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烤烟品种烟叶质量和经济性状及上部烟叶的比较研究
2010-06-08陈前锋田明慧彭芳芳罗朝觉
陈前锋,田明慧,彭芳芳,文 俊,罗朝觉
(1.湘西自治州烟草公司,湖南 吉首 416000;2.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东 广州 510500)
中式卷烟品牌的多样性,需要风格各异的特色烟叶,这要求烟草工作者使用为数众多的烤烟品种组织烟叶生产。然而,我国烤烟生产中品种单一的现象十分严重,现主栽烤烟品种仅有数个,且云烟87与K326二者的种植总面积占绝对优势,既有碍于优质烤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又不利于中式卷烟各品牌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烟区上部烟所占比例过高,上部烟叶开片不充分,导致上部烟叶结构紧密、烟碱含量过高(部分烟区已高达5%以上)[1-5],严重影响了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已造成卷烟企业上部烟叶大量积压的现象[6-8]。烤烟生产中急需上部烟叶开片较充分,且烟叶质量与产值较高的烤烟品种。因此,开展烤烟品种比较试验与研究,筛选优良后备品种,有利于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有利于我国烤烟及卷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湘西是我国的主要烤烟产区之一,其生态条件适合生产优质烟叶,烟叶整体品质较好,现年产烤烟3万t以上,种植面积与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同全国许多烟区一样,其上部烟比例较高、上部烟叶开片不够充分、烟碱含量较高,且烤烟品种单一的现象较突出,目前主栽品种只有云烟87与K326。为了筛选上部烟比例较低、上部叶开片较充分、适合湘西生态条件的优良烤烟品种,笔者在湘西凤凰县开展了烤烟品种大田比较试验与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烤烟品种共7个:KRK26、PVH19、云烟97、南江三号、云烟100、云烟105、云烟87。云烟87为长年主栽品种,其余均为种植面积极小的尚未普遍推广种植的品种。
1.2 试验地概况
烤烟品种比较的大田试验于湘西凤凰县千工坪湘西州烟科所试验基地进行,其海拔高度470 m,年平均气温15.9℃,年降雨量1 287.5 mm,年日照时数1 260.6 h、全年无霜期天数282.3 d。
试验用地为稻田土,前作为水稻,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含量26.0 g/kg、全氮1.58 g/kg、全磷0.31 g/kg、全钾 33.2 g/kg、碱解氮 158 mg/kg、有效磷 11.7 mg/kg、速效钾 61 mg/kg、pH 值 5.5。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一品种为一处理,各处理设3个重复,每小区植烟60株,行距×株距=1.2 m×0.5 m,浅水育苗;各品种统一施肥水平、肥料种类、施肥方案等农艺措施,施纯氮6.93 kg/667m2,氮∶磷∶钾=1∶1.31∶3.24,施用由湖南省金叶肥料公司生产的烟草专用基肥与烟草专用追肥;中心花开放时打顶;成熟采收,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9]进行烘烤。记录、测量与分析各品种烟叶的外观品质数据、经济性状数据、上部烟叶的开片程度及上部烟比例数据。
1.4 吸食质量的评吸方法
将烟叶样品适当回潮后抽去叶柄和主脉,烟片切成烟丝,烟丝卷制成单料烟支。单料烟支于温度22℃±2℃和相对湿度60%±5%的恒温恒湿箱中平衡72 h。按烟草行业标准YC/T138-1998《烟草及烟草制品感官评价方法》进行评吸,对烟叶样品的各吸食质量指标分别给予分值,各项指标的评吸分值均取9个评吸人员所给分值的算术平均值。
1.5 数据处理
采用软件“SPSS13.0”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叶质量
2.1.1 等级结构 7个烤烟品种初烤烟叶的等级结构如表1所示。上等烟百分率以KRK26、云烟97、云烟100较高,三者均大于40%,其他品种的上等烟百分率处于21.90%~31.27%之间。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KRK26、云烟97、云烟100 3个品种之间的上等烟百分率无显著差异,但这3个品种的上等烟百分率与其他品种比较达到了极显著差异,而云烟105、南江三号、PVH19之间上等烟百分率亦无显著差异。
中上等烟的百分率以南江三号最高,其次为云烟100,以PVH19的中上等烟百分率最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南江三号和云烟100的中上等烟百分率与PVH19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品种之间中上等烟百分率差异不显著(表1)。
表1 7个烤烟品种初烤烟叶的等级结构 (%)
2.1.2 外观质量 7个烤烟品种初烤烟叶的主要外观质量如表2所示,各品种初烤烟叶的颜色均多为桔黄色;油分以KRK26与南江三号最充足,其次为云烟97、云烟105;色度以KRK26、云烟97、南江三号、云烟105最强;身份以KRK26、云烟105、云烟87最为适中。结合各外观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可知,以KRK26、南江三号、云烟 105、云烟 97、云烟87烟叶的外观质量较好,而云烟100、PVH19两品种烟叶的外观质量较差。
表2 7个烤烟品种初烤烟叶的主要外观质量
2.1.3 吸食质量 7个烤烟品种初烤烟吸食质量的评吸分值如表3所示,香气质的评吸得分以云烟105最高,其次为南江三号;香气量的评吸得分以云烟100最高,其次是云烟97和云烟87;评吸总分较高的为云烟105、云烟100、南江三号和云烟87,四者相近,分别为 74.8、74.7、74.4 和 74.2(图 1)。结合各吸食指标分析不难看出,各品种中吸食质量较好的是云烟105、云烟100、南江三号和云烟87。
2.2 上部烟所占百分率及开片程度
图1 7个烤烟品种初烤烟吸食质量的评吸总分
表3 7个烤烟品种初烤烟吸食质量的评吸分值
图2显示,各品种上部烟叶在该品种单位面积产量中所占百分率以云烟100、云烟105最低,均为33.6%;以南江三号、云烟87和云烟97最高,分别为54.3%、52.7%和52.0%;KRK26与PVH19的上部烟百分率接近,分别为39.3%和39.0%。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南江三号、云烟87、云烟97与其它品种之间上部烟百分率存在极显著差异,KRK26、PVH19与云烟105、云烟100之间上部烟百分率存在显著差异。
图2 7个烤烟品种上部烟叶所占百分率
图3显示,成熟期上部烟叶的长度以云烟100最大,其次是云烟97、KRK26和云烟87;图4表明,成熟期上部烟叶的宽度以云烟97最大,其次是云烟100、PVH19、KRK26和云烟87。结合各品种上部烟叶的长度与宽度综合分析可知,上部烟叶开片程度最好的为云烟100和云烟97,其次为KRK26和云烟87。
图3 7个烤烟品种上部烟叶的长度
图4 7个烤烟品种上部烟叶的宽度
已有研究表明,上部烟叶的开片程度与上部烟叶生长时期土壤水分[10]及所施氮肥的氮素形态[11]有关,而本研究的大田栽培试验中,不同品种采用相同的施肥水平、施肥方案、氮素形态与水分管理,因此上述不同品种间上部烟叶开片程度与上部烟比例高低的差异应是烤烟品种本身的遗传特征所致。目前,我国大部分烟区的上部烟叶开片不充分,使得上部烟叶过厚、结构紧密,而且烟碱含量过高(部分烟区已高达5%以上)[1-3]。因此,种植开片程度较好的云烟100、云烟97、KRK26和云烟87,有利于降低上部烟叶的厚度与烟碱含量、疏松上部烟叶的组织结构,从而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
2.3 经济性状
7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如表4所示,单位面积产量以KRK26最高,其次为南江三号、云烟100、云烟105,以云烟97最低。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KRK26、南江三号、云烟100、云烟105之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KRK26与PVH19、云烟87之间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KRK26与云烟97之间的产量有极显著差异,而其它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表4)。
表4 7个烤烟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
单位面积产值大小依次为KRK26>云烟100>南江三号>云烟105>云烟 97>云烟 87>PVH19。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KRK26与PVH19之间产值存在显著差异,云烟97、云烟87、PVH19与KRK26、云烟100、南江三号之间产值亦存在显著差异,云烟97、云烟87、PVH19与KRK26之间产值存在极显著差异,而 KRK26、云烟100、南江三号、云烟105之间产值无显著差异,云烟97、云烟87、PVH19之间产值亦无显著差异(表4)。
均价以云烟100最高,其余依次为云烟100、南江三号、云烟105、云烟97、云烟87与KRK26。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云烟100与PVH19之间均价存在极显著差异,云烟100与其它品种间均价差异不显著(表4)。
3 结论
(1)在烤烟品种 KRK26 、PVH19、云烟 97、南江三号、云烟100、云烟105与云烟87中,上等烟百分率以KRK26、云烟97、云烟100较高(均大于40%),外观质量以KRK26、南江三号、云烟 105、云烟97、云烟87烟叶的较好;吸食质量较好的是云烟105、云烟100、南江三号和云烟87。
(2)上部烟百分率以云烟105、云烟100最低,均为33.6%;上部烟叶的开片程度以云烟100和云烟97最好,其次为KRK26和云烟87。
(3)单位面积产值高低依次为KRK26>云烟100>南江三号>云烟 105>云烟 97>云烟 87>PVH19。
(4)结合各品种的外观质量、吸食质量、经济性状、上部烟百分率与开片程度分析可知,7个品种中以云烟100、云烟105与云烟87的综合性能最好。
[1] 朱尊权.当前制约两烟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J].烟草科技,1998,(4):3-4.
[2] 简永兴,杨 磊,董道竹.种植密度对新K326上部烟叶农艺性状及烟碱含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5,(6):14-17.
[3] 简永兴,易建华,蒲文宣,等.α-萘乙酸棉球扎顶对烤烟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及糖碱比值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8,(6):22-25.
[4] 郭群召,刘卫群,陈良存,等.降低烤烟上部叶烟碱含量的综合措施[J].耕作与栽培,2004,(1):58-59.
[5] 李章海,徐晓燕,季学军,等.不同栽培条件对烤烟上部烟叶烟碱和总氮含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5,(1):28-30.
[6] 纪成灿,王胜雷,许锡祥.提高上部叶可用性和降低上部叶比例的农业措施[J].中国烟草科学,2001,(4):19-22.
[7] 简永兴,杨 磊,董道竹,等.生长调节剂2,4-D灌施对烤烟上部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6,(6):20-23.
[8] 彭 艳,周冀衡,杨虹琦,等.不同部位烟叶和烟梗中主要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酸的分析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9(12):43-46.
[9] 刘好宝,刘新民,冯文超.烟叶调制与分级图册[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1.44-52.
[10] 张永安,周冀衡,黄义德,等.我国上部烟叶可用性偏低的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 [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783-785,788.
[11] Martin S,Saco D.Ammonium nutrition and the contents of proteins and nicotine in Nicotiana rustica[J].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Paris,1989,27(6):93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