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2010-06-08常永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4期
关键词:奥扎格雷血小板

常永红,高 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为该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超早期溶栓治疗是较理想的方法,但由于患者就医时往往错过时机而使此项治疗难以实施。我科于2009年1月—2009年6月应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09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均符合1996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标准[1]。入选标准: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从发病到治疗时间6 h~72 h;头颅CT除外出血性疾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分~30分。排除标准:头颅CT示脑出血、出血性脑梗死者;有消化道溃疡及出血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者;临床诊断脑栓塞,近期用溶栓药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 39岁~83岁(66.0岁±8.4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19例,侧脑室旁10例,额顶叶7例;CT诊断:多发性脑梗死 10例,单灶性脑梗死19例,腔隙性脑梗死7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0分~30分(24分±5分);并发症:高血压24例,糖尿病13例。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 15例;年龄40岁~8 5岁(67.0岁±7.4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20例,侧脑室旁8例,额顶叶8例;CT诊断:多发性脑梗死 11例,单灶性脑梗死20例,腔隙性脑梗死5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分~30分(23分±6分);并发症:高血压 23例,糖尿病 1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灶位置大小、病情轻重、并发症、既往史及开始治疗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活血化瘀药,脑细胞活化剂,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脑水肿者酌情给予控制血压、降血糖、降颅压等相应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应用奥扎格雷钠16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1次/日,连用14 d,从第15天开始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晚;对照组从治疗开始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晚。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病例均于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定。治疗效果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度,可恢复工作和操持家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生活部分自理;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7%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上;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1)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6 24±5 12±62)3)对照组 36 23±6 19±9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0.0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实验室指标变化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3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但均未影响治疗,经减慢滴速或停药后自行消失。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高血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的疾病,其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过程中,当内膜损伤破裂形成溃疡后,血小板及纤维素等血中有形成分黏附、聚集,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从而导致血栓形成,出现急性缺血症状[2]。由于大多数患者入院时已经错过溶栓时机或限于各种条件而未能溶栓,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就成为此类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同时,脑是一个特别富含磷脂的器官,缺血后游离脂肪酸明显增加,最显著的是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代谢后,产生两种生化物质:一种是前列环素(PGI2),刺激腺苷环化酶使环磷酸腺苷(cAM P)合成增加,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使血管扩张;另一种是血栓素A2(TXA2)在血管内强烈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收缩血管作用。当这两种生化物质保持动态平衡,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旦TXA2合成增加或PGI2合成减少,平衡破坏,有利于血小板在损伤部位聚集,形成血栓[3]。

研究表明,许多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与PGI2和 TXA2的平衡失调有关[4]。在脑梗死急性期,PGI2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而合成减少;被激活的血小板聚集并释放TXA2。PGI2具有抗凝、扩血管作用;而TXA2具有强烈的促使血小板聚集和缩血管作用,可致继发性血栓形成及脑缺血加重。阿司匹林为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可抑制血小板内前列腺素H2(PGH2)的生成,进而阻碍TXA2的生成,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小板作用。但阿司匹林同时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前列腺素合成酶,使PGI2生成减少,从而部分抵消了其抗血栓作用[5]。奥扎格雷钠是一种强效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为血栓烷合酶抑制剂,能阻碍PGH2生成TXA2,促使血小板所衍生的PGH2转向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用以合成PGI2,从而改善 TXA2与PGI2的平衡异常。奥扎格雷钠这一特殊作用机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从而促进脑血流量增加,抑制血栓形成,促进血栓分解。另外,PGI2的产生能起到扩血管,抑制脑血管痉挛,增加血液供应,改善大脑内微循环障碍和能量代谢异常,挽救脑梗死区域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细胞,减轻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的作用[6,7]。

本研究表明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奥扎格雷钠静脉输注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且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治疗组36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自行消失,未见脑出血及其他毒性反应。说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2]蒙钟文.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760-1762.

[3]刘若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杂志,2008,23(6):1260.

[4]Van Vooten F,Ciahattoni G,Patrono C,et al.Evidence for episodic platelete activat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1994,25(2):278.

[5]崔群力.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4(5):402-403.

[6]李恒东.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8):99;152.

[7]Itoh H,Yamaini S,O shida N,et al.Clinical effects of sodium ozagnel and urokin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J].No So Shinkei,1998,50(2):147-155.

猜你喜欢

奥扎格雷血小板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脑血栓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钠治疗的临床分析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临床分析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恶性肿瘤与血小板相关性的研究进展