主体,见仁见智。通常,教师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主体能力,不是经由大学生的认可,而是仅仅通过制度性权威来确定自己的主体性,那么,教师的自我主体性难以得到预期的提升,这本身就意味着教师主体性的贫乏。在这种情况下,道德教育必然难以摆脱“灌输”的模式。

高校道德教育的多维性特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本身都是复杂的个体。教师和学生,都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作为具有高级思维能力和情感的复杂动物,本身就具有多维性。高校德育过程中,大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并不是由教师毫无筛选地原版“复制”给学生的,尤其在多元价值环境下,“人这一系统的输出变量或状态的变化并不是与对他的输入变量或刺激强度成简单的线性关系。”

高校道德教育的多维性特征还表现在大学生在道德理解上的冲突。面对价值多元的社会环境,当高校的德育难以解释一些社会现象的时候,当高校的德育在诸多事实面前“失语”甚至无能为力的时候,当以前为大学师生所遵守的共同道德规范瓦解的时候,对那些道德认知、判断正处于形成期的大学生而言,冲突便凸现出来。在高校校园,如果课堂上的义正词严在现实生活中却显得苍白乏力,那么,大学生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矛盾与冲突,恰恰体现了道德教育不再是输入与输出成简单正比关系的特征。

三、生成“耦合”功能,关注大学生“初始条件”,深入大学生精神世界:价值

多元环境下德育多维性特征的启示

价值多元环境下,高校德育很难呈现过去那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关系,德育过程中,如果我们以事先设定的程序来控制德育过程,在事先设定的单一路径上运行,那么,这样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缺少创造性和进取精神。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是多维性的个体,德育系统是复杂的多维性系统,这提示我们,在价值多元环境下,德育过程难以预设,高校德育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高校德育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之间互动与发展的过程。

1协调德育系统各要素,产生相干效应,生成“耦合”功能,形成教育合力

高校德育系统是复杂的多维性系统,德育系统内部各要素存在交互作用机制,当德育系统中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各要素相互协调、相互适应时,能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干效应,生成“耦合”(耦合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一个量度)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从而使高校德育系统更加有序;当各要素之间彼此不协调、相互排斥,就难以形成协同作用,难以发挥相干效应,高校德育系统也会变得更加无序。在价值多元环境下,高校德育系统的构成要素都是动态性的变量,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随着媒介环境、竞争环境、开放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各种信息冲击着德育系统中各要素,再加上教育主体思想水平、认识能力有差异,教育客体思想水平、接受能力不平衡,而不同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的影响又可能不协调甚至冲突,这都可能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其结果是难以形成教

育合力。面对这种情况,教育主体要更新观念,及时有效地调整德育教学目标,加强德育的时代感,采用更为先进的现代介体,对教育客体加强引导,做到“因材施教”、“因地施教”和“因时施教”,协调德育系统各要素,产生相干效应,生成“耦合”功能,形成教育合力,使高校德育系统向更为有序的方向发展。

2关注和体察大学生的“初始条件”,选择相应的德育教学策略,增强德育效果

多维性是高校德育系统的典型特征。每一位大学生也都是一个复杂的多维性系统,各自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频率”,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自己固定的习惯与特点。不同的学生采用同样的德育方法,结果有时会有惊人的差异。以学习动机的培养为例,有的大学生需要教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千方百计的启发,但有的大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很不明显,反而,教师偶尔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事例却可能激起这些大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而且这种动力还可能持续加强。究其原因,这主要是与学生认知结构的特性、知识的呈现方式、德育教学策略、德育学习策略的选择、德育教学情境的营造以及大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等有密切关系,认知活动中大学生呈现的信息量、获取的信息量以及结构状态量的变化其实也呈现出多维性特征。因此,教师只有准确地关注、体察、把握每一位大学生的“初始条件”,选择相应的德育教学策略,才能避免认识和行为上的简单化和机械化,才能取得实效。

3深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发掘学生的情感潜能,实现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德育实践表明,道德规范的灌输同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是一回事。大学生本身是多维性的,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结构,具有个性鲜明的发展轨迹,我们无法像电脑一样向其头脑中复制知识和情感。在道德实践中,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成熟和发展离不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价值评价等因素的作用。在德育过程中,只有将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情感的培养熔于一炉,才能取得德育的实效。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道德知识和规范的灌输,高校德育必然成为冷冰冰的道德训诫和空洞的说教。对德育教学机械封闭的认识与实践,只能导致教学呆板。因此,我们只有深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发掘大学生的情感潜能,把这些被忽视了的信念、情感、意志、责任、理解、价值观等非智力性因素作为大学德育活动中的自催化要素,加以强化,才能使高校德育這一系统内各要素之间产生多维性正向作用。耗散结构形成的前提是系统自身不断地进取与主动地参与,它要求我们重视主体的需要,重视主体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因为教育是一种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是推动德育这一系统向有序化发展的内部动力。

普利高津指出:“对于耗散结构所必须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在系统的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存在着一种多维性机制。”既然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作用关系是一种多维性关系,不具有叠加性质,既然系统内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等于各要素单独作用的累加,那么,系统和各要素之间既存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还存在整体小于部分之和。价值多元环境下德育具有多维性特征启示我们,生成“耦合”功能、关注大学生“初始条件”、深入大学生精神世界,是高校德育取得实效、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路径选择。

猜你喜欢

高校德育环境
环境清洁工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话语权探索
试论如何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德育和谐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中美日三国高校德育比较研究
高校德育路径探究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
环境雕塑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